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嬌訂婚了,再看她10年前的眼淚……
以前,知乎上有個看起來傻裡傻氣的問題,「為什麼阿嬌的微博下面從來沒有人評論?」
「阿嬌自己關了評論功能唄」,你很快得出一個答案。禁用評論的名人那麼多,見慣不怪。
可如果你還記得10年前那場因「艷照」外泄引發的事件,難免又會感慨:一個受害者,要像罪人一樣躲起來。
不久前,阿嬌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的婚訊,也第一次開放了評論。在那條微博底下,滿滿的都是祝福和鼓勵的聲音。
十年,她經歷了很多。我們自己也經歷了很多。再回頭去看那些人、那件事,觀點已經有了些變化吧?
就像現在看蔣志10年前拍攝的一支阿嬌的視頻,《0.7%的鹽》。在原視頻8分34秒的時間裡,阿嬌由笑轉哭,沒有言語,沒有聲音。
當年,很多人卻說那是懺悔的眼淚。
如果是今天發出來,可能有人會把那看做是幸福的眼淚。
「每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心理猜測,往往是不準確的,往往是自己臆想的,不是她所想的。」蔣志對Lens說道。
蔣志就是想拍一個簡單的從笑到哭的鏡頭,本來想找的是周迅。後來定下阿嬌,是因為在艷照門事件後,他發現整個輿論導向是一邊倒的。他覺得每個人的立場其實是主觀的。
視頻里,沒有罪人或是受害者,沒有清純可人的玉女偶像或是不知廉恥的醜聞蕩婦,沒有誰要代表誰向誰道歉,沒有審判、陰謀論、憤怒的家長,或是令人微微顫慄的偷窺快感……
蔣志說,「拍攝中,我沒有給她任何的暗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她能夠自由來發揮。」
這支的短片曾在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小房間內循環展播。
或許是因為黑,又或許是因為女孩兒的臉充斥著整個畫面,屏幕給人微微膨脹的視覺壓迫感。
從一個毛孔清晰可辨的距離,投影幕上的女孩兒就這麼直勾勾地望著你,然後,平靜的微笑漸漸轉為毫無來由的哭泣。
在那麼一剎那,你可能會忽然意識到窺視的殘忍……
對於阿嬌的眼淚,公眾並不陌生。
「艷照門「事發兩周後,阿嬌首次與媒體見面。發言期間,阿嬌的面帶笑容、泰然自若引發了更重的責難,被指責為「虛偽」和「缺乏誠意」。其事業也隨之擱淺,被迫停工長達一年。
阿嬌的拍檔阿Sa後來為其辯護:「······那時她已經很弱了,還要裝堅強······也有人跟我們建議,不要裝堅強,要哭啊,哭到死去活來,就會得到同情。』但是她拒絕了,那個不是阿嬌。她本來就是這樣子,她沒有騙大家。只是大家不肯接受而已。」
而在一年後無線電視台《志雲飯局》的專訪中,阿嬌屢次落淚,觀眾卻不領情,還有人投訴,指責她「裝可憐」「博同情」。
她是女人,某人的朋友,某人的女兒,明星,小孩子們的偶像,喜歡體驗的年輕人,性愛圖像被公開的受害者……
她哭,媒體說她扮可憐;她不哭,媒體說她不知廉恥。
基於以上語境、阿嬌淚灑《0.7%的鹽》,被一些媒體解釋為是對艷照門所作的懺悔也就不足為奇了。
眼淚、女人的眼淚、知名女人的眼淚,哭與不哭,都引發無盡猜疑。
蔣志說,大家可能忘了一點,一個沉默的、微笑的、貌似倔強的姿態也許更悲痛,而大眾卻希望看到那種物質——略含鹽分的液體——以此滿足自己的道德優越感和假裝脆弱的心靈。
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曾有不止一位觀眾說,阿嬌的左臉上有顆青春痘。其實,那顆青春痘長在右臉上,只有在照鏡子的時候,鏡像中的左才等同於現實中的左。
就像一台電腦屏幕,「什麼樣的預設,就會顯示什麼樣的……」蔣志在上面的視頻中,對Lens說。
「符號性都是大家給加上去的……」
更多有趣內容歡迎
微信、微博 "WeLens"
Lens-知乎、Lens-重逢島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體、重逢島視頻、沙龍等業務,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十年,你的生活一定也發生了很多事
來聊一聊對於哪些人和事,
你的觀點前後有過很大的變化,
為什麼?
在留言里告訴我們吧……
圖片由蔣志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
部分文字出自2010年1月號 Lens,編者做了一些刪改。
原文作者:唐凌潔
編輯:Ze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