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2017年雲計算市場十大關鍵詞

2017年是雲計算快速發展的一年,雲市場上熱點也很多,究竟哪些熱點最有代表性,雲技術社區組織了多名業內專家,討論了兩周時間,經過大家碰撞,終於達成了共識,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對2017年的雲計算市場熱點認識也更深刻,以下十個詞語,應該最能代表2017年的雲計算市場。

1. 多元化:世界是多樣和複雜性的,未來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將擁有滿足他們各自獨特需求的雲,自然我們也會預見新的雲不斷產生,多元化的雲創新也會不斷湧現。

2. 融合:融合共生,未來掌握在那些洞悉消費趨勢、敢於創新、主動轉型的企業手中!

3. 混合雲:作為私有雲和公有雲的混合形態,混合雲在本年度卻迎來了爆發期。

4. 生態:各雲廠商基於自身能力、大力發展生態合作夥伴,形成橫跨IaaS、PaaS、SaaS多層雲服務的能力。

5. ABC:ABC的深度結合,三位一體為新興行業和傳統行業融合帶來了豐富的生命力。

6. AI:2017年被稱為AI元年。

7. 巨頭:2017年是雲計算進入巨頭時代的一年。

8. 合作:2017年,雲計算領域出現了很多新的合作模式,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被認為更重要、被認為更必要。

9. 容器化:Micro-Service、Severless/FaaS、CI/CD無疑是2017年雲計算行業最火的幾大熱詞,然而貫穿其中的正是容器技術。

10. 雲技術2.0:凡是基於雲,對用戶業務帶來深刻變化的技術,都可以認為是雲技術2.0的範疇

一 多元化

十年之前,當Amazon推出第一個雲計算服務的時候,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是不看好這個方向的。在許多人眼中,這不過是一個高投入、低利潤的產業。如今雲已經將計算置於每家企業與非營利機構--甚至每個人生活的關鍵中心,不僅僅是互聯網企業,那些處在製造、教育、能源、交通、電力、農業、旅遊等所有行業的企業,都在使用計算能力,引導消費者進一步參與。

當今,雲計算被許多超大規模提供商所把持,例如亞馬遜、微軟、阿里等。亞馬遜是當前最具統治力的雲,也正在高速創新,不斷推出新功能,擴展新的使用地點。但是,它可能滿足整個世界的需求--換言之,能滿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嗎? 當然不是。

未來是多個雲和混合雲的世界,消費者將以單獨或聯合的方式,使用公有雲、私有雲、定製雲、專用雲、本地雲,還有各種行業雲,如政務雲、醫療雲、金融雲、廣電雲、能源雲等等,以及任何你能想像到的各種雲,雲也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為我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世界是多樣和複雜性的,未來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將擁有滿足他們各自獨特需求的雲,自然我們也會預見新的雲不斷產生,多元化的雲創新也會不斷湧現。

二 融合

雲計算推動創新無處不在,部署無限可能,完整的開源生態系統也隨之產生--從開放計算硬體到開源服務及能力,在開放雲的世界裡,一切資源都可以被整合和融合,用戶可以徹底地運行所需的雲,無論何地所需、何時所用。

近幾年雲計算的迅速落地,而融合也成為雲計算的大勢所趨。這其中包括:技術上的融合,如公有雲和私有雲的融合、開發和運維的融合;產業上的融合如IaaS、PaaS和SaaS的融合,雲計算產業、大數據產業和人工智慧產業的融合;企業的融合,如位於產業鏈不同節點的企業互利、共贏,融合成為雲服務生態圈。世界在加速走向開源,從簡單開放走向各開源技術、業態之間的深度融合。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對數據存儲和計算量的需求將帶來對雲計算能力的更高要求,於是就有了「雲物聯」這一基於雲計算技術的物聯網服務。藉助雲計算技術的支持,物聯網可以更好提升數據存儲及處理能力,從而使自身的技術得到進一步完善。在雲計算技術的支持下,物聯網被賦予了更強工作能力,其使用率逐年上升,所涉及的領域也隨之越來越廣泛,雲計算承載的物聯網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雲計算還進一步促進了物聯網和互聯網的智能融合,有利於構建智慧城市。從技術發展視角來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互聯及融合應用,醫療、交通、安保等產業均需要後台巨大的數據中心,需要雲計算中心的支持,而雲計算中心是智慧城市之重要基礎設施,大數據的分析與處理等工作都將放到後台進行操作,雲計算為打造智慧城市提供良好的基礎。

融合共生,未來掌握在那些洞悉消費趨勢、敢於創新、主動轉型的企業手中!

