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族主義角度看古代中國無法成為資本主義帝國的原因

在喜歡讀歷史的人當中,有一個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古代中國沒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有的人將之歸結為種族問題,這種人拉出去打靶就行了。有的人將之歸結為意識形態誤導,認為其實是有的。也有的人謹慎一點,說中國的資本主義只發展到了萌芽階段。總之,眾說紛紜。

在現代意識形態話語中,也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大家。這就是民族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的關係在中國和歐美的表現是不同的。在中國,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時常結合在一起,共同對抗外來的、帝國主義的侵略。在歐美,民族主義則經常和帝國主義結合在一起,共同對抗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解放運動。在歐美國家,民族主義往往是右派,共產主義往往是左派。於是網友很疑惑地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的左派和右派與西方的不同。然後也是出現了一批奇奇怪怪的解釋。

在這個時候我想起了一個新的問題,民族主義究竟是怎麼來的。

這時候我看到了民族國家的問題。民族國家是歐美在封建王權崩解之後強烈起來的概念。也就是說,從生產關係社會體系的角度來看,民族主義是在資本主義日益繁榮的背景下明晰起來的。那麼民族主義和資本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然後我就去看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有很多細節,我們把他抽干去看:資本主義本身具有典型的剝削性和集中性;因為剝削而不得不集中;成功的資本家就像污染地區的植物和魚類一樣,體內富集了大量重金屬;熵增理論認為,熵減是需要好肥能量的,一個有序聚集高度發展的文明由於逆勢而動最終很容易崩碎,然後將聚集的財富散落各處,等待下一次循環。借用之前的比喻,就是重金屬富集太多之後,就會毒發身亡。這對資本家來說真是一個惡毒的隱喻。不過熵增理論是物理學家發明的,要抓請抓物理學家。

資本主義的集中性告訴了我們民族主義是怎麼回事,也告訴了我們為什麼中國古代社會始終沒有進入到資本主義社會,還告訴了我們西歐國家卻能夠只經歷了極短暫的百年發展就進入到了資本主義社會。

單純在本國內部發展,是不可能實現高度的資本主義的。

因為資本要猛烈抽取社會資源,獲得高額利潤,這就必然帶來高度的集中。高度的集中就必然同時造成普遍的貧困。同時高度集中進一步推升抽取社會資源的效率,而周邊的貧困就更加提速。於是中心點越來越高,但是周圍卻日益酥脆、塌陷。此消彼長,能量高度集中,而作為支撐基礎的周邊卻明顯被抽離弱化,這樣一座通天高塔就必然要崩落。要維持這樣一個統治秩序,就必須投入力量去僱傭大量的力量鎮壓社會反抗。而在周邊社會越來越直接地遭受中心點的吸血的背景下,周邊社會在解釋自身貧困的原因時,越來越發現自己貧困的根源是社會資源全部被剝削階級所壟斷導致的,無論他們怎麼樣的善良和勤勞,無論他們怎麼樣的遵守秩序和絞盡腦汁,面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他們都因為缺乏最基本的資源而不可能取得任何致富的可能。從邏輯上最終只能推導出一個結果:從壟斷的剝削階級手裡,奪取生產資料。這樣仇恨的目標就只能越來越指向中心點。與此同時,剝削階級用來維持秩序的僱傭軍,在政治上就越來越不可靠。直到最後,裝備精良的僱傭軍本身也越來越多的來源於被被剝削者,最終他們也不願意抬起槍口對準衣衫襤褸的民眾,而民眾反過來可以將裝備精良的僱傭軍變成了自己的革命軍,舊的秩序就只能崩潰。這就是為什麼,奴隸制的羅馬和封建制的歐洲,一旦出現愛年自耕農大量破產,社會就崩潰了。這也是為什麼,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特別重視「中產階級」這個雜糅了小資產階級和富裕無產階級的階層。只有大量、穩定的自耕農和中產,才是頂層剝削階級能夠打擊和控制社會反抗的可控武裝力量來源。

