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億重磅收購國際巨頭,新華網都為他點贊
2017年底,一家名為藍帆醫療的A股公司發布公告,擬出資58.95億元,收購世界醫療科技巨頭柏盛國際。
交易者雙方的來頭都不簡單。
先說後者,柏盛成立於1990年,總部位於新加坡,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心臟支架公司,地位僅次於雅培、波士頓科學、美敦力三大美資巨頭。
在君臨曾經分析過的樂普醫療相關文章中,我們曾經講過心臟支架行業,業界將之譽為「醫療器械皇冠上的明珠。」
一個心臟支架,體積比指甲蓋還要小,售價卻往往去到了上萬元,毛利率超過90%,比手機晶元都要貴得多,大概是世界上最暴利的商品之一。
目前在我國市場上,心臟支架的前三名分別是微創醫療、樂普醫療、吉威醫療(柏盛子公司),按植入量計算,市場份額分別為25.1%、20.5%和18.5%。
雖然微創、樂普在國內稱王,柏盛還差了點意思,但是如果放到全球市場,前面兩家跟柏盛就沒法比了。
柏盛擁有一個銷往全球90個國家及地區的成熟銷售網路,這是新興的本土醫療公司們所垂涎欲滴的。
更何況,一旦收購完成,這將是A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單醫療器械併購案,並讓本土企業得以一舉掌握大量先進的醫療耗材技術。
難怪新華網要盛讚,藍帆是「落實國家新舊動能轉換戰略的排頭兵和先鋒隊。」
那麼,藍帆醫療(002382),又是什麼來頭呢?
1
在A股市場上,醫療行業是含金量最高的行業之一。
而在醫療這個領域裡,大部分人都將關注的目光落在了藥品上,比如就市場規模來說,目前我國的醫療器械市場只有藥品的三分之一左右,形成一種「重藥品、輕器械」的狀況。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在發達國家,藥品和醫療器械兩個領域的市場空間是差不多的。
相對落後的醫療器械市場,未來的機會不言而喻。
比如最近幾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9.67%,在眾多行業里也算是佼佼者了,2017年預計市場規模將高達4000億元,空間更是龐大。
不過呢,醫療器械是一個品種繁多的行業,有的技術門檻極高,暴利驚人,有的又門檻極低,競爭激烈,跟紡織業差不多。
大致上,根據客戶渠道的不同,醫療器械行業可以分成兩類:
1、家用器械;
2、醫用器械。
前面一類,家用的,技術含量比較低,A股里的魚躍醫療、九安醫療、三諾生物和奧佳華,都屬於這個陣營的佼佼者。
雖然這幾年,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分級診療和數字醫療等技術給這個領域帶來了新的動能,但總的來說,生意機會不大。
4000億元的醫療器械市場,超過70%集中在醫用領域,這才是兵家必爭之地。
尤其是這個領域的技術含量更高,在目前50家A股醫療器械公司里,90%都屬於此領域,卧虎藏龍的高手並不少。
去年,君臨精挑細選了一批龍頭企業分析。
比如監護、影像設備的邁瑞醫療、開立醫療、萬東醫療、東軟集團、理邦儀器;
診斷器械的艾德生物、健帆生物;
耗材領域的樂普醫療、大博醫療、正海生物、歐普康視;
這些公司在各自的細分領域,都有著獨到的產品技術,能夠跟外資巨頭們同台競技,不落下風。
而今天的主角,藍帆醫療,也是這麼一位隱形冠軍選手。
2
不過,和上面那些熱門大咖相比,藍帆的主業要低調得多。
一次性手套,一種看起來技術門檻很低,市場空間也不大的產品。
是的,一次性手套太常見了,也太傳統了,就跟筷子、牙籤一樣,以至於我們根本不覺得裡面會有什麼投資機會。
不過,請記住,偏見往往是投資最大的敵人。
一次性手套的生意,真的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按照材質,一次性手套可以分為4種:乳膠手套、丁腈手套、PVC手套和PE手套。
每種手套的化學、物理性質,對人體的友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的技術含量、價格、應用領域也差異巨大。
生意機會就蘊藏其中。
在生活中,餐館裡,我們常見的一次性手套,基本都是PE手套。
