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摺疊》是一部怎樣的中篇小說?

簡介:英語/文學專業,影視劇愛好者,擅長吃/睡/宅。

因為《北京摺疊》獲得了雨果獎的「中短篇小說獎」而將其納入待閱讀書單。閱讀總體感受:小說很簡短,大概兩個小時可以讀完。下面僅從個人的角度,談談對這部作品的認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主題而言,《北京摺疊》反映的是很傳統的主題,聚焦不同的社會階層;雖然主題傳統,但作品對生活的觀察卻是細緻入微的。作品最大的亮點在於將社會分成了不同的空間,採用了摺疊這個比喻來形容不同階層之間的可能性流動。布局的精巧在於書中每一個人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均代表了某個階層的某類人群。某種程度上,《北京摺疊》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達到了文學作品包羅萬象的社會功能。

內容上看,《北京摺疊》這部作品的主線基於以下幾點:

從第三空間爬到第二空間的老刀,是北京這座城市的垃圾工,一個月一萬左右工資。

在第二空間的碩士秦天,實習工資月薪十萬左右,愛上了一個在第一空間的姑娘依言。在他眼裡,姑娘清雅絕倫。因為姑娘的父母不讓她接觸第二空間的人,秦天變努力想要通過聯合國的青年項目,成為第一空間的人。(同為碩士,秦天同學實習月薪10萬,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處於第一空間的依言和吳聞,依言依靠吳聞立足,依言代表的是年輕貌美,放棄愛情依靠婚姻贏得社會地位的女性形象,吳聞則代表了成功的黑心商界大亨。

作品對不同空間生活的揭露通過秦天的同學張顯展開。張顯和老刀的聊天內容為讀者揭露了以下事實:

1.第一空間的人看第三空間:張顯問老刀第三空間的生活如何,說他也想去第三空間住一段。他聽人說,如果將來想往上爬,有過第三空間的管理經驗是很有用的(暗指傳說中的下基層鍛煉吧);

2.何為社會的第一空間:這裡完全沒有高樓,只是圍繞著一座花園有零星分布的小樓,樓與樓之間的聯繫氣若遊絲,幾乎看不出它們是一體。走到地下,才看到相連的通道,隨處可見的機器人。城市服務業佔到了GDP85%以上(一直沒明白這部作品的科幻性在哪裡,可能是預見了未來的機器人時代?)

3.如何從第三空間出發最後在第一空間立足:參考安定了的老葛。老葛:老刀的半個老鄉。他從小也在第三空間長大,父母都給人送貨。十五歲的時候考上了軍校,後來一直當兵,文化兵,研究雷達,能吃苦,技術又做得不錯,趕上機遇又好,居然升到了雷達部門主管,大校軍銜。家裡沒背景不可能再升於是申請轉業,到了第一空間一個支持性部門,專給政府企業做後勤保障,組織會議出行,安排各種場面。雖然是藍領的活兒,但因為涉及的都是政要,又要協調管理,就一直住在第一空間。(可能有助於大家理解:為嘛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考公務員)。但是,老葛的經驗還是告訴了大家:穿越空間是很困難的,即使在第一空間生活,也不代表你真正屬於這個階層。

4.穿越空間的方法有多種,老葛和依言為讀者提供了兩種可能性:老葛與依言形成鮮明對比,老葛通過自己的努力留在了第一空間,依言則是靠著年邁的老公留了下來。因此,草根出身的老葛對老刀更有同理心,帶老刀參加了摺疊城市五十年的慶典。這說明:只有經歷過,才會更懂得;痛苦過,才會更慈悲。

5.何為城市摺疊:作品通過老刀展開了對第三空間人員命運的折射。引文如下:

回想老刀這四十八小時的全部經歷,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晚老葛說過的話。他覺得自己似乎接近了些許真相,因而見到命運的輪廓。可是那輪廓太遠,太冷靜,太遙不可及。他不知道了解一切有什麼意義,如果只是看清楚一些事情,卻不能改變,又有什麼意義。他連看都還無法看清,命運對他就像偶爾顯出形狀的雲朵,倏忽之間又看不到了。他知道自己仍然是數字。在5128萬這個數字中,他只是最普通的一個。如果偏生是那128萬中的一個,還會被四捨五入,就像從來沒存在過,連塵土都不算。他抓住地上的草。(每個普通人都是卑微渺小的個體,這是個人認為最能體現郝景芳文筆辛辣老練的一段引文)