三 混合雲

2017年,吹上風口的是人工智慧,繼續在天上飄的是區塊鏈等概念,雲計算作為成熟的商業模式已經漸漸沉澱下來。而作為私有雲和公有雲的混合形態,混合雲在本年度卻迎來了爆發期。

在當前的混合雲需求中,並不是呈現為簡單的「私有雲+公有雲」形態,而更多體現為「私有雲+」——也即在構建完成私有雲的基礎上,藉助公有雲的能力形成混合雲。藉助混合雲管理平台(CMP)的能力,實現多雲的管理、跨雲的資源和服務編排、雲費用分攤和成本優化等功能

通過構建混合雲,企業可以實現統一管理公有雲和私有雲、跨國跨區域的業務系統部署、關鍵數據的雲災備、應對短時的雲爆發業務需求、全局的高可用性和性能需求、各雲服務提供商的優勢/高性價比服務選擇、成本分攤及優化能力等。

越來越多的雲廠商開始提供混合雲解決方案,同時管理多雲、便於開發人員構建和運行跨雲的應用程序,並幫助IT經理交付、治理和優化多個雲平台。

四 生態

2017年是雲計算巨頭全面發力的一年,國際上的AWS發布了1300多項新服務和新特性,國內阿里雲繼續高歌猛進佔領近半市場份額,騰訊雲等各廠商不甘人後,奮起追趕。這一切,繞不開兩個字——生態。各雲廠商基於自身能力、大力發展生態合作夥伴,形成橫跨IaaS、PaaS、SaaS多層雲服務的能力。

經過11年的商業發展,目前AWS可提供90多種雲服務,並擁有數千家第三方合作夥伴,數百萬的活躍用戶。截止今年雙11,阿里云云市場上1200多家ISV、5000多家生態夥伴,將聯合提供6000餘款雲上應用和服務。而騰訊雲相對去年實現了合作夥伴從騰訊雲業務獲得的整體收入相比2016年激增了10.9倍,合作夥伴數量則增長16.1倍。

各大雲廠商利用自身的電商、遊戲、社交等技術和運營運維能力,構建雲平台提供以IaaS、PaaS為主的核心能力,藉助生態合作夥伴能力完善SaaS服務,提供從網站、視頻等通用方案到遊戲、電商、金融、醫療等行業解決方案,從大數據、人工智慧到安全、支付等各種能力和解決方案

五 ABC

ABC即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雲計算(Cloud Computing)三個詞語的英文首字母縮寫,代表了三大熱門領域的融合。雲計算已經逐漸成熟並沉澱下來,成為AI、大數據的雲資源供應基礎,私有雲主要用於大型企業的IT業務系統的支撐,中小型企業越來越多的應用公有云云服務,混合雲也開始大行其道。大數據已經被各行各業所接受,廣泛應用於金融、電信、醫療、教育、安全等領域。而人工智慧是當前新的風口,作為ABC三個詞中最早出現的一個,只有當人工智慧採用了大數據分析的方式,才迎來了人工智慧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ABC的深度結合,三位一體為新興行業和傳統行業融合帶來了豐富的生命力。雲計算為基礎,提供基礎資源和平台服務;大數據為分析手段,提供傳統分析方式所無法企及的海量數據分析能力,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人工智慧作為觸手,接入O2O、物流、智能家居、醫療、金融、智能終端等領域,用新的技術顛覆傳統行業的運行模式。

六 AI

2017年被稱為AI元年。

5月,柯潔與人工智慧AlphaGo對決,最終連輸三盤,這震動了圍棋界,也標誌著人工智慧時代的開啟。AI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象照片識別、語音輸入、人臉打卡、自動翻譯等等。

AI也將深刻地雲計算生態。全球各大公有雲廠商都在AI上投入巨資,並在他們的雲上增加AI支持。6月,騰訊宣布正式向外開放在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人工智慧技術,正式進軍AI。7月,百度開源了其基於AI的自動化駕駛系統Apollo。10月,阿里宣布投資千億成立達摩院。11月,AWS在其re:invent

