南署塵緣||像音像?什麼鬼!

南署是昇平署的別稱,我的專欄里凡是與戲曲、曲藝有關的文章都會帶有這個前綴。題圖,稍微看過戲的大概都認識,霸王別姬,作者林風眠。

日前收到問題邀請,使我考慮這個像音像的問題。

最早提出的是「音配像」,這個比較好理解,因為有些錄音年代久遠,當時技術有限,只留下了錄音,尤其京劇這種藝術形式唱念做打都很重要,所以為了欣賞的完整性,由當代青年演員配像,在電視上播放,錄音是珍貴的老東西,配像聊勝於無,大概觀眾有這種心態。

像音像比音配像要年輕,也是提出音配像那位,李瑞環,提出的,怹老人家是政協主席,人大常委——不過要在京劇這個圈子裡,只能算票友出身,這就簡潔明了了吧!

至於像音像飽受詬病的原因,主要一則是這個配像配音都是反覆給自己配,都是現當代的青年演員,該是那塊料還是那塊料,該是那半瓶子醋還是那半瓶子逛盪。二則是這無疑是一種文過飾非,表面上多表演幾次是趨於「完美」,但總有假唱的嫌疑,加上費時費力,耽誤功夫,無論誰第一眼看了都默默說一句吃飽了撐的。

可以想見,票友出身的李瑞環的心路歷程,他肯定是覺得,往事已逝,來者可追,不能讓未來的人留下我們這一代的遺憾,雖然我們對上世紀的伶界大王恐怕只能憑藉沙雜的錄音寄託追憶,以及多少惋惜,但是我們可以儘可能給後世留一點東西。

可是這麼做值得嗎?所以就任由演員有理由連把整齣戲唱下來的體力也沒有,非得去錄音棚自己給自己配一遍才有最好的發揮?無異於一次次降低審美,將糞土捧上高堂。越就乎,越羅鍋,裘盛戎留下那批錄音的時候連小蜜蜂都沒有,麥克都在台口,照樣唱。青年演員應該錘鍊業務,而不是自己給自己出溜的理由。

退一萬步,留給後人這樣的影音又有何用?京劇是一門舞台藝術,如果只存在於影音中了,台上沒人演得出來了,那它就是死了。滅絕了就是滅絕了,有標本也只能讓人惋惜。應該留下的是口口相傳的藝術傳承,是培育出合格的演員,不是多少段有作假嫌疑的影音。

喧賓奪主,竊未見其明也。

有這個經費,不想京劇亡了,倒不如效仿天津把全國演京劇的劇場都裝上LED屏滾動字幕,讓觀眾無看不懂之憂,接觸到的人多了,喜歡的人多了,自然有傳承。


推薦閱讀:

厲慧良——他始終領著觀眾走
畫軸與積木—— 聊聊京劇與話劇的空間
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

TAG:京劇 | 傳承 | 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