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養成好的運動習慣?

如何養成一個新習慣,或改變自己當前的生活狀態呢?必須說,人是一種很有惰性的生物,通常都是懶的不行。要改變這一點,和歷朝歷代的改革很像,或者是如王安石、張居正那樣的暴風驟雨式,或者走溫和的漸進式改良路線,慢慢達成所願?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人們總是不想改變,小小的一點變化相較於翻天覆地式的變革似乎更令人容易接受。

那種跳一跳,就成功的目標在現實中也更容易實現些。就好像當你辦了一張健身卡之後,你立下壯志要每天都去報到,一周上足7次課,還要堅持每天跑步一小時,周末還要上私教課,還要*&%$,好了,寫到這裡,不必再說下去,個人已經可以很確定的表示,如何折騰一周之後,你就應該去床上躺著去了。無他,這般抽瘋,定要將自己身體搞病。這點個人是有充分實踐經驗的,如果少年你說你這般歷經折騰,卻清氣上升,濁氣下降。那麼恭喜你,如此骨骼清奇,異日必成大器。

那麼,本著老話所說: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個人相信,一次兩次課也變不成一個瘦子。同樣的,循序漸進是個好方法,比如說,先去上一兩次自己感興趣的課,再遞進成一周三次、四次或更多,三五不時給自己一個小獎勵,買一個心儀已久卻一直沒有剁手的小禮物。

請注意,這裡說的一周數次是馬拉松式、拉開距離的處理方法,比如說一周上三節課,不是某天有時間從早到晚泡在健身房裡一口氣上三節課,而是例如周一一節,周三一節,周六一節這種頻率。一暴十寒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實際應用中總是容易把自己想像的比實際情況更快更高更強,讓身體用力過猛。

再然後,再然後如此這般過上數周,等你找到自己的運動頻率,養成客觀規律,就不用採取這種投喂式練習啦,你的身體已經能夠充分適應這種運動強度,以及健身房必須排隊使用一隻電吹風的生活,運動也好、上課也罷,都已經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那時你已經可以安然接受大家的猛烈表揚啦。請相信,那些對你說你變瘦了、變美了的吃瓜群眾,除了找你借錢的,其它看客說的都是真心話來的。

理論結合實際的說,個人所說的這個方法是有實驗為證的。雖然心理學家將此原理命名為"登門檻效應",但個人還是更喜歡用「薩拉米工作法」一詞來形容,當然這個詞也非本人發明,但吃貨的偏好不多解釋,必須說這個名字真是通俗易懂,總之就是像切薩拉米香腸一樣,一片一片的切,當然也要一片一片的吃,不指望一蹴而就,不急於求成,而古往今來也已經有無數事實證明,這種一步一步來的方法通常更容易成功。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做過一項實驗。

弗里德曼和弗雷瑟派人隨機訪問了一些家庭主婦,請求她們將一個小招牌掛在自己家的窗戶上,這些家庭主婦幾乎全都同意了這個小要求。又過了一段時間,實驗者再次請求她們將一個不僅大而且影響庭院美觀的大招牌放在她們家的庭院中,居然有超過半數的主婦同意了。

與此同時,實驗者又訪問了另一批家庭主婦,直接詢問她們是否可以將那個大招牌放在她們家的庭院中,結果,只有不到20%的主婦答應。

同類實驗還有:實驗者分別到兩個社區去勸說豎立"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直接提出這個要求的社區,遭受到了大多數居民的反對,贊成者不到17%;另外一個社區實驗者首先讓居民在一份贊成安全駕駛的請願書上簽字,幾乎所有的居民都按照要求填寫了。幾周之後,實驗者要求這個社區豎立"小心駕駛"的大標語牌,接受者占所有居民的55%以上。

根據這兩項實驗,心理學家發現:在一般情況下,人都不會願意接受較難、較高的要求,因為人們覺得完成這樣的要求既費時又費力;相反,人們往往願意接受較簡單、較小的要求,在實現了較簡單、較小的要求之後,人們會更願意接受較難、較高的要求。這就是心理學著名的"登門檻效應"。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本性總是喜歡做容易一點的事情,當容易的事情完成後,人們心中就會充滿成就感以及自豪感。在充滿成就感和自豪感狀態下的人們更加充滿幹勁,再去做難一點的事情也不會覺得那麼難。



推薦閱讀:

你學習一種格鬥術的最初目的是什麼?是什麼讓你堅持了下來?
想買一件1000元的衣服,又想辦一張健身年卡900,二選一,那個好?
有哪些入門級的優秀的公路自行車?以及在市區騎行需要注意的問題~
怎樣鍛煉能讓肩膀變寬?

TAG:體育運動 | 運動鍛煉 | 健身 | 運動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