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說《阿甘正傳》經典?

1994年10月7日,《阿甘正傳》拉開了在全美上映的序幕。僅僅一周的時間裡,其票房收入就已高達1億美元。3個月後,其國內的票房收入已達2.53億美元。該片的製片人之一文迪·費納曼說:「令我們驚奇的是,老頭、老太太、少男、少女,四部分人都想看這部影片。」《時代》周刊的記者則這樣描繪美國公眾觀看這部影片後的情景:「男女老幼懷著真誠的感傷湧出電影院。

孩子們似乎在想問題,成年人在沉思,成雙成對的人則互相緊緊握住對方的手。」《阿甘正傳》的確是一部有足夠的「元素」可以吸引觀眾的影片。它所講述的那個殘疾和弱智的主人公通過努力奮鬥走向成功的故事,它所串聯起的當代美國歷史上一個個著名人物和事件,它對愛情、友誼的追懷和感傷,以及它那時時出現的詼諧、歡快和妙趣橫生的想像……但同時,《阿甘正傳》並不僅僅是一個如人們通常所見賺人眼淚的好萊塢的感傷故事,或是「夢幻工廠」每日成批生產的神話;它是一部包容廣博、意味雋永的影片,甚至是一部集歷史、神話、傳奇和普通人的故事於一體的關於當代美國的寓言。尤其是影片的主人公——那個由湯姆·漢克斯扮演的智商只有75,整天挺著個脖子,一副傻乎乎樣子的「阿甘」,當他飛跑著穿過那條長達30多年的當代美國歷史的畫廊時,他不但漸漸取得了每一個觀眾的認同,而且最終成為觀眾心目中一個真正的偶像。

誰是「阿甘」?也許他本身就是那個關於美國的寓言。

好萊塢電影十分善於通過準確的定位使它的人物能夠被每一位觀眾所樂於認同。片中的主人公阿甘看似「超常」,但實際上,在澤米基斯那充滿好萊塢敘事頭腦的精心把握之下,卻被牢牢定位於一個「普通」的美國人。這一定位的核心就是作為阿甘性格內核的誠實、善良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它作為數百年來被美國社會的主流意識所公認的人性品格和美德,使每一個觀眾都感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而作為阿甘核心性格的外包裝部分——殘疾和弱智,在這一心理背景下便自然變成了一種為普通人所具有的弱點的隱喻。誠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著阿甘式的生理殘缺,但是幾乎又是每一個人都能從阿甘由於自身的不足而導致的坎坷的經歷中回味起自己人生歷程的不易。阿甘糊裡糊塗被軍方的一番花言巧語的宣傳拉進軍隊,並走上越南戰場的經歷,對大多數作為「過來者」的美國人顯然不會陌生。那無疑是他們當年在政府和傳媒的宣傳鼓動下,滿懷熱情,投入解救「共產主義威脅」下的越南戰爭普遍狀態的真實寫照。對於這一「普遍弱智」的年代裡的美國人和公眾的心理,另一位美國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在其帶有自傳色彩的《生逢7月4日》的開場部分中,曾為我們做過生動的描繪。而如果我們曆數阿甘的「生涯」——從一個坐校車上學的孩子到橄欖球明星,從大學裡的莘莘學子到越南叢林里為性命而惶恐不安的美國大兵,從一個兩次受到總統接見的英雄到一落千丈,最後又終於從一無所有變為幾乎是一夜之間「暴發」的富翁……阿甘的一生不但經歷了當代美國歷史的曲折起落,在他的生涯中也匯聚了一系列極具「典型性」的當代「美國生活」的特徵。阿甘的這一「歷程」使他極具一個走過當代美國歷史的普通人的象徵意義。


推薦閱讀:

電鋸驚魂4劇情詳解是什麼?
電影降臨帶給了你哪些疑問呢?
▲陸拾貳▼「藝術癮」劉亦菲演花木蘭,西方人對東方面孔的審美終於長進了……嗎?
異形契約到底講了啥?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
英語電影中的經典愛情對白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