由於資源上的限制,在單個國家進行完全封閉地內部自我發展,資本主義是很難真正徹底建立起來的。

但是如果有大量的鄰國,特別是較遠的鄰國,資本主義就可以發展起來。

資本主義,什麼是資本?資本,庸俗地說就是錢。資本主義,直白地說就是唯利是圖,庸俗地說就是向錢看。中國戰國時代有很多著名的資本家,比如白圭。白圭其人,有一個著名的行事原則,就是「以鄰為壑」。以鄰為壑是白圭治水的方略,但是實際上,以鄰為壑也同樣是資本主義的運行原則。

資本主義世界為了維持在本國的剝削統治,就必須要有大量的外國淪為被剝削者,並以這些超越本國供給的資源,來豢養一支遠遠超越本國供養能力的僱傭軍,乃至於將本國人民全部變成僱傭軍,這樣的情況下,該國才有可能進入到資本主義、乃至帝國主義。

歷史上,英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直接原因,就是他們獲得了西班牙葡萄牙開創的市場,成為了世界工廠。英國發展成為帝國主義的直接原因,就是他們獲得了足夠的可供市場傾銷與剝削的殖民地(西班牙和葡萄牙那種直接搶劫財富的行為由於缺乏了促進本國工業生產的重要環節,沒有讓他們成為資本主義帝國)。

然後依據這些財富,他們可以收買本國民眾。

一國資本主義為了能夠具有對抗本國被剝削者的能力,為了能夠收買本國被剝削者,就必須有足夠的外國市場,就必須有足夠的外國消費者受到剝削。面對迅猛的財富抽取行為,外國也會對此進行反抗。那麼為了維持剝削,就必須鎮壓外國的反抗。那麼在這個時候,就必須用民族主義將外國人設定為無關、不被同情的人,乃至不視為人,才能有效地動員本國人民充當鎮壓的工具。這樣,資本主義就必須擁有國際市場,資本主義就必須走殖民地道路,資本主義就必須變成帝國主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社會主義力量之所以弱小,根本原因就是他們面對的敵人不是僅僅依靠他們本國資源而供養的。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導致了他們主要只能進行和平鬥爭。

所以,固然一國不能建成社會主義,一國也不能建成資本主義、乃至帝國主義。除非,有什麼特例。這個特例我以後會談到。

用古代社會的情況來比擬就是,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里,部落民的生活極度痛苦,但是他們卻無法勝利反抗,因為他們的部落貴族可以通過組織武士去掠奪農民而獲得額外的財富、建立強大的、超出草原本身經濟能力的軍隊。並且同時草原生態的脆弱也直接導致部落民的經濟基礎極為薄弱,缺乏力量。這就是為什麼草原游牧部落長期以掠奪者的面目出現。游牧民族可以說是在低水平上實現了資本主義帝國率獸食人的社會狀態。

古代中國表面上雖然是一個國家,實際上是一個實現了統一的世界。在中國周邊,主要存在一些在經濟上有明顯差距的社會,在經濟上對中國的干預程度較低。近代西歐不但在表面上是分裂的多個國家,而且在發展早期與周邊地區在文明上差距不大(如果不說落後的話),因此西歐只是龐大的周邊世界的一部分。西歐搞出資本主義是正常的,後來爆發世界大戰也是正常的。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西方社會主義一旦發展到科學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階段,一旦發展成為科學,就明確指出民族主義是共產主義的敵人,就發展出了國際主義,就喊出了「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的口號。

實際上,民族主義在不同經濟地位的國家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發達國家,民族主義就是共產主義最兇惡的敵人之一,也是帝國主義維持剝削秩序的幫凶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說,20世紀初的歐美之所以會誕生法西斯主義,本質上就是帝國主義的內在需求所導致的。

在落後國家,形勢恰恰相反,民族主義有助於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剝削。比如說,在印度,民族主義是對抗英國殖民的有力武器。泰戈爾有篇小說《戈拉》,描寫了一個印度青年用激烈的印度教教義嚴格要求自己和別人,積極投身到反殖民民族解放運動中去。結果後來才知道,這個印度青年其實是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被擊斃的愛爾蘭士兵留下的孤兒(泰戈爾這個設定很奇葩。因為印度民族主義者的主流很顯然不是英國殖民者後裔)。於是這個人進入到了「理性反英」的階段……就是到了現在,很多地方的游擊隊也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

