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進行自我剖析?
想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優缺點,總是模模糊糊的說不清楚,想問下怎麼很好的剖析自己
自我剖析
獻上一首美國詩人惠特曼的短詩: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
他就變成那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他的一部分
。。。。。。
噢,對了,大家不要誤解我是個什麼詩歌愛好者,平時基本不讀什麼這麼高大上的詩。偶然一次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這個詩,覺得把有些東西表達得非常精準,摘錄下來共勉。
曾經花了幾年的時間,搞定了自己和自己的關係。這對很多人來講是個很奇怪的問題,我想懂的人自然會懂,不懂的人我解釋也挺費勁。簡單的來說,你的全部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自己和他人的關係,自己和生活的關係,,,自己和自己的關係是你能接受你自己,你能獨處,你會享受孤獨,任何時候你不會覺得無聊諸如此類。對待生活做到接納,寬容,心平氣和。現在的狀況是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關係處了問題。
近兩年的學習過程中,我看的東西一直都是盡最大努力客觀理性,讓我判斷一些東西的時候不受自己本身情緒,意識的影響。這個東西非常吸引我,因為這個東西幫我正確的認識客觀事物非常管用。每次搞清楚一個問題,我都會長舒一口氣,丫的,原來是這個樣子的,那一刻心情愉悅的程度難以言表。時間長了,這個過程讓自己的思維對三個東西異常敏感:概念,標準,邏輯。但也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
空說無憑啊,舉幾個例子讓大家看看熱鬧啊
!
事故現場一:
室友:你們公司算正規公司嗎?
我:什麼是正規公司?
室友:就是和一般的公司一樣。
我:什麼才算一般的公司?
室友瘋了,我哭了。。。
這是個標準敏感的故事,不對,是事故!其實,室友要的答案非常簡單,我回答「是」或者「否」就可以啊,他要的是這個答案。在我的思維裡面不一樣的是,對標準太敏感了,如果沒有具體的標準我就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這就有點兒像編程語言裡面的,一個變數必須要先申明,後面才能用這個變數,不然這個變數就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要我回答我們的公司算不算正規公司,我必須知道正規公司的標準是什麼,是註冊資金?人數多少?有沒有五險一金?。。。然後再和自己的公司對比,我才能給你我認為的答案。我可以隨時隨地回答你一個具體的問題,比如我們公司有多少人,我們公司有什麼產品,我們公司是否管吃住。。。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你。但是否為一個正規公司,我就回答不了你。
事故現場二:
朋友:我們要想成功,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我:你說的是要功名利祿,掙好多好多錢,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的人理想就是當一個司機,幾乎不費什麼大的功夫就達到理想了,你不能說他不成功。
每次說完這個,我想我該撒腿就跑了,不然朋友會打我的。。。
這裡是個概念敏感的問題,我特別受不了一個人講話的時候,用自己理解的概念偷換大家統一認為的概念。但往往有這樣講話習慣的人自己是不知道自己在偷換概念的,還認為自己在討論一個客觀的話題,其實只是在討論自己的問題罷了。包括我自己,有時候自己也會給自己矯正很多「自以為」的概念。
事故現場三:
室友:你知道什麼是派遣證嗎?
我:不知道。
過了幾分鐘,班級群里有人問是檔案嗎?
室友:是的。
我:你不是不知道嗎?
室友:是啊,但裡面肯定有檔案啊。
我:可別人問的是「是不是檔案」啊?
室友:怎麼了,我不知道我就不能回答了還?
我:問題是你回答的是錯的啊,你應該回答「不是」或者「不知道」啊。
室友:你這人怎麼雞蛋裡面挑骨頭啊?
