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知道蔣經國主政台灣13年的政績嗎?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蔣介石之長子。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學,1922年入上海萬竹高等小學,1924年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

1949年1月,蔣介石宣告「下野」以後,蔣經國陪著父親退居溪口,後來在成都登機飛往台灣。在台灣他曾歷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台灣國民黨「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行政院」副院長、院長等職。

蔣介石病逝以後,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就任台灣第六任「總統」。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蔣經國病逝以後,台灣成立了「蔣經國治喪委員會」,1月30日舉行了遺體大殮儀式,後將遺體安放於桃園縣大溪鎮,準備將來運回大陸安葬。

大陸領導人對蔣經國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並在1月14日發表了談話,肯定了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灣獨立」,主張國家統一,表示要向歷史作出交待,並為兩岸關係的緩和作出一定的努力這一系列行動。中共中央以及有關人士和蔣經國在大陸的親屬都向台北發去了唁電。

蔣經國在「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台灣經濟發展迅速,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推行十大建設之前還在行政方面進行十項革新,使行政執行更為簡廉有效,此外也頒布「政治與社會革新」的八項要點,有人將這兩次革新統稱為「十八項革新」。

在其主政台灣期間較重視本土人才,大量啟用台灣本省籍官員,積極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執政晚年逐步開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和報禁,以及實行「民意機構改革」等,開啟了台灣政治民主化之路。

蔣經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灣獨立」。1987年11月宣布開放部分人士赴大陸探親,結束了近40年兩岸同胞不相往來的局面。

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蔣經國主張改革台灣人鋪張餐飲陋習,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湯),使餐飲奢侈風氣有所收斂。

十分關心基層民眾的生活,據報道,其每年超過200次親自下鄉走訪,以了解地方實際需要。同時也很注重偏遠鄉村建設,落實水電及基礎醫療衛生建設,減少城鄉差距,使台灣的鄉村建設程度較進步。

由於其作風親民,深受台灣民眾的好評。當他在台灣逝世的消息傳出,不少台灣民眾曾聞聲痛哭。迄今為止,在對以往幾位台灣領導人的民調中,他仍是最受台灣民眾肯定的一位。


推薦閱讀:

蘇聯政權及蘇聯共產黨執政合法性的演變
為什麼強大無比的羅馬帝國,會在短短几十年內分裂解體?
中華文化筆記20,秦朝以後的科技發展
奧地利成為獨立國家而不併入德意志聯邦,宗教的因素與皇室的因素哪個更大,抑或純為二戰戰果的衍生物?
文物002.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丨風華絕代的「中國古代第一老丈人」和他的組印

TAG:台灣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