明了了民族主義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不同,我們就可以解釋中國的很多問題。民族主義在不同經濟地位的國家作用是不同的。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家,在20世紀救亡圖存的年代,我們處於半殖民地地位,國內社會主義運動進入高潮,民族主義同時高漲;而到了21世紀,一切向錢看了,市場經濟了,我國經濟還不夠發達,但是已經相當強大,資本主義力量已經有所成長,但是民族主義卻也同樣高漲。這不過就是不同來源的民族主義在發揮作用。

然後我們就可以理解中國更早的歷史。

為什麼古代中國沒有發展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因為古代中國雖然是作為一個世界在統一,但是終究已經統一為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在內部按照以鄰為壑的原則、將自己的某一部分作為被剝削區域、其他部分作為剝削階級區域、建立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結構,這是比較困難的。一國之內需要維持基本的平衡。除非你剝奪和壓縮了其中一部分人的人權。這是古代中國沒有發展成為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原因之一。

當然,也可以有特例。並也不是說特定環境下不能吸自己的血。

比如說在蘇聯建國初期,蘇聯被英法等舊世界孤立、封鎖、圍剿。這個時候,沙皇俄國時代所遺留的市場都消失了。為什麼生存,也為了發展,蘇聯採取了一種有所控制的自我剝削方式,採取了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稱為將農民當作殖民地來剝削的優先發展工商業的發展策略。並在英法發起的戰爭威脅下,被迫加強了這一策略。工農業剪刀差的問題有其危害,但是在接連遭受了協約國和軸心國兩次血腥入侵和美國北約殘酷封鎖的背景下,蘇聯其實是別無選擇的。所以蘇聯被迫形成了一個內向型的經濟結構。其實如果市場正常開放不該如此。資本主義將資本主義之間的貿易壁壘加高到接近極限來對付社會主義。

再比如說歷史上的美國。首先將印第安人從人當中除名,於是頓時就迎來了西進運動。然後在南北戰爭中自己對著自己進行了一次三光運動,確立了「新英格蘭」的統治地位。過程是很血腥的。當然,美國當時還不算過分封閉,他們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都是為了繼續發展貿易,特別是國際貿易。

資本主義需要利潤,但是利潤來自於剝削生產者和掠奪消費者。按照二戰以前傳統的資本主義路線,工人極度貧困,殖民地極度貧困,資本主義的掠奪效率是很有限的。而一旦殖民地爆發革命,則資本主義還要將之前的掠奪成果倒貼回去。之前我看到一個資料說,為了干涉中國內戰,美國基本上將之前二十年從中國掠奪的財富全部交給了國府。不過那個資料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資料里只是提到,作為買辦政權的國府,他的財政收入遠遠低於解放區。我們知道,解放區和國統區的最大區別就是解放區不受外國剝削。那麼反過來計算就是,國統區大量的財富被掠奪走了。而美國給予國府的援助,相當於國府在此之前二十年的財政收入。所以事情很明白了,只要革命發生,流向殖民者的財富就會停止流動乃至返流。這就是為什麼,刺向殖民者的每一根針都不是沒有價值的。只要有一個人選擇了革命,那些吸血鬼就會立即失去一份血液滋養。格瓦拉說,我們走後,他們會為你們重建家園修建醫院,不是因為壞人變好了,而是因為我們來過。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在二戰之後,世界革命運動蓬勃發展,結果已經在二戰中被打得頭破血流的殖民者迅速選擇了退卻。

社會主義則給予了民眾大量的購買力。因為社會主義立足於人,拒絕了「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不管是不是喜歡社會主義,但是他們都喜歡市場。比如說,中國自身所具有的社會主義成分為廣大民眾提供了較高的消費能力。市場是充分的,並且資本被禁止榨乾消費者。資本並不認為榨乾消費者是錯誤的,也不會承認正是由於社會主義的基礎才會有這樣具有超強購買力的消費者,而是單純地看到:「他們手裡還有錢!還有錢!還有錢!可是我卻搶不到!」因此極力推動中國的資本主義化,以此粉碎一切阻礙,以便洗劫中國消費者手裡的最後一個銅板。

