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刺客信條》,是西方人的武俠夢
寫在前面:注意,本篇包含微量劇透,沒玩過的朋友請謹慎閱讀。
正文:
這是我給自己挖的一個大坑。
《刺客信條》是很多朋友在關注我的公眾號之後第一個搜索的遊戲,大家都問我為什麼遲遲不寫它。
的確,這個遊戲系列是如此名聲卓著,如此源遠流長。作為一個跟著這個遊戲系列一起慢慢成熟的男生,威廉知道我必須要為這個系列寫點什麼。
但是幾個月來,我一直在前思後想,卻一直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我本來想寫刺客編年史,但是這個系列是如此龐大,正傳加上外傳加上衍生作品,考據和編撰的工作量實在太過巨大,威廉區區一人,實在力不從心。如果敷衍了事,又覺得對不起這樣一個經典。
加上最近幾個月,先是《怪物獵人:世界》發售,《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中文版更新,後面還有《獵天使魔女:Climax Edition》和即將到來的《戰神4》。
我真的要給《刺客信條》寫史的話,別的遊戲估計就都沒時間寫了……
後來,我又想只寫一部《起源》,幾個月前發售的《起源》算是刺客信條整個系列的革新之作,各項品質都很不錯。但是我寫著寫著,卻發現無論如何也寫不出整個系列的神髓。
畢竟跟這個遊戲系列縱貫整個人類文明的輝煌歷史相比,《起源》再怎麼優秀,也只是刺客信條劇情的原點而已。
於是,我在這個坑裡日夜輾轉,不知所措。
直到過年期間,我某天在老家無所事事,盯著書架發獃。
突然,我瞥到了兒時的幾本書——那是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
那一刻,我突然靈光一現,意識到了我之所以遲遲不敢落筆的根本原因。
因為,我對《刺客信條》系列抱懷著一種敬畏,這種敬畏就像我對「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敬畏一樣。
這種敬畏,又叫史詩感。
兩個系列雖然一個是小說、一個是遊戲,但他們都蘊含了太多的歷史、文化,太多的國恨、家仇,太多的英雄蓋世,太多的兒女情長。
多到足以稱為兩部史詩——一部叫俠客信條、一部叫刺客信條。
於是,我知道我該怎麼寫《刺客信條》了。
因為俠客和刺客所代表的這兩種精神,實在是太像了。而威廉至今都沒見到人放在一起說說,委實是太可惜了。
武俠精神其實我們中國人都非常熟悉。以「金古梁溫黃」為代表的文學巨擘,從小就在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中種下了一個這樣一個「俠客信條」,金庸先生曾用孟子的話概括這個信條: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而長大以後,《刺客信條》這個遊戲我玩得越多,「刺客」這個形象就愈發地和我腦海中那個仗劍天涯、飛檐走壁的大俠重疊在一起:
Nothing is true,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萬事皆虛,萬事皆允)
俠客不傷百姓、刺客不殺無辜;
俠客淡薄功名、刺客隱於鬧市;
俠客一諾千金、刺客言出必踐;
俠客為國為民、刺客鋤強扶弱;
俠客道義為先、刺客兄弟至上;
俠客罔顧世俗、快意恩仇,不在意富貴和貧賤,不在意美色和權威,從不貪生怕死,只求行俠仗義;而刺客萬事皆虛、萬事皆允,願意為了兄弟朋友兩肋插刀,願意為了自由意志而奉獻生命。
兩部史詩跨越了時間、地理、文化、語言,可說到「信條」二字,卻又何其相似?
有的人說武俠信條更像騎士精神,其實不然。歐洲騎士的信條更偏向於毫無保留地對君主和血統的忠誠,強調紀律、秩序和服從,《刺客信條》遊戲里的聖殿騎士團,就是最好的寫照。
有的人說刺客信條不如俠客信條光明磊落,其實也不然。刺客和俠客,兩者其實都是為了心中所認同的理念而戰鬥,至於戰鬥的手段則皆可變通,畢竟二者都經常要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國家機器。
至於光明磊落四字,看過金庸的朋友都知道,以多欺少、埋伏偷襲這種事,中原群俠在國家大義面前,可也沒少干……
而刺客領軍人物艾齊奧艾叔,在《兄弟會》的首映片里,不也帶著兄弟們跟教皇剛了一波正面?