2017 大會上,發布了視頻識別、自然語音識別、翻譯、音頻轉文字等新AI服務,以及用於構建和部署ML模型的Sagemaker。12月,阿里北京雲棲大會上人工智慧成為核心辭彙。

普遍認為,AI的發展需要四個驅動力:場景、大數據、計算能力和人才,這些方面無疑公有雲都已經做了提前布局。各大公有雲巨頭已經積累了海量數據,更是擁有幾乎無限的計算能力。人才方面,據估算,目前全球AI研究及直接從業者約30萬人,而Google擁有大概2000到2500人,微軟和IBM擁有1000到1500人,國內BAT各自擁有1000人左右。場景上,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阿里雲總裁胡曉明闡述了阿里巴巴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布局,並提出「AI for Industries」(產業AI)的理念。

著名研究機構CB Insights評選出了全球範圍內100家AI領域最具潛力的公司,中國有八家公司入圍。

AI新的發展之路才剛剛開始,繼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2萬字《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後,12月13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宣布在接下來的2018-2020這三年內,國家要重點推動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產業化、集成應用。IDC預計到2020年AI將產生460億美金的營收。AI將是雲計算巨頭們爭奪的下一個焦點,它將成為公有雲巨頭們新的護城河。

七 巨頭

2017年是雲計算進入巨頭時代的一年。

在全球IaaS公有雲領域,Gartner今年9月發布的2016年全球IaaS報告中,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Google排全球前四,市場份額分別是44.2%、7.1%、3%、2.3%。11月1日,IDC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公共雲IaaS市場份額報告中,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中國電信和UCloud排前五,市場份額分別是47.6%、9.6%、6.5%、6%和5.5%。由此可見,全球和國內AWS和阿里雲分別已經成為巨頭甚至是寡頭,其市場份額是後面若干名的總和還多,已經佔據近市場的半壁江山。

在國內私有雲領域,以政務云為例,憑藉IDC、帶寬和雲平台優勢,大運營商和大雲系統供應商們則成為了市場巨頭,已然形成『大運營商+大雲供應商』商業模式。其中,運營商中,電信以400多個數據中心遙遙領先,聯通和移動隨後。雲供應商中,華為、華三、浪潮更是都宣稱自己在政務雲市場排名第一

在雲產品方面,雲巨頭們的產品增速之快、範圍之廣、技術之深、壁壘之高已經讓人一次次被震撼,甚至讓領域從業者感到有些無奈。過去的8年中,阿里雲已經提供了124個產品,而今年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又一口氣推出了幾十款新產品。AWS 在今年的re:invent大會上又發布了60多款新產品。這領域中,已經沒有什麼人能趕上這種規模和速度了。

雲計算正進入寡頭時代,雲計算將比人們所預計的更快地成為象水電煤一樣的新基礎設施,服務於每個人的生活,而雲計算寡頭們就是新的水廠電廠煤廠。

八 合作

2017年,雲計算領域出現了很多新的合作模式,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被認為更重要、被認為更必要。

第一種合作,是公有雲和私有雲牽手。2017年混合雲爆發。私有雲和公有雲的合作變得更加理所當然,更大勢所趨。公有雲規模之廣、產品覆蓋面之全、產品更新速度之快、行業切入之深,都使得混合雲越來越必要。私有雲通過牽手公有雲,獲取了公有雲的彈性、地域覆蓋面和產品覆蓋面所帶來的價值。

第二種合作,是公有雲和運營商與他們的合作夥伴們牽手。2017年,巨頭們成為雲計算生態中心。10月,中國聯通宣布與阿里和騰訊在雲計算上開展深度合作,而之前聯通沃雲與阿里雲和騰訊雲本是針尖對麥芒的競爭對手;11月,中國移動推出139合作計劃。而每個公有雲巨頭都有數以千計的合作夥伴,涵蓋各個行業各個層面,而無計其數的各種服務商則圍繞在巨頭們周圍得以生存。運營商和雲計算商合作,在政務雲領域賺得盆滿缽滿。公有雲商和行業合作,推出面向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

