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為何打動人心?

這部電影上映好多年了今天不知怎的就點開了觀看,僅以我只看過一些電影的普通觀眾來評價一下,我覺得拍的很好,我不覺得像很多評論那樣賺眼淚,反而我覺得是部優秀的作品,或許我看的電影不多吧。


姐姐會幫弟弟出頭,風扇讓媽先吹,弟弟先吃了一個西紅柿,夜晚第二個是可以分一半媽媽卻全部給了弟弟,女兒如此乖巧懂事和媽媽後來放棄女兒這種強烈的對比將中國數千年重男輕女的思想表達的淋漓盡致,尤其是七八十年代一個文化不高的紡織廠女工在那種人生最艱難的選擇下,剛失去了丈夫,現在兩孩子又生死未卜,更給不了她時間選擇,所以這個選擇是最接近生命本源的選擇,即數千年積重難返的重男輕女思想。看完這段我最大的感受是還好我們這個時代不會與我們這種選擇,同樣這種思想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經淡去了。

地震的場面及時間都把控的很好,即讓觀眾感受到那場地震的可怕,又讓一個父親及丈夫為了家庭和孩子放棄一切的形象深入人心,丈夫知道不可能兩個人都去救孩子,萬一孩子活下來一個總得有人照顧,但看著自己的孩子在最危險的情況即使知道沒有希望自己也要喪命,要不要救?這個父親的行動也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小女孩對生的渴望讓她在不能說話的情況下一直敲石頭,然而救弟弟三個字從媽媽的口說出來後她留下眼淚閉上雙眼,那滴眼淚是對整個世界的絕望,而這個世界就是她的媽媽。最有衝擊力的是我們觀眾已經知道了媽媽在說救弟弟三個字之前說了無數遍的兩個都救,並且我們知道最明智的行為也是趕快救一個,不然兩個都沒了,但作為一個年僅幾歲的女孩她不可能理性的去理解,她只知道媽媽為了救弟弟而不要她了。如果兩個小學生打架一個因為學習好老師就把錯全歸到學習差的同學身上,那麼這個同學的委屈度夠讓他在父母面前委屈的痛哭流涕幾天,然而在小女孩身上這種感覺要放大一萬倍並且她沒有訴說委屈的對象,因為做出選擇的就是媽媽。所以後來的32年她腦海里夢裡回憶起來的都是媽媽放棄她給她帶來的不知所措和痛苦,所以她對「媽媽「這兩個字很是抗拒導致平時的生活中跟養母的關係不是很好。

劇中最經典的演繹之一就是陳道明了,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在小女孩全程的成長中理解了她的一切,如果不是這個儒雅寬厚的養父,小女孩不可能走的出來。小女孩做噩夢,他出於一個父親的本能穿著褲衩就第一時間跑到女兒房裡,告訴女兒不要壓力大,高考不是唯一的,並且還和小時候一樣幫她按頭。如果他穿好褲子披上大衣再去,那麼就真的只是養父了,回房後被妻子罵不著調,他難得的發火了,因為他覺得作為讀書人和父親的兩個角色都被侮辱了。再後來女兒上了大學他去看女兒告訴養母已經病重,其實女兒兩個暑假都沒回家了,他何嘗不知道女兒的心思,可老伴要走了再不叫女兒回去看看對養母、女兒都是莫大的遺憾。養母走的時候可謂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其心也寬,她明白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就是面前的兩個人,她後悔的是沒有和丈夫一樣走進這個女兒的內心,所以留下來的存摺和手錶是她最後的慰籍。女兒大學懷孕退學幾年不著家,突然回來,他幾乎驚喜的走不動路,當問之女兒為何不回來?答沒臉。那總有個電話和信吧?答怕您擔心。於是他又是發火說我天天擔心,更有的是種女兒還不是很了解他的無可奈何吧,他是那種因為別人的閑言碎語對親情不管不顧的人嗎?而後立馬控制住了,想著女兒這些年的不易想著這樣的見面總歸是高興的,後面給戰友打電話雖然只有3個人也說一大家子人無疑是一種赤裸裸的炫耀,其實是掩藏不住女兒和外孫女回來欣喜。女兒說要嫁人,一上來先把未婚夫的身份亮出來,他一概不聽只說這個人對她和點點好不好。這種思想恐怕已超出了現在很多父母的思想,也只有這樣的父親讓她走出了心裡的餘震。全片只要父女對話養父都讓女兒去找她的親人,因為他知道她的親人會遭受更大的折磨,他肯定不忍於此的,並不像妻子那樣怕女兒跑了,其實他兩都抱著女兒會跑的心態,女兒遲早是走,幸好沒有!女兒說父親一直很高大怎麼袖子長了,這句話是養父從小到大在女兒心中的見證。是有點長,但可能是這輩子穿過最溫暖的衣服了吧!全片陳道明將一個知識分子和東方人看懂一切的含蓄表現的淋漓盡致,更詮釋什麼是一個真正的好父親。

小女孩和男友分手的時候,男友說你才21歲,我不願你為我做出這麼大犧牲。女孩曾經自己被媽媽放棄過,難道自己要成為自己討厭那種人?絕無可能,並且這個選擇和當初媽媽救弟弟的選擇做出的犧牲根本不能相提並論!所以她說出了你根本不懂什麼叫犧牲?這是對前文伏筆最大的一個碰撞,看到這裡我已經在讚歎拍的真好!

女兒親生母親元妮總是掛著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沒了,所以她對這個兒子格外的珍惜,考不上大學也不逼他復讀了,即使再捨不得兒子也尊重他自己的意見,這不是告訴我們要珍惜眼前人嗎?但是並不代表著她不念舊,在一個小地方一住二十年即使兒子要給她買大房子,要她找老伴他都拒絕了,因為生命哪還能出線用命來救他的男人?還有一個細節她感嘆兒子不好好學習考大學會讓姐姐和父親知道了,兒子頂了一句早知道這樣還不如救姐姐,她立馬扇了這個平時話都不會說重的兒子,因為當年放棄女兒是她心中最深的裂痕。並且影片通過對兒子的刻畫,將一個自立自強的殘疾人的正面形象表現出來,兒子與妻子對於要不要帶走點點一直爭吵,即體現為人子女的孝道精神大於物質。

汶川大地震中很多騎著摩托車也要趕來救援的隊伍這個鏡頭夠不夠讓那些地域黑閉嘴?小女孩通過地震救援的一系列心理變化,然後見到弟弟和母親就知道自己錯了,她明白了我們觀眾那種母親艱難選擇的無奈,明白了母親這32年的折磨,明白養父一直讓她找親人的意圖!

我覺得全片細節描述的很仔細,對人物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對感情的碰撞把握的恰到好處。這不正是中國很多電影所缺的東西嗎?也不能太難為那些敷衍觀眾的團隊,畢竟他們能把一個故事講的流暢就要竭盡全力了!


推薦閱讀:

不懂電影,可以寫出好的影評么?
戲說乾隆算得上神劇嗎?
吳宇森如何評價英雄本色2這部電影?
《路邊野餐》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電影《芳華》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