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道德經》是不是哲學?

《道德經》是不是哲學?

道德經出自春秋戰國,相傳老子所著,這是有爭議的,在我看來,老子不是原創者,他應該是編纂,包括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是一種編纂,原創的特點就是,他有一個顯明的主題,並圍繞著這一主題有一個完整的邏輯,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內容分散,涵蓋面廣,它更符合編纂。

不是說中國人沒有真正的哲學,在留下明顯痕迹的哲學反映,就發生在中國這塊區域,它是以拜物為主觀概念的表現形式所反映出來的。它是人類偉大的一次進步,標緻著人類已經進入現代人文明的大門。但一切事物都是在對立統一中存在的,開創的同時,也為我們埋下主觀概念頑固的根基,使這個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強大的主觀概念頑固至今,我們的妒忌、我們的仇視智慧、我們的極端自私,我們的多計謀(甚至是不擇手段),這一切表現,都圍繞著自我為中心、自我強大這個主觀概念。因為,我們最初接受哲學授予其核心概念就是「我是人,我要強大起來」,現在看來,再簡單不過了,但是作為幾萬年前的甚至更久遠的人類來說,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想像野獸一樣強大,甚至於超過野獸,這就引發了拜物形式的思考,拿起石頭木棍——人類最初使用工具的思考。但是這一切思考,都圍繞著自我為中心自我強大這個主觀概念,也就是說,世上所有一切都被思考用來自我強大,由此延伸的一個主觀概念:對待萬物的認識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個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形成,人已經清晰地認識到,這個自我強大的本源就是大腦,也就是說,我們的思維所表現的智慧,所以所有的人在自我強大中,除了自己,仇視他人的智慧,這就是我們表現出來的妒忌(一種仇恨)。

中國自古至今,不乏有智慧的人,但在這種仇視智慧的海洋中都被淹沒了,直到現在依然在發生。造成這種現象的怪物,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強大的主觀概念的頑固。古代,表現出來的一些智慧的思考,何止《道德經》,「物以類聚」、「物極必反」,其實就形象的表達了核物理的原理,出自於誰,不得而知,但是用到什麼地方,非常清楚,用到了人自身或相關聯的事物上。當然,沒有成為核物理原理,這和原創受當時主觀概念的影響有關。他的思考,沒有跳出這個影響的範圍,使他沒有真正觸摸到事物的本質,但是那種「淹沒」無不影響著。幾千年以後的我們,依然沒有觸摸到這個問題,那個「淹沒的海洋」起到重要影響,也就是說,這個「海洋」將原創所閃現的智慧淹於其中,然後編纂者將它收集起來,形成了一種文化,這就是我們仇視智慧,所和諧出來的中庸之道,一個可能的哲學觸摸半途而廢。

《道德經》等,中國古代的一些學說,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在其中的表現,它是將自己置身於萬物之外,以「旁觀者」來看待萬物,所以一個起初的想像力,最終又回到了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里,沒有去做一個延伸的觸摸——事物的本質。就道德經來說,我們現在的解讀很多是結合了現代文明因素,通俗地說,我們的解讀使它比以前顯得更深奧了。我們的文言文表達,和現代的白話文相比較,表達比較含糊不明確,這並不是反映得深奧,而是由於我們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頑固的影響,所延伸的我們的反映,看待任何事物都是半途而廢,所以沒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就出現了「有即無」「無即有」這種玄念,因為,這個半途而廢,就讓一個想像力原本觸摸到事物的本質再回歸這樣一個完整的邏輯沒有完成,所以,我們就不能清晰明確地認識一個事物,從而就出現了這種模糊的概念,這正是我們這麼多博大精深的玄了又玄的學說,幾千年了,這些概念所延伸的思考,並沒有讓我們觸摸到地球是圓的、太陽系的存在。如果不是西方哲學的傳入,我們現在還認為「上是天,下是地,星星月亮在天上」。

反觀,西方的哲學,聖經的出現,是人類又一次偉大的跨越,它脫離了人類第一次哲學所延伸的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概念,它的核心概念,也是一句話,剩下的全是為這一句話服務,再剩下的,就是不同時期的主觀概念覆蓋,這和我們如出一轍,萬物存在於對立統一運動,當它的產生這個新的哲學授予,也就註定了它要延伸新的主觀概念,直至頑固,這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那個核心概念就是「人不是唯一,和萬物一樣被創造!」就是這個概念所拓寬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所延伸的「哲學」像雨後竹筍一樣蓬勃發展。他們將事物的對立,統一起來,形成完整的對立統一概念,將自己置身於萬物之中來看待世界,它就在對立統一中清晰地認識了物質的本質。它就不會以自我為中心那樣永遠以自我去作用於物質來利用,而是發現了萬物存在於對立統一中,從而讓他認識到,物作用於物的利用,這就啟蒙了工業文明。

推薦閱讀:

首屆哲學書評獎 徵稿啟事
穿越劇有什麼好看的?
【原著選讀】巴門尼德
教授特稿丨郁喆雋:「哲學+」的時代 暢想
【思辯的歷史】赫拉克利特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