再談談郝景芳對跨越社會階層的態度,從文章主要內容來看,她的態度相對悲觀,例如:老刀回到第一空間後,正看到瀾瀾和阿貝為了生活和包租婆爭吵,在老刀的心裡,瀾瀾與阿貝的形象與安安靜靜整理裙擺的依言形成再次對比。最後,老刀把希望寄托在了自己從垃圾堆抱回的小女孩糖糖身上,他希望有一天,糖糖會長成依言那樣有人疼愛的淑女。總體來看,老刀的價值觀明顯受到了第一空間的影響,而讀者無法判斷也無需判斷,他的觀念究竟是對是錯。畢竟,每個人都自己的選擇,也都需為個人選擇承擔必要的風險。

最後,從作品結構來看,《北京摺疊》的結構是很嚴謹的。選取一處加以證明:文章結尾反映老刀的價值觀已發生動搖,這與文章開篇形成呼應,畢竟作品開篇已經很直截了當地預見了老刀的結局:

人穿越不同空間後,回到原空間時必將承受巨大痛苦。

以上看法,一人之言,不成體系,僅供參考。原創,禁止copy~



我是在《北京摺疊》獲得雨果獎當天去看的這篇,情節特別簡單,北京是一個可以翻轉的城市,有三個等級森嚴的世界,一個第三空間的人幫第二空間的人給第一空間的人送東西,映射現實中的貧富差異和人性悖論。

簡單評價的話我覺得這是一個還算比較有意思但不夠讓人信服的世界觀設定下的平淡故事,世界觀設定是一大亮點但也是讓很多人吐槽的地方,沒有解釋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所以不夠有信服力,聽說作者在擴寫這個故事,希望下一個版本在故事性上有大提升。好像想講一個深刻的道理,但是這道理訴說的方式太過淺顯顯得很不高級,在一個影評里看過一句話叫「批判已被認定的批判」,用在這裡挺合適。

雖然個人並不是特別喜歡,不過覺得這部小說非常適合改編電影。

首先其中描寫的北京翻轉的城市圖景絕對能成為特效亮點,雖然不知道國內有沒有技術能做出來。看《奇異博士》的時候,整個城市各種翻轉的就不禁驚呼《北京摺疊》啊,都提前把特效場景做出來了。

其次劇情體量上也比較適合一部電影。現在傳說中在製作的項目《三體》格局太大(雖然第一部並不大),而且以現在的技術根本難以影視化,給誰也難拍好,《鄉村教師》體量太小,完全不足以撐起一部電影,不知道編劇要怎麼改編(非常不希望這部拍,因為實在太喜歡了怕被毀)。《北京摺疊》就很合適,

從內容來說可能讓人聯想到《全面回憶》《時間規劃局》《雪國列車》一類的作品,都還算成功的電影改編,相對淺顯的現實揭露在小說里可能顯得無聊到電影中一般就夠用了。

我猜有人已經買下相關的影視版權了吧,略略期待一下。



  1. 郝景芳的《北京摺疊》獲得了雨果獎「中短篇小說獎」,此前的2015年劉慈欣憑《三體》摘得雨果獎。這個獎項被譽為科幻界的諾貝爾獎。

  2. 《北京摺疊》在單純的科學幻想方面並不強,被歸為「軟科幻」一類。因此,曾被《科幻世界》退稿,主要原因是《北京摺疊》的故事性確實不強,倒更注重文學性。

  3. 《北京摺疊》應該算是一部極具現實意義的小說,套了一層科幻的外衣。這種處理手法和魔幻現實主義並無不同,區別在於這部小說脫離了歷史宏大敘事的窠臼,重點著墨於現代都市(北京)。小說中構建了一個不同空間、不同階層的北京,可像「變形金剛般摺疊起來的城市」,卻又「具有更為冷峻的現實感」。故事多源自作者生活日常,記敘現實的人情悲暖。


推薦閱讀:

小五當官第2集劇情介紹是什麼?
賭神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
都說《擺渡人》很爛,為什麼還這麼火?
我們的腦子為啥會短片?
《緝槍》的由誰導演的?

TAG:文學 | 小說 | 電影 | 歷史 | 中篇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