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約會買單說起:女權運動到底在爭取什麼?
男生女生出去約會,到底該誰付錢?說簡單一點,女權運動爭取的,可能就是有一天我們再也不用糾結這樣的問題了。我從這個小小的問題,簡單聊聊看,女權主義到底在爭取什麼。
有一次,我有幾個朋友約我去咖啡廳談工作上的事情,點咖啡的時候,男生很自然掏出錢包要付錢,突然停了一下,盯著我看了一會說,不好意思,因為你是女權主義者,我想問一下,我付錢你會不會覺得我不尊重你。
我也楞了一下,當時腦海里其實閃過了很多層級的思路,最後說,不會啊,你能嘗試體會我的立場我真的很感謝,一杯咖啡而已,其實誰買單都區別不大。但是我是自由職業者,我不能報銷,你們公司能,所以就謝謝你的招待了。
這事情是小事,但是我事後想了很久。一方面,我會覺得社會在過度定義「女權主義」,畢竟我們兩個談事情是他們先聯繫的我,而且這次潛在合作是對方發起的,按照商務禮儀來說,對方買單一杯咖啡是正常的。但是因為我支持女性權益,我「女權主義」的身份超越了一個「自然人」,這讓我覺得有些可嘆。
同時,我也很感謝對方的體諒,因為他在努力嘗試以我的立場思考什麼是「尊重」,而並不是覺得他付錢了就是尊重。這樣替對方考慮的心思,我本身非常感動。
所以,女權到底在爭取什麼?
女權主義(feminism)是一個西方產物,在人類歷史上女性開始為自己各方面的法律、政治、經濟權益鬥爭,也就是短短100年的歷史,在中國傳播的時間要比各位想的都要早。1903年,第一部中國本土的女權文章《女界鍾》問世了,而作者是一位男性,名字叫金天翮。
金天翮看到了西方女性(當然是上流社會的女性)能夠相對自由地讀書、運動、戀愛;能大大方方地走在街上,抬頭挺胸充滿自信。他受到了極大地衝擊,也有了很大的啟發。他把女性的落後愚昧和民族復興聯繫在一起,第一次提出了要讓女性「剪短髮、上書堂、公開社交、甚至留學歐美」等等這些「大逆不道」的主張。
1919年,在西方思潮湧入中國之後便有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期間更是湧現了大量的女權雜誌、作家、運動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索「五四運動的女權思潮」)。
所以,說西方和中國女權運動沒有半毛錢關係、中國沒有女權歷史和傳統的朋友,可以稍微歇歇。西方女性的進程對中國女性的影響不是決定性的,但一直都在,甚至還是源頭。
所以說回來,女權運動究竟在爭取什麼?男女約會誰給錢,怎麼能解釋這個問題?
男生堅持付錢這個行為不等於直男癌
有些人會覺得,男生該給錢,因為男人給女人花錢天經地義。很多男生被冠上了「直男癌」的名字。這裡我必須要給很多男生辯護一下,這不叫直男癌,這叫從傳統因素去考慮如何尊重女性,變化的不是「尊重」,而是「傳統因素」。
過去,女性是沒有經濟收入的,所以「男人給女人花錢」當然是天經地義。在現代社會,女性有了工作也有了收入,但是,從社會地位、經濟收入上來看,男性還是比女性更佔優勢。所以,很多人覺得,我是男生給女生花錢是理所應當的,其實潛在的含義是「男的賺的應該比女的多,所以男的花錢是應該的」。這個思路,也是在照顧女性,絕對談不上是「直男癌」。
同樣是「付錢」這個動作,什麼樣的思路是不尊重女性呢?就是覺得「我付錢=我擁有你=我可以對你為所欲為」,在這個思路下,男生堅持付錢才是一種對女性的不尊重。
在約會買單這個課題上,我們怎麼看女權的目的?
如果現在我和男生約會,如果男生年紀比我小賺的少,我會很自然地悄悄走到前台提前買單,不會讓對方感到不便,也能讓兩個人都能在美好的環境下吃飯。如果和收入超過我幾個數量級的人約會,當對方很紳士地默默結賬,我也會表示感謝,並且以後買一些貴重的禮物作為回禮。
我認為,從買單這件小事上看,女權不是批鬥為女性慷慨付錢的男性,也不是爭取「約會買單的權利」,而是爭取「可以在社會上獲取經濟收入的權利,以及可以在社會上獲得更公平的收入的權利」。簡單來說,就是女性受教育、能工作的權利;以及,女性進入職場以後,降低因為性別歧視而產生的上升瓶頸。
當女性可以和男性在職場上公平競爭並且獲得自己應得的收入,那麼約會的時候,誰付錢的問題就不再是一個性別問題,而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誰賺的多,誰就可以自己提出來付錢;如果賺的差不多,可以愉快地AA制;不會因為你的生殖器類別就決定了你就應該全部付錢。
總結
我們爭取的,是改善一個問題的前提條件,而不僅僅是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更不是要一個問題裡面找到一個「罪人」出來批鬥。
所以,但凡是努力從「男」或者「女」這個性別類別裡面去找一個答案,都不是女權真正爭取的目的和方向。比如說,男生就必須要給彩禮、女生就必須要傳宗接代……
我們需要去思考為什麼我們在如此糾結用「性別」去定義一個人「應該做什麼」或者「可以做什麼」?而在思考的過程中,如果別人的結論不一樣,也能粗暴定義都是「直男癌」或者「仇女症」。一句話和一個行為,不能定義是否尊重女性。就好像約會付錢這個行為一樣,你要去思考這個動作的出發點,是照顧、還是鄙夷。
這次就談一個小小的事例,希望能引發一些聯想。從學術角度上來說女權鬥爭的目的,3天3夜也寫不完。這裡就提供一個認識女權主義的小思路,供參考。
小思路公式:girls can ≠ boys cant/女孩可以≠男孩不可以。
現在,我們爭取的是girls can(女孩可以);girls can的潛在台詞是:girls can, too (女孩也可以)。未來,我們希望能打破既定的性別認知,不是girls or boys can, 而是,you can or I can, or one can.
又:
最近心裡比較脆弱,是寫完就跑的形式,不參與評論了。畢竟在網上現在「黑女權」才是政治正確,先offload app一周保平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