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教育你的孩子,還是在養育你的孩子?
作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家長,我一直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很關心。我像很多父母一樣不僅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還希望自己能教育好孩子。可是事實上我們這些父母往往並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
教育其實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並不像老師教育學生那樣正式,但是恰恰因為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往往被我們這些家長忽略。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總是習慣替孩子去做很多事情,希望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幫助孩子。
比如當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他喜歡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嘴裡嘗一嘗,據說這是口欲期,可是我們做家長的卻總是習慣以不衛生為由硬生生地奪掉孩子嘴裡的東西,卻不知道去給他換上乾淨的東西。
比如當孩子牙牙學語發出種種音節時,我們做家長的可能又覺得孩子的發音不符合我們自己的標準,又跑去糾正他們的發音,其實他們的語言能力需要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再比如一些孩子到了一定時期往往拒絕吃飯,喜歡自己嘗試去吃飯,其實他們是在鍛煉自己的獨立性與身體的協調能力,但是我們這些父母總是因為孩子會弄髒衣服而堅持給孩子喂飯。
。。。。。。
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我還經常聽見身邊的寶爸寶媽跟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特別愛幹家務,可是大點了有能力乾的時候卻一點也不願意動手了。難道是小孩越來越懶惰嗎?
這些家長並不知道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都喜歡模仿大人去做一些事情,他們總是喜歡模仿和探索,有時候家長在洗衣服,做飯的時候小孩子可能也喜歡摸摸這個摸摸那個試圖看看自己能做些什麼,可是一般情況他們可能會把現場搞得十分混亂,所以家長不是給小孩一頓痛打,就是再也不讓他們過來接觸。所以天生熱愛工作的孩子因為家長在自己小時候的一次次拒絕,導致他們動手幫忙的意願逐漸減退,變得越來越"懶惰「。
其實父母應該做的是在孩子第一次嘗試幫忙的時候應該做的是耐心地引導和鼓勵孩子,這樣才可以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熱愛探索的精神得以保持。孩子們在不斷嘗試中得到的不僅僅是身體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成熟。
我很贊同由伊頓國際集團董事長兼執行官王偉女士在《嘿,你懂你的孩子嗎》一書中提到的觀點:父母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很容易無意識地影響孩子的探索,這種影響有時候是出於對孩子的保護,有時候則是因為缺乏對孩子緩慢節奏的耐心。所以很多家長只是在養育孩子,而不是在教育孩子。
在書中她還給我們列舉了如何去區別自己是在養育孩子還是在教育孩子。我覺得我們這對我們這些家長都很有參考價值,所以拿出來分享下:
當看到孩子在咬一個鑰匙扣的時候,只是單純養育孩子的家長會迅速將鑰匙扣奪走,並告訴孩子這很臟,不可以放到嘴裡,而教育孩子的父母的父母則會拿一個乾淨的類似物品給孩子,讓他自己玩個痛快。
我想之所以出現這些狀況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並不懂我們的孩子。《嘿,你懂你的孩子嗎》這本書當初吸引我的也是因為書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美好的願望並不一定會給孩子帶來最好的結果,家長們需要的是正確的理念和圍繞這一理念展開的實操方法。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孩子正真需要的是什麼?如何做才能為孩子提供適宜的,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讓他們在天性的引導下,自發地表現出種種優秀的品質,向更好的方向成長。
全書分為九章,每一章的內容都能引起我們做家長的反思:
1.比如在第一章【創造力是上帝最慷慨的禮物】中我學到的是:每天需要跟孩子對話45分鐘,當然這個45分鐘不是那麼固定,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每天,每天去跟孩子對話,去跟孩子溝通,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2.在第二章【注意:觀察是件頂重要的事】我學到了觀察中的兩個≠
☆成年人的學習方式≠孩子的學習模式
成年人是靠意識主動加工和強制的記憶來學習知識,而孩子卻是憑藉天生的本能。所以我們常常發現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比我們這些成年人強太多。
☆孩子甲的學習模式≠孩子乙的學習模式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樹葉,更何況是生理和心理結構如此複雜的孩子,所以作家長得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去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度,而不是拿別的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去比較。
當然其他章節也講了很多實用的育兒知識,而且每一張都採用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去引導,讓我們讀起來不枯燥,作為一名父母我們都應該去反思我們是否懂自己的孩子,我們到底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還是在養育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初為父母,或者即將成為父母,不管你有沒有興趣來看這本書,都建議你好好區別教育和養育的真正內涵,好好思考如何去讀懂你的孩子,因為這也是你愛你的孩子的一部分。
作為家長里是在教育你的孩子,也是在養育你的孩子。反過來也可以這樣說,在養育你的孩子的同時也在教育你的孩子。
孩子生下來,每一個家長就有了一個夢想和希望,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夢,為了圓一個夢,很多家庭付出很大的努力和犧牲。但結果是有的孩子將來出人投地,有的孩子長大後讓父母傷透了心。最大的原因是養育和教育分開了,有的盡了養育而沒有做到教育的責任,或者是不知道如何教育,方式不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好比是一顆樹,如果不進行修剪,可能存為歪脖子樹,有一天成了歪脖子樹想讓樹端正成才,就不容易了。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生下來,第一聲嚎哭是表示要吃。養育也就是我們說的衣食住行,讓孩子吃好穿溫暖,每一個父母都會。但說到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好孩子,有的家長不一定做的好。目前,有許多學校開設了家長學校,其中有一項就是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教育第一要務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習慣的形成可能一個月左右,讓好的習慣成自然。但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形成不好的習慣,不好的習慣一旦形成,主不容易改掉。父母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教育是從小開始的,從小事做起的,比如整理家務,熱愛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不攀比,不虛榮等等。不要總以為孩子還小,去放任不管,去將就,無條件的滿足。總以為將來進了學校,自然有老師教育,把一切的責任教育都全部交給老師。
教育第二要務,是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和身體和心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和養育分不開的,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品要跟上。但要注意鍛煉,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談何學習,談何教育。健康的心理更為重要,讓孩子陽光,開朗,面對困難樂觀的對待,遇到挫折勇敢面對。要平時感染和熏陶教育,一個健康心理的孩子,面對困難,面對學習知識,能順利地做好,進入學校和社會能和人友好的相處,受別人的尊重和喜歡。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靠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同時,注意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不要把養育和教育嚴格的分開。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孩子,關懷孩子,做孩子的良師益友,讓每一個孩子在自己的天空中茁壯成長,成為對社會和家庭有用之人。
推薦閱讀:
※不童話的童年——《再見,克里斯托弗·羅賓》
※虐童事件頻發的背後:是我們無法再逃避教育問題
※孩子「撒謊」怎麼辦?
※孩子在公眾場合讓家長難堪怎麼辦?
※你見過我家這樣可氣的熊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