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消失的中產

關鍵詞:中產階級 壓力 收入天花板 焦慮

導語:中國的中產階級一方面是全球消費的主力大軍,同時也是所有階層中承擔生活壓力最重的一群人,不同於十年前的光芒閃耀,如今我們一談起中產,總會下意識想到兩個詞:苦逼、焦慮。在工作八九年之後,中產們發現,個人晉陞和收入雙雙觸碰「天花板」,但與此同時,小孩教育、父母養老等各方面生活成本卻在一天天上漲,中產逐漸變得「有名無實」,甚至被吐槽「屌絲化」,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中產的落寞?

1.中國中產階級臉譜畫像

2012年3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全國兩會上第一次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這個「中等收入者」,我認為就是中產階層。

目前對於中產階層的劃分眾說紛紜,根據瑞信提出的標準,擁有5萬至50萬美元(約32.75萬-327.53萬人民幣)財富的成年人屬於中產階層。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甘犁用這一標準測算得出,中國中產階級成年人口數量是2.04億人,約佔全國成年人口的22%,位居世界第一。

2018年1月10日,福布斯中國發布《2018中國新興中產階層財富白皮書》,呈現對新興中產階層群體的全景式洞察與勾勒。參考這份報告對中產的描繪,同時結合以馬斯洛需求為基礎的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這種方法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是: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階層),勾勒出中產階層的大概面貌如下:

工作狀態:大多從事腦力勞動,或以技術為基礎的體力勞動,以白領以及包括創業、自由職業、政府公務員、事業單位等為主要的職業。

分布城市:中國各大一、二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

教育水平:一般受過高等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

年齡分布:25歲到45歲之間,大部分屬於70末、80後的人群,也有一部分是90後的人群,60%處在已婚狀態。

收入情況:可投資資產是在30萬到200萬之間,60%的人群年收入在30萬以內,主要靠工資及薪金。在資產配置中,現金的比重佔到了將近40%,其次是有投資性的房產和互聯網理財產品。

娛樂特徵:中國第一批網民,小資生活、出國游、代購、看美劇等。

2.中產的淪陷 ——收入觸碰天花板

2016年7月9日《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封面文章是《2.25億人踏入中產階級,讓中國執政者擔心》,這篇文章不僅指出了中國執政者在對待中產階級時的困惑,更是指出了中國中產者的痛楚。

文章指出,「中產階級對現狀是不甚滿意的,他們擔心養老;他們擔心因病返貧;他們擔心房產權得不到保證……」近年來,對於中產階級而言,來自於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雙重壓力,讓他們遭遇到了結構性的困境,掙扎於理想的彼岸與現實的此岸之間。

之前讀到過一篇網路文章,分析一般中產家庭收入變化情況:

以一對一線城市的中產夫妻為例。假設兩人現在年薪分別為11萬元和7萬元,按照分別在60周歲和55周歲退休,工資年均5%的增長率來計算,並假設他們在50歲以後收入不再繼續增長。

那麼,兩人未來在職期間的收入總和可以達到900多萬元。加上30歲之前的收入、退休後的養老金收入,這樣一對城市中產收入的夫妻一輩子的工資性收入可以超過1000萬元。

然而,如果扣除家庭的開支和負債,那麼這看起來並不少的千萬收入,幾乎要消耗殆盡。總收入其中的接近50%將被購房和房貸所消耗(自住用途,非投資)。另外,收入中將有至少15%用於教育,15%用於醫療,加上其他的各項雜類開支,一個中產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幾乎等同。中產忙活了一輩子,最後發現就剩了一套房,別的啥也不剩。

大部分的中產階層,其長期的固定收入主要來自於薪資和個人投資。

工資性收入增長停滯

首先,就個人收入而言,普通人從工作第一天到退休前一天計算,剔除掉通脹因素,收入增量其實並不明顯。同時,我們這個社會的工資性收入,有一個無形的「天花板」,也就是說,對於超過九成以上的職場人士來講,你這一輩子的工資性收入必然有一個極限值,這個「人生最高收入」的絕對數量並不會太高,並且持續的時間不會很長。

被「套路」的投資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在擠壓中產的收入,那就是投資渠道的狹窄。中產的投資往往被坑,無論是股市還是基金理財,回報率要麼不理想,要麼乾脆虧錢,不少中產投資以後的狀況反而比投資前更慘。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很複雜,但是簡單來說,可以把它歸結為信息的不對等造成的。投資也是一種市場信息的比拼。位於信息鏈上端的人,將對位於信息鏈低端的人進行財富的蠶食。

在美國的各類私募基金、私人銀行的高端客戶,都可以獲得一些內部的市場信息,以及投資的優先名額,他們就是位於信息鏈頂端的人。普通人的投資年回報率如果是5%,那麼信息鏈頂端的人回報率至少是10%。

然而,爬升到信息鏈頂部需要一定的資金量。例如很多投行和私募基金的VIP客戶准入門檻都是500萬美元的可投資資金。

這對於大部分中產而言,是很難籌集的金錢。因此,在非勞動報酬上,中產很難與高凈值人士相抗衡。各種被割韭菜,被套路,是大概率事件。

3.壓倒中產的三座消費大山:房產、醫療、教育

在各類收入增長不明顯的同時,中產階層的經濟負擔卻在日益加重。這種現象集中表現在壓倒中產的三座消費大山上:房產、醫療、教育

無力吐槽的房產

2009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蝸居》,引爆了社會對高房價的憂慮。《經濟觀察報》的一篇評論則指出,「那些對中產階級仍然存有幻象的人們徒勞地為現實所困,難以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人們抱怨說自己的所有夢想與激情全部消耗在同包括房子在內的現實的搏鬥中。」