這種手套跟一次性筷子、牙籤,確實沒啥區別,原料充足、工藝簡單,當然是沒啥賺頭了。
但剩下的3種,可就不一樣了,醫用級別的,要符合醫療行業的嚴格准入標準。
在醫用手套這個市場里,你別看我國醫院、病人都很多,但就全球而言,反而是一個非主流市場。
根據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數據,2015年全球一次性手套消費量約3739億隻。
其中,美國+歐盟的消費量就佔到了60%,加上日韓、澳洲加拿大等,整個發達國家市場佔了80%。
我國雖然貴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在其中的份額,仍是微不足道。
雖然消費端,發達國家是主場,但就生產端而言,發展中國家才是霸主。
3種一次性手套里,乳膠手套會引起部分醫護人員的過敏,所以正在逐漸被取代,PVC和丁腈等新材料日益興起。
丁腈手套的霸主是馬來西亞,該國的四大生產商Top Glove(頂級手套)、Suppermax(速伯馬),Hartalega(賀特佳),KossanRubber(科山橡膠),佔據了全球一半的市場。
PVC手套的王者則是中國,藍帆醫療,便是全球最大的PVC手套生產商。
3
在以前,藍帆的成長史非常簡單,卯足了勁生產PVC手套,做到極致,讓對手聞風膽寒。
產能上,藍帆目前擁有150億支/年的PVC手套生產能力;
銷量上,2017年銷售146.19億支,收入15.76億,凈利潤2.01億,毛利率31.4%,產能利用率接近100%。
無論是產能,還是銷量,藍帆都是這個領域無可爭議的世界第一,市場份額高達22%。
當然,因為前面我們所分析的市場格局原因,目前藍帆所生產的90%手套,都是賣到國外去的。
國內嘛,還需要等待市場的爆發。
不過,君臨在這裡想要提醒各位的是,去年,另一家做一次性手套的公司悄悄上市了。
英科醫療,不僅能生產PVC手套,也能生產丁腈手套,2016年英科擁有PVC手套產能56億支,丁腈手套21億支。
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英科上市了,手上有錢了。
有錢了就要大幹快上啊。
按照英科IPO募投項目的資料,新建項目包括15條丁腈生產線和20條 PVC 生產線,預計到2018年下半年英科的合計產能大概會有145億支。
而且,2017年10月,英科和濉溪縣政府簽訂協議,打算分三期共投資13.8億新建280億(2800萬箱)高端醫用手套項目。
這是要把藍帆幹下去的意思啊!
即使從業績表現上看,英科也是英氣十足,春風得意。
2017年,藍帆營收15.76億,同比增長22.28%,扣非凈利潤2億,同比增長24.29%;
這個成績其實不算差了,不過英科呢,從最新的業績預告看,凈利潤預計1.4-1.5億,同比大增63.31-75%。
虎虎生風。
另外,英科還擁有價值更高,毛利更高的丁腈手套,這可是一大殺手鐧。
2016年,英科的PVC手套、丁腈手套收入比例已經從3:1轉為2:1,丁腈手套業務節節攀升。
看毛利率就清楚其中的價值了,英科的丁腈手套毛利率為31.78%,PVC手套只有21.1%,顯然丁腈手套前景更佳。
咦,好像有點不對勁?
如果你還記得,前面我們講過的,早在去年,藍帆的PVC手套毛利率就已經做到了31.4%。
毛利率的差距背後,不是藍帆賣得更貴,老實說,這種東西基本是同質化的,行業差價不會很大,主要還是成本控制能力的較量。
藍帆的母公司,藍帆集團旗下,有兩家化工原料公司,藍帆化工和朗暉石化,他們主要供應一次性手套的上游原材料PVC樹脂和增塑劑。
我們都知道,這兩年供給側改革,環保大督查,化工行業大動蕩,結果就是幾乎所有的化工原料都在漲價。
已經做出了生態鏈閉環的藍帆,成本不變,而其他業內對手就沒那麼好運了,成本大幅攀升,毛利率的差異就這麼出來了。
當然,作為一次性手套的霸主,藍帆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被英科超越,規模老大的位置還是要保住的。
於是,藍帆投建了年產60億支丁腈手套的產能項目,一期已經在2017年7月陸續投產,二期預計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投產,到時合計產能將達到210億支。
霸主之位,哪容你輕易染指?