殊不知,一旦中國按照他們所設想的資本主義化,中國市場的購買力就必然會大幅度下降。當消費者失去最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本以後,消費者就會淪為乞食者,這個時候他們就只能依靠社會救濟度日,也就不具備正常的消費能力。那麼令無數人引以為傲、也同樣令無數人垂涎欲滴的中國市場也就消失了。

印度就是一個典型。印度總人口與中國相當,將來還要更多,但是印度的GDP不過就是中國的五分之一。

一旦中國徹底資本主義化,不是說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會更好地被壓榨出來,而是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大幅度降低。你從100份購買力中榨取50%,你看到還有50%沒有榨取,於是你摧毀這個社會制度,獲得一個可以榨取99%的制度,但是這個時候購買力只有10,對你有什麼好處呢?蘇聯和東歐崩潰之後,固然出現了少數幾個暴富的寡頭(在蘇聯解體前,就一定沒有人掌握這麼多財富了么?所以就連這些寡頭實際上都不算是新增的,大約也只能算是換了一部分人),但是社會整體完全崩掉了(也就是大部分以為自己可以更富裕的人都完蛋了),就連人口都進入了急劇減少的區間。人都死光了,你到哪找消費者去?難道重走西班牙葡萄牙的老路,去販賣黑奴嗎?顯然不可能了。

資本主義是唯利是圖的,但是消費者是人,低於最低水平線的消費會迫使他們降低消費數量和消費等級。消費數量降低直接減少剝削總量,消費等級降低則可以直接對剝削總量進行指數式的打擊。比如說,一個人每個月可以存一萬,那麼年底買輛車是正常的。如果這個人每月只能存一百,那麼年底他就是買個玩具車罷了。但是剝削者會滿足於給消費者留一百塊嗎?剝削者會讓消費者借貸,透支一萬、十萬、一百萬。那麼最後呢?欠下巨額債務的消費者就消失了。消費者消失了,消費者的子孫也就消失了。人沒了,你還剝削誰?這就是為什麼連資本主義社會都會對血腥暴力內容進行限制,禁止他們進入兒童領域。連資本主義社會都會對黃賭毒進行限制,避免兒童和青少年沾染。

資本為了利潤,甚至會直接消滅消費者。而消費者是剝削者賴以生存的土壤。植物用落葉滋養大地換取自己更好的生存,剝削者則落下沙子將大地變成沙漠換取自己的滅亡。這大概是馬克思所比喻的資本家為了利潤可以出賣絞死自己的絞索。現實中據說真的發生過一些人欺騙農民往農田裡運沙子種植仙人掌的事情。這個故事的問題在於仙人掌種完以後,地里的沙子是取不出來的,可是沙地是沒法正常開展農業生產活動的。這種消滅生產者的行為已經屬於資本主義不同勢力之間的敵對攻擊了。

資本主義的發展還有更加奇葩的地方。西方國家在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下,為了追逐利潤,甚至發展出了福利資本主義。由於社會主義運動的原因,歐洲資本主義國家被迫在一些地方允許社民黨執政,實行了一些社會主義性質的政策。隨著蘇聯等國家的崩潰,歐洲打起了這些「養肥了」社會的主意。以慈善事業為名義,資本家通過這一形式從國家手中直接分配到更多財富。這些財富是其他產業通過攻佔各國市場、剝削和掠奪各國消費者聚斂的財富。於是福利資本主義事實上成為了一個寄生在資本主義自身之上的毒瘤。據說在難民危機下的歐洲,之所以會出現強大的輿論要求社會無論如何都要接受難民,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福利團體已經佔據了德國等國相當比例的經濟結構了(據說高達四分之一)。但是,福利資本主義也是資本主義。

中國既已經落後於西方國家、沒有享受到帝國主義剝削世界狂潮中的好處,又沒有穩固的海外市場可以無限制或者幾乎無限制的剝削(比如像西方國家一樣通過政變顛覆海外各國不聽話的、試圖維護本國利益的政府),就很難變成一個高福利國家。當然,中國在將來未必不會成為一個新的帝國主義國家。那時憑藉龐大的海外市場,中國足可以維持自己的社會保障體系。現實里,中國正在以社會主義國家的組織力,推行水陸並進的海外市場拓展工程。中國在現在沒有進入福利帝國主義階段,並不意味著將來不會。