善惡是非,往往都是共生共存。不論俠客還是刺客,其中都會有正義凜然的大俠,也有亦正亦邪的怪客,更有迷途知返的惡人。不論身世背景,但最後我們都會為了他們那份對心中信仰的忠貞,稱他們一聲「英雄」。
這才是「史詩」的最動人之處。
其實金庸先生的小說我們讀到了今天,裡面的武功招式、寶藏秘笈對於一個武俠迷來說,都早已熟稔在胸、驚喜不再了。
武俠小說里,真正能讓人一再感動的,是郭靖死戰不退的忠誠,是喬峰以德報怨的情義,是楊過一生不悔的痴狂,是令狐沖笑傲江湖的瀟洒。
《刺客信條》也是一樣:這個由法國育碧和它的蒙特利爾工作室開發、發行的遊戲系列誕生於2007年,十年走來,十部正傳,已經賣了一億多份。
所以,其實它的刺殺玩法、開放世界、跑酷元素、RPG養成對於老玩家們來說,每一代都早已是似曾相識了。
刺客信條里,真正能讓人一再感動的,是阿泰爾追尋真相的信仰,是艾齊奧畢生奔波的奉獻,是康納絕不回頭的執著,是愛德華歷盡風波的悔悟。
《刺客信條》的優秀之處,是它像金庸小說一樣的敘事手法——將激昂的個人英雄主義牢牢置於恢弘的歷史大背景之下,讓觀眾體驗藝術張力的同時,又保有真實歷史的厚重感。
比如金庸筆下很多著名橋段諸如「襄陽之戰」、「宋遼戰爭」,都是參考借鑒了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戰役。
而刺客信條中的兩個核心組織原型在人類歷史上也都真實存在——即是一代遊戲中的「阿薩辛派」和「聖殿騎士團」。
英文「Assassin(刺客)」一詞即源於阿薩辛派的音譯,而聖殿騎士團則是中世紀歐洲最具影響力的軍事修士會之一。
同時,很多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也都以不同的藝術面貌出現在了金庸的小說和刺客信條的遊戲中:
郭靖差點成了「天之驕子」成吉思汗的女婿,而成吉思汗間接死在了刺客信條初代主角阿泰爾手中;阿泰爾師從拉希德丁·錫南——此人也在歷史上真實存在,人稱「山中老人」,而《倚天屠龍記》中創立明教和發明乾坤大挪移的山中老人霍山,即是以他為參照。
從阿泰爾開始,《刺客信條》歷代作品都給予玩家與關鍵歷史人物互動的機會,甚至通過劇情演繹來影響、推動這些大人物的命運,乃至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
二代中,萊昂納多·達芬奇是你的好朋友;三代中,你救了喬治·華盛頓的命;《大革命》中,你會左右拿破崙·波拿巴的決策;《梟雄》中,你會幫助查爾斯·狄更斯和查爾斯·達爾文;到了《起源》里,你乾脆就直接捲入了埃及豔后和凱撒大帝的恩怨情仇。
寓情於史的代入感,加上俠客和刺客相同的「根據信條而行動」的行為模式,《刺客信條》系列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部會動的歷史武俠小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刺客信條》全系列的故事劇情只是基於真實歷史事件的猜想和戲說(這點跟金庸的作品也很像)。所以它並不是嚴謹的高中教材,而是虛構的科幻小說。
但是,它跟真實的歷史研究一樣,都需要玩家極大的熱情投入。遊戲中的每一處場景、每一個細節,都飽含了歷史和文化,對於生於東方的我們中國人來說,是側面了解西方史的絕佳媒介。
畢竟,如果不懷著對真實歷史的敬畏去了解和體驗,那《刺客信條》就會變成一個平淡無奇的動作砍殺遊戲。
而一旦有了這種敬畏,《刺客信條》展現在你面前的,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電子遊戲,而是一台像遊戲里的「Animus」一樣的時光機器,讓我們這些現代人有幸回到過去,一睹人類歷史上那些最蕩氣迴腸的年代。
敘利亞的漫漫黃沙之中,耶路撒冷、大馬士革、阿卡——這片人類歷史上最多苦多難的土地之上,不同信仰之間的言語之差,衍化成了十字軍和薩拉丁之間的血肉戰爭。那些為了信仰而流的血,時至今日仍然鮮紅。
而你是一個刺客,也是一個俠客,為了心中的信仰,不停地奔波、行善、戰鬥、思考、成長、傳承。
從這裡而始,《刺客信條》會帶領你走遍世界,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羅馬、佛羅倫薩、君士坦丁堡,到孕育了啟蒙運動的巴黎,到孵化了工業革命的倫敦,再到人類文明的原點——古埃及。
即使拋開一切遊戲性不談,《刺客信條》系列的每一作,也依然是一部讓人興味盎然的西方版「武俠歷史劇」。
說到最後,《刺客信條》是一個多達十部的遊戲系列,它每一作的品質必然有高有低,口碑必然有好有壞,但威廉仍然建議喜歡探索、喜歡歷史、喜歡劇情的玩家從頭開始慢慢了解這個系列在講述的故事。
有時間的從頭玩起,沒時間的看一看:刺客信條 維基
因為,對於我們這些讀著武俠小說長大的中國人來說,在我們中國人有能力做出自己的《俠客信條》之前,西方人做的《刺客信條》,可能是我們能玩到的遊戲大作中最有武俠精神的一個了。
而這樣的精神,僅僅讀一部小說,或者玩一部遊戲,是遠遠不足以領會的。
人類的文化各有千秋,彼此不同,但對「俠義道」三字的理解和詮釋,卻是那麼的形神俱似。
十部《刺客信條》,就是西方人的武俠夢。這個武俠夢的載體,不論是小說還是遊戲,不管是俠客還是刺客,其實表達的都是同樣一種追求。
容我擅妄,改一改中國人和法國人的兩句名言:
俠之大者,自由、平等、博愛。
- 走心了嗎老鐵?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威廉打遊戲】 -
在公眾號內搜索遊戲名字即可查看對應評論。如果沒有對應的文章,威廉也會看到你的需要,並根據每個遊戲的查詢次數,酌情發稿;如果你有任何關於遊戲的問題,或者需要遊戲推薦,也歡迎隨時給我留言,我會在看到之後第一時間回復。
推薦閱讀:
※レイトン教授VS逆転裁判 について
※ティアリングサーガ ユトナ英雄戦記(淚之腕輪物語) について
※給你們的老滾5漢化Mod安裝方法
※我們是小眾玩家01:小眾玩家的形成
※星露谷記事(一)
TAG:遊戲 | 刺客信條AssassinsCreed | 單機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