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記者是如何採訪《守衛者·浮出水面》總編劇陳忠貴、陳夢的?

記者:《守衛者·浮出水面》的創作,在諜戰劇扎堆的情況下,有什麼出新的地方嗎?

陳忠貴:這部劇與其它諜戰劇最大的不同,就是題材獨特新穎,表現了信息時代「網對網、鍵對鍵」隱蔽鬥爭的最新狀態。以往播過的諜戰劇,大多都把背景放在民國時期、抗戰期間、解放戰爭、解放初期,反映的是謀殺反謀殺、卧底反卧底、潛伏反潛伏、策反反策反,暗算反暗算的鬥爭,《暗算》、《潛伏》、《黎明之前》、《雙刺》、《麻雀》等劇,就是屬於這類劇的代表作品,不管怎麼變化,都沒有跳出傳統諜戰劇的框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數字化諜戰取代了傳統諜戰,「網對網、鍵對鍵」成為國與國之間角逐的新戰場。《守衛者·浮出水面》這部劇,反映的就是隱蔽鬥爭在信息化條件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守衛者·浮出水面》是截止目前國內影視劇以信息化諜戰為表現背景的第一部。

記者:怎麼想到創作這樣一部劇呢,是與你們的經歷有什麼關聯嘛?

陳忠貴:與我有關聯。在部隊里先後從事過宣傳、組織、保衛工作,還兼任過北京刑偵協會的副會長,有幸和國家安全、公安部門的一些領導、專家、一線偵查人員一起,偵辦過一些案子,查證過一些線索。寫熟悉的東西,把探案實踐和影視創作結合起來,打磨出獨到的東西,是我的探索之路。

陳夢:跟我的業務關聯不大,但跟我的專業有關係。本科、研究生學的導演,畢業進入海政電視藝術中心後,先後五次參與了影視劇的拍攝。懂專業、懂劇,是我的優勢。

記者:創作一部電視劇的本子,而且要達到拍攝播出的水平,絕非一日之功,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陳忠貴:我從小就愛好文學。父母給的零用錢,大部分都買了連環畫。下鄉後,我和一個上海知青負責放牛,我們把牛趕進山溝後,兩人各把一頭,利用這個機會讀了不少書。進工廠的頭幾天,領導就安排我們去打掃廠里多年沒有開放的圖書室,一下看到這麼多的藏書,如獲至寶,一部接一部地看到參軍入伍。到部隊後,不僅看書,而且嘗試寫作,很快在報刊上發表作品。當時我們師後勤部規定,只要一年內在《鐵道兵》報、《解放軍報》發表5篇稿子,就給記三等功一次。寫著寫著,我成了《鐵道兵》報的通訊員,並且連續五年被評為優秀通訊員受到獎勵。再後來,成為《法制日報》、《民主與法制》等報刊的特約記者。在工作中寫了大量的內部材料、研討文章和稿子,而影視、文學,始終是我的愛好,一直沒有放棄。

陳夢:我在本科、讀研的時候,老師要求必須看一千部經典電影,一千部國內外電視劇,從中受益匪淺。這些年,我參加了多部電視劇的編劇和製作工作,受到了許多鍛煉。在海政電視藝術中心這個集體里,接觸到許多影視界的名家和高手,也對自己的業務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和提升。

  記者:寫這麼多的作品,需要大量的時間來保證吧。

陳忠貴:是的,能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一個是自己擠時間。可以說,禮拜天、節假日、每天晚上11點前,從來沒有休息過。再一個是家人幫。我愛人是最好的「後勤部長」,買菜做飯、打掃衛生、收拾屋子,幾乎都包了。不僅這樣,還經常給我們出點子,對大綱、劇本提出修改意見。還要特別提到的是,我的父母也非常支持我的創作。我在寫《守衛者·浮出水面》時,老父親在彌留之際返回老家住院,他多次催促我回北京寫劇,我望著他奄奄一息的樣子,實在不忍心離開。我一個戰友到醫院探望,背著我父親對我說,他父親也是我父親這種病去世的,像我父親這樣還有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後來在父親的一再催促下,我返回北京。結果到家的第三天夜裡,母親就來電話說我父親眼看就要不行了。我們在趕往老家的飛機上,我父親就去世了。《守衛者·浮出水面》的播出,也算是對他老人家在天之靈的一個告慰吧。



推薦閱讀:

【表態吐槽】機械錶還是蘋果表?你開心就好!
如何看待王思聰接受BBC西方記者採訪的言論?
選擇什麼鏡頭作為新聞鏡頭?
如何看待近期大熱的呂麗君事件?
【新聞】為什麼說「小米印度第一 」?

TAG:記者 | 新聞 | 媒體 | 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