資本主義的庸俗簡化版本就是唯利是圖、向前看。社會主義的庸俗簡化版則是以人為本、向人看,特別是重視人的發展,為此必須進行人的組織。

資本主義判斷好壞高下的標準是以錢為轉移的,必然要導致人的不平等,必然要導致區域的大分化,社會主義則不滿於這種不平等和大分化,要求實現人的普遍的較好生存和健康發展。

從社會競爭的角度說,資本主義有合理性的一面,它承認了競爭發展的強者一面;但是有不合理的一面,它不承認有些所謂的強僅僅建立在資源更加豐富的基礎之上。片面追捧勝利者,是資本主義的根本特點,這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

反過來說,社會主義同樣要求社會發展。它的人文關懷導致它的力量更加分散,這是它的缺點。優點是社會主義能夠獲得更多的力量,整體更加強大。

而現實中,國家競爭時誰的個體更加普遍強大,誰就更加強大;誰能夠更好地整合力量,誰就更加強大。社會主義普遍能夠爆發遠超革命之前的力量,正說明了這一點。

舊的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在保持內部競爭上缺乏有效設計。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這一時期的制度體系剛剛嘗試學習如何控制內部競爭,還沒有足夠發達到可以有控制地開展內部競爭的地步。說白了,這是一個新興社會制度還不成熟的正常表現。就好像西歐走向資本主義時代,也是經過多個國家先後多次失敗才逐漸探索出一些比較成熟的社會組織形式一樣。期間經過無數次革命,多個國家從資本主義世界先鋒的位置上跌落下來。但是他們沒有因此說資本主義必然失敗,反而說社會主義很難成功。這是個有態度的觀點。社會主義失敗一次就不得了了,資本主義失敗多少次都很正常,難道說就連資產階級自己也認為自己活該失敗?這個心理值得深挖。

我們需要勝利,但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勝利呢?這就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取向差別。

說到底,中國古代社會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他們既存有一定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全國調控的能力,極力維持各地的平衡,又存在強烈的資本主義性質的剝削剝削再剝削的問題,極力擴大地區和階級的不平衡,然後本身所處的時代又存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面發展水平都不足以支撐整個社會的野心的問題。比如說漢朝。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樣本。在漢元帝之前,漢朝是一個秦朝式的王朝,法家式的法律體系,地方長官用血腥屠殺直接滅門的手段來消滅地方上發展壯大成為地方豪強的剝削階級頭子。一直到漢元帝之前,一個半世紀,漢朝的兼并問題都沒有發展到動搖國家的地步。然後漢元帝在位之後,崇信儒家思想,連漢朝部分宗廟都拆毀了,並規定公文必須引經據典使用儒家經文,乃至「春秋決獄」,直接依據儒家經典去代替法律。然後半個世紀就到了王莽的新朝。王莽稱帝之後,完全以儒家思想治國,並將儒家理論落實到了現實中去,皇帝直接是儒家大師,結果經過十五年的儒家治國,就丟了天下。然後到了東漢時代,採取了以儒家為理論、以法家法律為底層設計的方式治國,最高官僚都是經學大師,開國之初就無力鎮壓豪強地主,最後演變成論文豪強地主壟斷政治的局面。這種以「禮」為主要核心、以「仁」為主要裝飾的學說,本身是一個極力為既得利益集團洗地的學派。這個學派即便在統治階級內部,都不能為新興利益集團所接受,以至於創始之初就遭到「迂闊」的批評,被批評為「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學不可以導眾」。古代中國從漢元帝以後長期用這樣的學問治理國家,對於國家進步的妨害很大,制約了古代中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突破桎梏的發展。


推薦閱讀:

中國古史-商前往事-邏輯思維
中國古史-商前往事-四海一家
漢唐與羅馬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文王造字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武王定都

TAG:中國歷史 | 資本主義 | 民族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