這四年我們幾乎就是這麼天天相互折磨的。。。。。。。
這是個邏輯敏感的問題,他問我什麼是派遣證,我可以判斷他不知道什麼是派遣證。別人問是檔案嗎,他說是的。那我只能認為他知道什麼是派遣證,並且派遣證就是檔案。這和他前面問我的問題顯然是邏輯矛盾的,於是我才會問:你不是不知道嗎?後來他說「裡面肯定有檔案」,那我只能判斷,派遣證裡面包含檔案,但派遣證不是檔案。
最最要命的是,當我第一反應說出我想說的東西的時候,就是以這種思維反應的結果。如果是在處理客觀的工作上的東西,知識層面上的東西,當然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問題是我正在交互的是一個人,而非一台機器。人的本能被愉悅,還是由於感性上的一些東西。就拿我室友來說,他問我一個問題,與其我費勁的把每個標準,邏輯都理順,講給他聽,還不如深情望著他回答一句:你猜!我不用費任何腦子,關鍵他也不會生氣啊。他要的不是正確的答案,而是友好的回應。至於回應的東西能否真正幫他實際問題,不重要,對方需要情緒上的一個滿足。要是我問了一個問題希望得到答案,別人說你猜,我就瘋掉了。。。
我喜歡把一些東西歸類,弄得條理清楚,一切東西都應該在它的規則之下,而不是混沌的一盤散沙。我看東西要麼它已經存在在某些框架中,要麼我就想把它歸納到某個框架中。一是一,二就是二,兩個不同的本質,兩個不同的世界。起初我以為這種思維只是影響了我的與人溝通,經過仔細的反思發現,問題要嚴重的多啊,可以說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那首詩說的,「他就會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會成為他的一部分」。我有一些很奇怪的習慣,比如吃飯的時候,我不能把湯弄到飯里,不同的菜不能混在一起,飯和菜也不能混在一起,我一定要把這些東西分開,因為一是一,二是二,一個世界只能有一個單純的,存粹的東西存在,不能和其他的東西混在一起。我喝奶茶從來不喝那種珍珠奶茶,因為奶茶和珍珠混在一起了。我手機屏保,電腦桌面都是我自己做的純黑色,我喜歡單調,單一,這樣的東西看起來更加本質。這和電影《模擬遊戲》裡面幼年時期的圖靈一樣,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把胡蘿蔔和綠豆分開,只不過我沒到那麼變態,當然,我也不是同性戀。電影裡面他去面試的那一段台詞,和他同事叫他吃飯時那一段對白,非常經典,那一定是一個非常懂數學,或者非常懂計算機的人才能編出這麼符合人物角色的對白。
這種思維習慣形成了之後,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比如情商不怎麼高,對對方的情緒波動敏感度不夠,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容易變得自我,看上去有些偏執固執和無情,,,我是可以被自己愉悅到的人,比如就算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問題,彷彿我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在看另一個人,我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我就很高興,因為你對自己的認知又多了一些。簡直無可救藥,考慮到出去很多時候還是要和人接觸,覺得在和他人的關係上還是要多留點心,不過這個應該和人的閱歷是有關係吧,且行且看,不管怎樣,每個人的每種狀態,總該是非常有趣的!更多生活感悟到微信工作號:一個人的獨白。這個號也是由我一個人打理,歡迎大家交流。
剛註冊一個新號,反正沒人知道我是誰 ,大膽的自我剖析,我是一個很糾結的人,我成天大腦里再找一條所謂的成功之路,對於我自己來說,很迷茫,時而情緒高漲,時而情緒低沉,如果周圍的人,大抵上分三類:①能夠根據周圍的環境,利弊分析,很理性的這種;②有自己的信念,做人做事,按照心中的信條處理,有原則的一類;③內心比較敏感的一類了,做事做人根據喜好來。其實,這三類沒有誰好誰壞,體現到個人,氣質不同而已,偏偏,我大腦里有①③兩種成分,利弊分析很好,但做不到,情緒往往衝刺著消極,整體來說就是矛盾
A 愁眉,歡笑,傲視,咒罵,狂想,我集這些舉動於一身。B 我就是水,水有固態,液態,氣態。我就是水,液態水沒有一個不變的形狀,裝在什麼容器里,裝在杯子里,水的形狀就是杯子,裝在魚缸里,水的形狀就是魚缸。C 我不是富家子弟,手上沒有一副好牌。我不可能拼爹,只能拼搏。父母沒有絕技傳授給我,沒有為我普及什麼讓我覺得獲益的知識。所有知識要靠自學,怎麼與人聊天,怎麼鑒賞藝術,不指望父母。
推薦閱讀:
※「自我」是否等價於「自私」?
※這算是情感淡漠?還是情感缺失?還是過太自我?
TAG:自我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