以北京朝陽的房價為例,2017年該地區均價約73000元,是2005年均價5800元的12.58倍。在這十幾年間,無數準備置業的中產階級一敗再敗,收入的漲幅永遠追不上房產的漲幅,首付怎麼都攢不夠。

同時,這個數字也超出了大多數知識階層的購買能力,擊垮了剛剛邁出校門的90後大學生,他們想通過讀大學而實現階層流動的夢想基本破碎。而對於已經有房子的中產們,卻也並沒有因為房子大幅升值而激動,相反,他們已經變得神經脆弱,生怕因為一次決策失誤,從而失去一切。於是,「逃離北上廣深」這樣的想法,每天都在重複。

中產們生不起病

年前朋友圈被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刷屏了,全文2萬多字,講述了一個中產家庭因為一個家庭成員感染流感而「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經過。

按有關方面的說法,早在2011年底,我國參與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率就已經超過95%了,「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從60%提高到70%左右。」但就像「全國超5億人有了家庭醫生」的官方說法與我們的實際感受天差地別一樣,醫保報銷比例雖然很高,但不包含自費葯。要知道,現在只有幾千種葯是屬於社保報銷的,還有19萬種藥品在報銷範圍之外。

養不起的孩子

去年7月,一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曾在家長們的朋友圈瘋傳:一位在企業當高管、月薪3萬出頭的媽媽,在廣州某外語學院附屬名校讀五年級的女兒放暑假後,變得連新衣服都不敢出手了!

大家都願意給子女教育做投資,但競爭很大、資源很少,很容易產生焦慮感。這種焦慮感在中產階級中越來越強烈。

4.與物質上的窘迫相比,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崩潰才是他們焦慮的真正原因

「知識就是力量,奮鬥可以帶來成功」,對中國的中產階級而言,這曾經是他們最核心的價值觀之一。但現實生活表現出來的,往往和他們的信仰背道而馳。

知識夢的破滅

中產階級曾經篤信知識的價值,他們通過考試進入高等學府、運用知識獲得機會和財富,並且大多通過專業知識在所處的領域得到自我實現和社會尊重。但是,從1999年大學擴招開始,人力資源開始貶值,大學生就業情況開始變得艱難。尤其是進入2006年之後,大學生顯得嚴重過剩,對薪金的期望值不斷降低。高競爭、高淘汰率加深了知識階層就業的困境,也讓正在工作中的中產階層收入的邊際效益逐漸消失,崗位競爭壓力加大。

奮鬥夢的破碎

《經濟觀察報》一篇評論《蝸居》的文章說,「在這部電視劇中,真正的成功者仍然是主流價值觀所反對的一類既得利益者。原有的獲取富有尊嚴的生活的路徑,變得極度狹窄,你需要犧牲自己一貫接受的道德準則,向已有的體系妥協,才能獲得物質上的滿足。」

現實中,中國的富豪階層與特權階層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管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營養,都不足以讓中國的中產階級與上層社會有過多的交集。在涉及到權力與利益的交換中,中產階級發現道路極其狹窄。那是一個更講關係、資源、潛規則的世界,「背景」、「後台」、「靠山」等遊戲規則,並非中產階級所擅長。

「有背景的妖怪都被神仙收回去了,沒背景的妖怪都被打死了。」這句總結《西遊記》的名言,在網上流傳甚廣。

大環境裹挾下的不安全感

中國改革開放發展30多年,經濟飛速發展,當上了世界老二,但是社會保障沒有跟上。再加上中國的政策出台不具有連貫性和穩定性,中產們家裡的財產一不小心就蒸發了。

深圳著名作家鍾二毛表示,「中國的中產階級硬體達到了歐美中產的標準,但不能說中產,我把他們叫『小中產』。」為此,鍾二毛寫了一部小說,題目就是《小中產》,講述中產只是「黃粱一夢」。

「中國中產階級沒有安全感與幸福感,這源於社會的保障體系的不完善,以及政策的不連貫性。比如說政策上,股市今年上半年的熔斷機制,有錢都變成沒錢。還有最近的延長退休,關於養老的一些擔憂。」鍾二毛說。

屢次調控無效的房價、延長退休時間、這引發了社會層面的不滿,更加深了中產階層的憂慮。

薅羊毛的稅收

根據某機構的研究報告,在2009年的時候,中國的中產階層大約只佔到全社會總人數的11.5%,然而卻提供了稅收的33%以上。按照增速計算,到2020年,中國中產將達到總人口的42%左右,提供的稅收將達到總量53%以上。也就是說,中產的稅收負擔是全社會各階層中最重的。

但中產階層缺乏避稅的資源,無法避稅。因此,稅收越重,中產負擔也越重。長期被薅羊毛,漸漸的就變成了一隻沒毛的羊。

養老體系的不完善

2016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據總人口數的10.8%,日益嚴重的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而人們的預期壽命也在不斷提高。目前的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這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中產人群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還很有可能被「延遲退休」)。

根據滙豐銀行發布的一份全球退休生活調研報告,中國內地居民平均需要約16.61萬元的年收入,才能確保舒適的退休生活,這意味著如果預期壽命為74歲,則共需要賺到大約230萬元。而渣打銀行對中國177位精英人士的調查表明,平均需要掙得370萬美元(約2400萬元人民幣)方可富足退休。

可以說,即便事業上功成名就退隱江湖,中產人群也難保不會落入焦慮的怪圈。


推薦閱讀:

中產若不想淪為「中慘」,只有一個辦法
新中產們正在拋棄宜家?
中產生活的11條特徵,你中了幾條
3個故事和一則新聞引發的……

TAG:中產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