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不能允許孩子平凡?

周末,我輔導兒子做算術。

數字寶寶連線遊戲,8以上的實物總是數錯。比如11個小猴子圖案,他不按順序一個一個去數猴子。教了很多次,但他還是按照他自己的方法亂數,常常漏數或者多數。

我有些失去耐心了,口氣有點重,」怎麼又數錯了?不要這樣數,要像媽媽這樣按順序一個一個數!給我重新數!」

兒子看我臉色似乎對他不大滿意,他很委屈,嘟起小嘴巴,可憐兮兮地看著我,「老師說過的,數錯了也不要緊,媽媽,你不應該生氣的……」

他呢喃地說了幾次「老師說過的,數錯了也不要緊……」

我看著他想哭的表情,感到無比愧疚。他高高興興地把這當做是和我一起互動的遊戲,儘管他數數的方式有些偏執,但總有一天他會明白怎麼數才能高效地數準確,而我卻強制地要他按照我的「捷徑」去數。

為何我們總是把自己不喜歡或是看不慣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呢?我們總覺得孩子不對, 我們得教育他。可實際上呢?是我們強出頭越界了,總想爭取讓他做得最快、最好、別走彎路。

其實孩子按照他的方式數數,有他自己的思維模式。所以當我責怪他時,他會很挫敗。孩子想要的是我們的全心接納,而我們想要的卻是他表現得「更優秀」。

前陣子幼兒園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兒子上次體檢有些血常規檢查數據很不正常,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的篩查和確診。

一聽這個消息我腦中一片空白,眼淚奪眶而出。辦公室還有其它同事,我扯過幾張紙巾到走廊上去了。我腦海有千萬個不好的預想,只是在心裡默默祈禱,希望只是小問題。

懷孕時,我只希望孩子正常就好,別是怪胎就行;生下他後,我只希望他健康就好,別總生病;他逐漸長大,感受著他一點一滴成長帶給我們的驚喜,只希望他開心就好了,其他一切都不重要;進入幼兒園後,我開始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了。張三家的孩子長得更壯更高,李四家的孩子早早就會認26個英文字母了,王五家的孩子嘴甜膽子大。我們嘴上說著孩子不能拿來做比較,可是心理卻默默地多了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總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出色。當被告知孩子生病之時,我的意願才一下子又跌回初心——希望他健康快樂就好。

我以為自己看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我一直以為自己很懂孩子。慢慢地我才發現,孩子才是幫助我們成長的最好的心理學家。長大後的我們,因為很多事情,對周圍的人、對整個世界都建起了高高的圍牆,充滿了質疑和敵對。直到孩子的到來,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童真、那份大愛才重新喚醒。

孩子很喜歡和我們一起看繪本故事,一起在畫圖本上塗鴉上色,一起聽歌、唱歌,一起做手工、一起散步。其實他喜歡的未必是這件事本身,而是喜歡我們全身心地陪伴他一起做一件事的過程。

孩子對我們的愛遠遠比我我們對孩子要純粹得多。我們只考慮孩子的未來,而孩子卻特別在乎他的媽媽當下的心情。孩子很容易圍繞著媽媽的心情轉,而我們卻時常有意無意地利用自己孩子對我們的愛去控制他。

我們總是擔心自己跟不上社會的步伐,擔心自己被社會淘汰,但自己又缺乏成長空間,於是將成長的壓力全放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把看繪本故事、塗鴉、聽歌等這一切當做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遊戲玩耍的快樂過程,他甚至都不知道這是學習。而我們卻很容易把孩子當做了實現本該是我成長目標的工具。

說到底是我們自己太平庸,所以潛意識中總是希望孩子在人生每一步都比別人家孩子更出色一些,希望孩子去實現那個未曾實現的那個更加優秀的「自己」。

生命本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場競賽。只有我們把自己修好了,才能不忘初心。((轉載請聯繫授權。作者,小考,公眾號:讀書摘記 ID:dushuzhaiji))


推薦閱讀:

孩子睡覺有這4個小動作千萬別忽視!越早重視越好
給孩子蒸雞蛋糕有什麼技巧么?
科學與藝術(音樂與課堂)
家庭教育:建立寶貝成長檔案
把孩子送去學校還是放在家裡自己來教育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