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殖民主義?

對於每一個對近代史有所了解的中國人來說,西方的殖民主義侵略無疑是一段沉痛而屈辱的記憶。列強的入侵擊碎了「天朝上國」的迷夢,迫使國人睜眼看世界,重新審視自己,痛定思痛後邁著沉重的腳步艱難前進。今天回望那段歷史,我們的情感也已經不僅僅是憤慨恥辱,而是能夠更加理性的審視西方殖民主義侵略帶來的種種結果。客觀來說,西方殖民主義侵略促使更多中國人清醒頓悟,從而找到強國之路,資本主義的入侵也加速了中國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的轉變,西方侵略對中國近代發展還是起到一定的刺激和催化作用。然而現在,某些人卻由此衍生出「侵略有功論」,並抬出馬克思曾經提出的關於殖民主義破壞與建設的「雙重使命」的論斷來為其理論作支撐。在我看來,西方殖民主義侵略有功論是絕對站不住腳的。首先,以「雙重使命」作為侵略有功的論據本身就存在著問題。其一,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主觀動機是要掠奪、壓迫中國,企圖把中國變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決不是為了給中國帶來「近代文明」,幫助中國變成獨立富強的現代化國家。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承認它在實現其利益和目的的過程中不得不帶來的客觀效果,如瓦解中國的封建自然經濟,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傳播了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物質文明,並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中國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新型知識分子的產生創造了物質前提。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殖民主義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並具有破壞性和建設性的「雙重使命」。進一步說,要判斷一種衝擊是否「有功」,不僅要看其是否促進舊制度的瓦解和新制度的產生髮展,也要考察其能否使新制度新方式使所有人享受並從中獲益。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促進了封建主義的瓦解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他們在把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傳入中國的同時,又有意保留中國的封建生產關係,扶植中國封建勢力,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使中國走上半殖民地經濟畸形發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國採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物質文明所產生的成果和利益,絕大多數中國人民是享受不到的。 其二,資本—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是非正義的。它們向中國發動戰爭,運用各種手段掠奪、屠殺、壓迫、剝削中國人民,這些都是極其野蠻的、可恥的、不道德的罪行,因此決不能因其有「雙重使命」的客觀效果而替資本—帝國主義侵略辯護、美化甚至評功擺好。再者,有些人認為「沒有帝國主義入侵。可能我們現在還要留長辮子,現在的社會形態可能還是滿清封建社會」,即沒有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中國將會永遠停留在當時的蒙昧階段。在此,我想舉一個化學反應中的例子。一些化學反應本身的速率比較緩慢,所以在實際反應中需要加入催化劑以提高速率。可是催化劑的作用僅僅是改變(一般是減少)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時間,而不會改變反應本身,更不能夠創造出本身不存在的反應。而且,催化劑的使用需要一定條件,如果改變條件,催化劑就有可能達不到應有效果,甚至會起到相反作用。

這種情況同樣也適用於對侵略有功論的研究。西方殖民主義的侵略對中國發展起到的是催化作用,中國發展的根本原因還是在自身。試想,遭受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國家不在少數,反觀一些東南亞、拉美、非洲國家形成的對資本主義國家的依附,我們應該仔細考慮,為什麼同樣是面對侵略,結果如此不同呢?毋庸置疑,主觀原因還是最終原因。所以,我們的發展絕不能歸功於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談到主觀原因,我還想再說幾句題外話。我認為中國之所以走上了一條自強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因為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信仰和民族精神。西方殖民主義侵略一般有幾大方式:最直接最赤裸裸的是軍事侵略,割佔領土後將從政治上控制被殖民國家,進而進行經濟侵略,試圖將西方資本主義移植到被殖民國家,而在我看來最核心的方式就是所謂的文化滲透。如果只是制度上的改變,那還有恢復原狀的希望,如果殖民地人民從心理上接受了殖民主義者所宣揚的理論,那麼依附這一可悲的狀態就在所難免了。對於中國而言,幾千年的文化積澱鑄成了中國人堅定的信念與支柱,特別是歷代對儒教的尊崇使儒家思想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受儒家影響,這種骨子裡高度一致的文化信仰使得在面對文化侵略時仍能夠堅定自己的信念,能夠取西方思想之精華,填補己之不足,從而取得進步發展。我們也許在戰爭中落敗,也許在條約中受辱,可我們的精神不倒,信念不移,最終還是會取得勝利。這也就是我所認為的中國能從被侵略被殖民的陰影中走出的最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堅持18億畝紅線,為什麼通過進口解決主要糧食問題不被認可?
孫文的「五權憲法」如何運作?為何有「萬能政府」一說?
如何看待抗日戰中的日本與現在的日本民眾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有哪些典例可以說明什麼是「中共式的現代中文」?這一類中文和「非中共式的現代中文」區別又在哪?
如何評價《女子落語》這部作品?

TAG: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