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一定要看!孩子什麼時候絕不能打?

許多時候,家長一旦被孩子氣到頭腦發昏,就很容易對孩子動起手來。可是這樣並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有時還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你可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該打,什麼時候絕不能打嗎?下面一起來看下吧。


1、對孩子打罵的危害有哪些

逆反心理重:有家長說,孩子越打越犟,說什麼都跟你對著來。其實因為這是孩子一種無聲的「反抗方式」,源頭可能就是我們平常的打和罵。

親子關係差:有家長說「孩子不願意和我們親近,說幾句話都不耐煩」。這就需要我們自我反省,是否是在孩子小時候對他太過嚴格,不傾聽他們的內心,太過專橫。

厭學:如果經常打孩子,會讓他們變得厭學。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會讓他們有種錯覺,就是家長只關心成績不關心自己。時間長了,他們就會變得討厭學習,甚至還會討厭父母。

膽小懦弱:長期被父母打罵,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自信心幾乎沒有。

仇恨父母:孩子越長越大,也會有自尊心。如果我們還是一味的打罵,會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嚴重的話,孩子還會對我們產生仇恨心理。

愛施暴:打孩子是一種攻擊性和反社會的行為。被挨打的孩子,隨著其年齡的增長,他的攻擊性及反社會性的形勢犯罪行為會不斷升級,最終在長大後極有可能會虐待自己的配偶或者孩子。

2、以下這幾種情況下萬萬不能打

(1)3歲和12歲的孩子不能打

3歲以內的孩子心智發育還不完全,即使挨了打也不知道錯在哪,而且家長下手如果沒有分清輕重,很容易對孩子頭部造成傷害,影響大腦發育。

12歲左右以教育為主,盡量避免使用武力手段。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越來越強,打罵只會引來他們更大的叛逆。如果孩子犯錯,通常好好溝通就可以解決問題。

(2) 父母有錯在先不能打

很多父母答應孩子,只要把作業寫完,就給他買玩具,結果孩子滿懷欣喜地把作業寫完了,當孩子要求買禮物時,父母卻反悔,孩子會出現哭鬧的情況。

因為父母不守承諾在先,所以要給孩子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要麼就實現你的承諾,要麼就忍受孩子發脾氣,不管哪種,都不能打孩子。

(3) 當著別人的面不能打

大人要面子,孩子也一樣,就是所謂的自尊心。特別是年紀小的孩子,還沒有強大的內心和是非觀,父母大庭廣眾下的指責打罵,很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裡陰影。

(4)生氣時候不能打

人在生氣的時候,智商是為0的,選擇這時候打孩子,往往會沒有分寸,萬一把孩子打傷了,再後悔就遲了。而且生氣時打孩子,可能只是發泄自己的憤怒,難以讓孩子真正信服。

(5) 睡覺前不能打

暮夜不責的道理我們都懂,如果父母在睡前打了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和沮喪。伴隨著這種負面情緒入睡,睡眠質量怎麼得到保證?承受能力差一點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因此噩夢纏身,難以入睡。

3、 這些情況可以稍打來警示

對於屢教不改,或者蠻不講理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威嚇,或者必要的打罵,使其懸崖勒馬。尤其是下面這3種情況,大人是可以小「打」一下的。

(1)接觸危險物品時

有些孩子年紀小,或者調皮,總愛觸摸一些危險的東西,或者去一些不安全的場所。比如喜歡撥弄電源插頭、開水瓶、玩火等,如果不讓孩子受點教訓,極有可能會產生難以挽回的後果。

(2)有不道德的行為

當孩子的某些行為或者言論,給其他人造成了傷害,如果不當場指出,並給予懲罰,嚴重時可能還會觸犯法律。比如:偷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嘲笑某些人的缺陷;欺負低年級孩子等等。

(3)犯錯屢教不改

一個錯誤如果提醒多次後再犯,那就是態度問題了,極有可能就是明知故犯,如果不打的話,下次他還會再犯的。

4、智慧的家長都這樣管孩子

常有人說「打在孩身,痛在我心。」其實孩子很難體會到大人的這種痛,這種痛也換不回孩子的體諒。在這裡糰子媽列舉了一些,現在父母慣常使用的「管教方式」,效果都是很不錯的。

做家務:和孩子定好規則,如果犯錯,就要接受懲罰。讓孩子做家務,比如說擦桌子、整理書桌、洗碗等,不僅能讓他們明白對錯,也能有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體會媽媽整理家務的辛苦,有體諒父母的心。

溝通交流:有時成績下降是很正常的,可能是孩子的身體不舒服了,或者哪個學科沒有跟上老師的講課節奏。我們可以耐心詢問孩子的學習難處,幫助孩子找出容易犯錯的地方,一起改正,這樣也會讓孩子學的更積極一些。

罰坐罰站:當孩子吵鬧不休,或者吵架的時候,放一個凳子放在牆角,讓孩子面對著牆反思自己的行為,避免矛盾進一步加深;並準備好鬧鐘,倒計時懲罰的時間。

沒收心愛的東西:當孩子調皮、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可以沒收孩子愛玩的東西,或者禁止吃其他愛吃的東西,作為懲罰。

跑兩圈:現在的小孩除了上課,就是窩在家裡玩平板,運動的時間幾乎沒有。如果孩子做錯事,我們可以懲罰孩子去小區跑兩圈。這樣既讓孩子受了懲罰,也讓他們的身體得到了鍛煉,一舉兩得。

總的來說:對孩子父母就是天,天上經常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和暴風驟雨,只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陰霾。

穩定的情緒,親密的關係及和諧的家庭才能給孩子安全感,才能讓孩子快樂成長,身心健康,人格健全。道理說來淺顯,做起來卻絕非易事。我只希望,在為人母的自我成長中,積累的更多是經驗,而不是教訓。



推薦閱讀:

嬰幼兒的閱讀啟蒙,到底應該選什麼書?
【兒童感覺統合分享】孩子視聽統合不暢,竟是感統出了問題?更多互動點擊我的主頁!
兒童標準運動協調能力評估測試(MABC-2) ——運動協調能力的IQ測試
禮儀與儀式感:春節,教孩子禮貌
多多成長日記20180222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兒童教育 | 父母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