4
不過,手套的生意做得再大,空間終究有限。
這就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近60億元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最大跨國收購案,勃勃野心的背後,是藍帆企圖從30%毛利率的業務縱身躍向90%毛利率的業務。
消息一出,群情振奮,藍帆復牌後短短5個交易日,股價漲幅超過60%。
不過,詭異的是,一個月後,藍帆的股價便一瀉千里,幾乎跌回到了起點。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原來,股價飆升之後,網上很快就出現了一篇質疑文章。
質疑的攻擊點,落在了被收購方柏盛的單一客戶依賴上,甚至不乏第一大客戶,也是第一大供應商的指責。
曾經有投資者拿著這篇質疑文章去找藍帆,董秘的回應是:作者主觀臆斷、自由發揮,「懶得回應」。
那麼,內情究竟是怎樣的呢?
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君臨的手術解剖時間。
看上表,被強烈質疑的第一大客戶,康德樂。
2017年1-10月,柏盛對康德樂的銷售佔比15.48%,這點數字又怎麼能算得上是對單一客戶過度依賴呢?
要知道,很多蘋果產業鏈公司對蘋果的依賴,可是超過50%的;
剛剛上市的小米生態鏈公司,華米科技,對小米的依賴可是超過80%的呢。
再說了,康德樂可是全球第二大的醫療器械分銷商,2016年營收1214.46億美元,世界500強第35名。
這樣一家世界級的巨無霸企業,會為了區區兩個多億的收入,去幫柏盛造假?
再看柏盛的第二大客戶,上藥科園信海醫藥。
最近醫藥圈最火的新聞之一,就是上海醫藥以5.57億美元(約合37億元人民幣),收購了康德樂中國,不僅躍升成為最大的進口藥品代理、分銷商,還坐上了國內第三大醫藥流通企業的交椅。
上藥科園信海,正是上海醫藥的全資子公司。
那篇媒體文章的質疑點之一,就是第一大客戶康德樂,加上第二大客戶上藥科園信海,背後都有著康德樂的身影,合計銷售佔比超過20%,相對於前兩年快速攀升。
一定有貓膩。
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國外渠道拓展靠康德樂,國內靠上藥,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畢竟他們可都是業內強勢的渠道網路啊。
份額佔比的快速攀升背後,難道不能是因為柏盛的產品實力強,獲得了跟強勢渠道方的更多深度合作所帶來的?
不管怎麼說,柏盛的行業地位和技術水平擺在那裡,業內有目共睹,藍帆的收購雖然存在整合風險,但對於這樣的雄心,我們仍然願意給予祝福。
尾聲
研究是一個持續不斷深入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篩選、精挑細選、枯燥並花費大量時間精力的過程。
我們每個工作日發布一篇上市公司的分析報告,一篇報告就要花費我們團隊里兩名以上分析師一周的時間,這樣耗費巨大成本的研究也僅僅是達到一個目的:
讓我們能夠在3500家的海量公司里,找到那些在未來一兩年里具有相對較好投資機會的頭部10%的公司。
十分之一的海選過程。
這些公司真的每一家都完美無瑕,閉著眼買入就能大漲嗎?
顯然還不是的,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精挑細選。
拋棄題材股,真正以優秀業績說話的好公司,具有長期持續業績爆發能力的好公司,這個市場上不會超過20家。
這又是一次十分之一機會的淘汰與晉級賽。
追求更強的確定性,找到那些我們認為更值得持有的長期船票。
近期,君臨在成立深度研究部的基礎上,再次成立了5個小組,對2018年我們認為最值得看好的5個行業方向,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對比與跟蹤。
遴選出每個方向3-5家,我們認為確定性最強的,業績將持續超預期爆發的優秀公司。
這張清單,我們將在公眾號付費訂閱專欄里發布,跟我們的付費用戶們攜手共進,獲得更陽光、長久的收益回報。作者:君臨團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君臨【junlin_1980】,更多行業解讀、證券分析盡在證券分析第一平台—君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