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霸王別姬》中的張國榮為什麼會那麼美?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重溫電影《霸王別姬》,有很多新的感受。這部電影真是在京劇方面達到了幾乎登峰造極的專業程度,越是研讀,越能看出銀幕背後那些難以察覺的心血和功夫。張國榮飾演的名伶程蝶衣,在片中有三個戲曲造型:虞姬、貴妃和杜麗娘(還扮過一個未在片中出現的白素貞),個個都是美美噠,奧妙無窮噠,今天先來說說《牡丹亭》杜麗娘。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牡丹亭》不是一出京劇,是崑曲,明代文學家湯顯祖的巨作,可以說是崑曲中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一出。程蝶衣在藝術上的原型依自梅蘭芳先生,按照舊時代對京劇名角的要求,得「文武昆亂不擋」,就是文戲、武戲、崑曲、京劇四項全能,《牡丹亭》正是梅先生的崑曲代表作,曾經拍成戲曲電影《遊園驚夢》:

戲曲電影《遊園驚夢》劇照

片中的梅先生已經六十多歲了,扮相顯老,下面這張年輕時候的《遊園驚夢》戲照,更能體現一代宗師的驚艷神采:

《遊園驚夢》戲照

張國榮沒受過正規科班訓練,自然不能跟專業京劇演員相比,但他老人家下的功夫不小,這扮相,這身段,也頗有些戲中的神韻了: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京劇和崑曲的造型體系基本一致,頭上戴的、身上穿的、手裡拿的,統稱「行頭」,每件都有固定的象徵意義,只要看一眼人物的穿戴,其行當、性情、身份、地位、所處場合,甚至未來命運,就都能推測個差不離兒了。杜麗娘的造型,屬於比較典型的「青衣」,張國榮為《號外》雜誌拍的那輯《奇雙會》戲照,也是青衣,裝扮基本一樣(這時候他還完全沒學過戲,神氣兒有點賊賊噠):

《奇雙會》戲照

大伙兒常把京劇旦角稱為「花旦」,其實旦角分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青衣,主要演繹端莊賢淑的年輕女性。傳統京劇中的年輕女性都梳「大頭」:額前貼片子、腦後綰髮髻,垂下三綹長發,兩小綹在胸前,一大綹在身後,叫做「線尾子」:

梳大頭是一門高深技藝,得有專門的師傅來做。梳頭前要先化好妝:

妝面完成後,梳頭師傅出馬啦。第一道工序是勒頭,就是用長帶子緊緊吊起兩邊眉梢,顯得更加精神。勒頭對演員來說是極大的考驗,新手勒不到半小時就會頭暈嘔吐,老演員也堅持不過幾個時辰,但是拍電影時候張國榮這扮相要保持大半天乃至一整天,遠比演一齣戲的時間長,真不知他是怎麼熬下來的……

勒好頭,貼片子。「片子」就是臉周這一圈黑髮,乃是真人頭髮製成,分成一綹一綹,扮戲時候用榆樹膠泡開刮平,貼在臉周,起到修飾臉型的作用。網上找張圖示意一下:

傳統大頭要貼七個「小彎」,額頭正中一個,兩邊各三個;兩個「大綹」,兩腮各一個。貼片子的位置和手法對扮相非常重要,啥樣臉型都可以通過貼片子調整成一張漂亮的鴨蛋臉:

張國榮這樣臉型,貼片子前後的差別還不是很大;有些演員的差別就非常明顯了,像咱們「四大名旦」之程硯秋祖師爺,早年風姿蓋世,後來胖得不要不要的,變成了左一這個樣子:

「四大名旦」

那你說這張銀盆大臉要怎麼唱旦角呢,那就看貼片子的功力啦。這是他的《遊園驚夢》戲照,已經開始發福了,仍然很美(晚年的他還要更胖,需貼前後兩層片子)……

《遊園驚夢》戲照

貼完片子,還有一系列的美髮工序:扣網子,插大簪,綰大發,打髮髻,包水紗……滿頭烏絲完成!可以插戴頭面了……

嚴格說來,「頭面」包括頭上戴的一切,髮網、大發、發簪等等那叫「軟頭面」;以下出現的首飾叫做「硬頭面」,通常也簡稱「頭面」。頭面是成套的,包括數十件,每件都有固定的插戴位置。《霸王別姬》小說原著中蝶衣也有心愛的私房頭面,段小樓隨手搶去其中一件銀釵送給了菊仙,這是個違背梨園常識的事情,首先頭面中沒有銀釵這一件;其次他搶去一件之後這頭面就不成套了,讓蝶衣還咋戴啊……到了電影里,這細節可就講究了,瞧瞧袁四爺送給蝶衣的整套頭面,琳琅滿目的一大盒: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看看特寫:正中上方是「蝴蝶頂花」,「大頭」必戴,顧名思義是戴在頭頂;下方「腰箍」,又稱「中梁」,乃是「後三件」的一件,扣在髮髻中腰;兩邊是成對的「六角花」「串蝴蝶」,戴在頂花兩側;下角是「泡子」,戴在額頭片子上。盒中應該還有纂圍、後兜、耳挖子等等。這套頭面是水鑽製成,屬於民國時期才出現的時新貨,擱現在也要三五千塊錢,確是出手大方: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頭面分「水鑽」「點翠」「銀釘」三種,根據不同身份佩戴。水鑽頭面主要是嬌俏少女或是小家碧玉戴,杜麗娘戴的這種就是,bling bling亮閃閃,大家可以對照上圖,看看每一件在頭上的對應位置:

電影《霸王別姬》中張國榮定妝照

最下方垂著一排珠串的,叫「耳挖子」,就是蝶衣拿在手裡擦拭的這件:

點翠頭面是大家閨秀或是皇室貴胄才戴。「點翠」是一種古老的珠寶製作工藝,以翠鳥羽毛鑲嵌在金屬底上,鮮亮的翠藍永不褪色,但一隻翠鳥只有數十根羽毛可用,而且為了保證毛色光澤要活拔羽毛,做一套點翠頭面要殘殺一百多隻翠鳥才能完成,如今已經禁絕了。現在京劇舞台上的點翠頭面,大都用藍綢代替翠羽,稱為「點綢」,也很堂皇富麗:

名旦李勝素

虞姬作為帝王后妃,戴點翠頭面,不過她還要戴一頂如意冠,所以頭面不戴整套,大夥可以看到額前那排小圓珠,叫做「泡子」,色呈皎月,是點翠泡子。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銀釘」頭面,又稱「銀錠」、「銀泡」,金屬製成,款式極簡,貧寒女子或是貞潔烈女戴。京劇講究唯美的視覺效果,所有旦角都要戴頭面,就算《生死恨》韓玉娘、《武家坡》王寶釧這樣的貧女,根本沒能力購置首飾,也都要用銀釘頭面代表貧寒。比較一下同一位演員戴三種頭面的不同效果:穆桂英的點翠,李鳳姐的水鑽,王寶釧的銀釘:

還有一種必不可少的頭飾是絹花,通常一枝兩朵,垂一串骨朵兒,戴在兩側耳邊,用以擋住耳朵。京劇中的旦角不可以露耳朵:

京劇服裝非常華美,大都真絲彩綉,絢麗異常,也有著嚴格的穿戴規範,最重要的特點是不按朝代、季節穿戴,而是按身份、場合穿戴。杜麗娘遊園這一場,穿的是「帔」,屬於家居常服,大領對襟,胸前系帶。男帔的領子是平頭,下擺及足;女帔的領子是如意雲頭,下擺及膝,露出半截馬面裙。

小灰畫的Q版京劇人物,穿的是花色一致的「對兒帔」,也就是京劇中的情侶裝,可以看出男帔和女帔的款式區別。

追本溯源的話,帔大約來自明代的「褙子」,加入了「霞帔」的元素。看看古畫中的褙子:

比起生活中的服裝,京劇戲服多了一個獨特的元素是「水袖」,就是縫綴在袖口的這兩段白綢。據說因為京劇戲服不能洗,所以前輩們創造出可以拆洗的「水袖」來保護袖口,但是它逐漸發展成了美不勝收的「水袖功」,動時輕舞飛揚,將細微的手勢,成倍地擴大、延長;靜時也韻味十足,這樣重疊三折,半掩於手上……

就算都穿帔,不同身份人物所穿的花色也各各不同。杜麗娘作為還未出閣的嫻靜少女,穿淡雅的白色或淺粉色繡花帔;《奇雙會》李桂枝作為新婚少婦,穿的是端莊喜慶的大紅團花帔。

就是小豆子穿著練功的這一款。可以看出緞料極佳,而且嶄新,實際上京劇演員練功時不大可能穿這麼好的帔,窮科班更不可能讓小孩子穿著練,但是電影嘛,要追求畫面效果的亮麗,也無可厚非啦。

杜麗娘身邊的侍女春香,身份低,就沒有資格穿帔了,穿的是襖裙,外罩坎肩,腰系汗巾子。這是京劇中典型的丫環裝束,行當多為「花旦」,髮型也是「大頭」,但是作為未成年小姑娘,要比杜麗娘多梳個抓髻和辮子,圖中可以看到髮髻上方聳起的「抓髻」。

京劇演員朋友跟我說:其實整部電影中最能體現張國榮戲曲功力的,是這場沒有扮上的《牡丹亭》,沒有了粉墨油彩和華麗行頭的修飾,一切神情和身段的細微處一覽無餘,你看看他的眼神,看看他的手,看看他周身的那個圓融,一個外行能演成這樣,實在令人震驚……

感謝張國榮,感謝京劇,感謝所有傾心投入的藝術家們,給我們留下這樣精彩的電影和好戲!



推薦閱讀:

妖貓傳的導演如何?
獨裁的浪漫儀式感和民主的選擇困難症 | Vol.5
如何評價電影《角鬥士》?
電影《絕世高手》好看嗎?
《蜘蛛俠:英雄歸來》曝暗黑片段? 反派禿鷹惹人心疼?

TAG:張國榮 | 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