第三種合作,則是跟AI新貴有關。AI與眾不同,擁有更高門檻,但又價值連城,因此與新貴們合作勢在必行。各行業公司與AI公司的合作新聞幾乎每天都有,商湯科技雖然成立才3年,但是已經與國內外400多家領軍企業建立合作。傳統行業大集團們放下身段和AI新創公司合作。AI公司和汽車廠商合作,自動駕駛領域快速發展。

而另一種合作,則是傳統大公司與雲計算新創公司牽手,中國雲計算市場發展正在進入深水區,各路玩家紛紛登場,合縱連橫在其中。

九 容器化

雲計算髮展的本質是要簡化IT,讓更多的精力去關注應用和服務本身,然而這一理念在容器技術的應用普及前卻顯得步履蹣跚。開源雲計算Openstack的發展壯大,給人們帶來了草根上雲的希望,卻又設下了高不可攀的門檻。直到容器技術的應用推廣,一切才得以改變!

在當今的雲計算行業,不談容器、不做容器、不用容器,似乎已無法證明自己還身處雲計算行業。容器已滲透至雲計算每一個層面,容器化運行雲計算集群、雲計算虛機中運行容器集群,容器正在支撐IaaS、PaaS和SaaS。2017年初,容器化運行Openstack的Kolla項目開始穩定並進入生產環境,一躍成為社區最熱門項目之一,2017年底,Openstack社區聯合中美20餘家企業發布最新容器項目Kata,容器弱隔離帶來的安全問題將得到改善。

Kubernetes生態系統的現狀

Micro-Service、Severless/FaaS、CI/CD無疑是2017年雲計算行業最火的幾大熱詞,然而貫穿其中的正是容器技術。對微服務架構、函數即服務、持續集成/持續交付和DevOps而言,容器都是最佳的載體,而容器編排引擎Kubernetes在2017年的火熱,使得容器技術如虎添翼,也從側面印證了雲計算容器化的勢不可擋。於雲計算而言,容器技術為其帶來了革命性的進步,這種進步的體現便是雲計算各個層面的容器化。回顧IT發展歷程,也只有容器化才能讓我們擺脫繁雜,真正做到關注應用和服務本身。

十 雲技術2.0

我對雲技術2.0定義是,雲技術1.0改變了用戶的基礎架構資源使用方式,雲技術2.0正在改變用戶的業務模式,凡是基於雲,對用戶業務帶來深刻變化的技術,都可以認為是雲技術2.0的範疇,比如容器,比如基於雲的DevOps。雲技術2.0在用戶使用時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往往用戶的業務應用需要改造或者重構,不像使用1.0的雲技術,業務應用不做改變也可以使用。

雲底層的技術發展經歷兩代,第一代是虛擬化技術,代表的有VMware、KVM、XEN、HyperV,第二代是容器,尤其是2017年Kubernetes地位不斷的得到確認,不斷有大的廠商宣布支持kuberbetes。

技術發展的背後還隱含著一個更重要的趨勢,就是更貼近用戶業務。用戶使用雲的目的是為業務帶來價值,提升企業競爭力。通過IAAS,用戶的基礎架構池化,利用率提升,使用資源更快速便捷,通過基於雲的DevOps這樣的技術,用戶IT的迭代速度更快,更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

基於雲技術1.0的雲,將基礎資源封裝成各種介面,用戶即可以和原有的物理機方式一樣的去使用,同時也可以利用介面自動化,但是都是在基礎資源層。

而基於雲技術2.0的雲,直接面向用戶業務,應用的雲原生程度越高,IT部門的效率就越高,越有利於提升生產效率,對企業IT部門的要求更高。

雲技術2.0的發展,必將對用戶的組織架構也帶來很大變革,業務要更快迭代,需要IT部門更強勢,像萬能膠一樣,通過IT技術將企業各個部門組織在一起。

展望2018

2017年的新技術,必將在2018年快速落地。雲計算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毫無疑問,2018年雲計算的市場規模還會快速增長,競爭也會更加激烈。雲計算已經從涓涓細流彙集成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一往直前,不可阻擋,也不再回頭

竹子用了4年的時間,僅僅長了3厘米,在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的生長,僅僅用了六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將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平米。

雲用了十年時間生長根系,2018年將是雲瘋狂成長的一年!

推薦閱讀:

TAG:雲計算 | Linux運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