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片尾為什麼要採用獨特的消色處理?

《陽光燦爛的日子》作為姜文的處女作,在公映後也給他帶了不小的風波。影片的前大半段,導演用色彩極度飽和的畫面描繪文革時代,但在影片將要結束,時間軸已一舉進入了改革開放的九十年代時,姜文反而使用了消色的處理,用黑白體現畫面。很多人因此質疑姜文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其實這聲質疑,是對姜文的誤讀。

對馬小軍,或以馬小軍為代表的那一代人來說,文革在他們身上打下了過於刻骨銘心的記憶。他們在文革中經歷了特殊時期,正是這個無政府時期讓他們飛揚的青春的熱情迅速耗盡,當社會回歸正常,年少的一切已經遠去。

馬小軍在看似正常的社會裡按部就班,忘記了他躲在床底偷窺的緊張,忘記了他和米蘭共處一室的曖昧,忘記了他曾為一個女人和劉憶苦拍桌子,也忘記了他所有的詩意和磅礴的熱情。忘記一切甜蜜與苦澀調和起來的青春歲月,生活反而變得平淡無味。

姜文別有用心的片尾設計,無關政治。他用最燦爛的顏色,為無數經歷過那個特殊時代的馬小軍,鐫刻無法磨滅的青春記憶。那是他們最珍貴的回憶。



推薦閱讀:

《菲洛梅娜》是怎樣一部電影?
如何評價美人魚?
《爆裂鼓手》影評:獨居動物的癲狂、危險與榮耀
對他來了,請閉眼裡馬思純的有什麼評價?
《烈日灼心》這部電影怎麼樣?

TAG:影視 | 電影 | 影視評論 | 電影推薦 | 美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