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與復興——小威爾士的大歷史(三)
2018-2-26 鄭三發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1301年,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授予他的長子「威爾士親王」的頭銜。注意,這一頭銜為「Prince of Wales」而非「King of Wales」,所以更嚴謹地說,應該被稱為「威爾士王子」。愛德華一世用這種方式向威爾士人宣告自己的統治,並推行英格蘭的法律和秩序。這些政策非常精明,處理地方性事務的執法官,教區長官,治安官由威爾士人擔任,每個郡的郡長則多數為英格蘭移民擔任。儘管郡長在與威爾士當地領主的糾紛中處於「平權」地位,但國王毫無異議地掌握仲裁權力。這一精明的緩和矛盾政策看上去無可指責,在長腿愛德華的傑出統治下運作良好,但隨著愛德華一世的去世,局勢開始失去控制......
長腿愛德華生前也是個體面人,可繼位的愛德華二世則以一無是處和作風淫亂著稱。他的統治從1307年一直到1327年。不幸的是,1315年前後爆發了整個歐洲範圍的農業減產,而愛德華二世卻全然不知,飢腸轆轆的農民開始動搖英格蘭在威爾士的統治。根據《愛德華二世的生平》(成書於1326年前後)記載,梅林預言在威爾士人中大面積流行,威爾士人將盎格魯撒克遜人和諾曼人視為敵人。這一時間對於威爾士是一段艱難的動蕩時期,饑荒和土地兼并使得大量農民落草為寇,最後發展成大規模的軍事組織。尤其是愛德華二世任命了一位殘酷的貴族,佩恩·德·特珀維爾,作為格拉摩根郡的代理人後,不滿於苛刻稅收的威爾士人爆發了全面的叛亂並把國王的代理人趕下台,看來格拉摩根在現實中也是福地。(笑容逐漸缺德)
愛德華二世殘酷鎮壓了叛亂,但他既沒能摧毀盤踞在格拉摩根的非法武裝,也失去了威爾士領主們的支持。在1327年,他被國會放逐並被謀殺於巴克利城堡,沒有人同情他。繼位的愛德華三世急需軍隊來維持在大陸上對法國的戰爭,威爾士地區盤踞已久的武裝分子紛紛應徵入伍。1346年,黑太子愛德華率領以威爾士長弓兵為主的英軍在克雷西擊敗了腓力六世,使得威爾士長弓手名聲大振,這場戰爭中有7000名威爾士士兵參戰,戰利品和軍功刺激了威爾士的軍事發展,十四世紀中期,威爾士成為了英格蘭招募訓練長弓兵和持矛步兵的基地。
海峽對岸的戰爭使得威爾士崛起,然後,遠在天邊的戰爭卻帶來了災禍——鼠疫桿菌。它們以極快的速度從亞洲草原傳播到歐洲的各個主要港口,1348年夏天,來自拜占庭帝國的商船將這種瘟疫帶到南歐,一年不到,瘟疫在諾曼底,弗蘭德斯,普次茅茨先後爆發,隨後瘟疫在1349年冬季兵分兩路穿過塞汶河闖入威爾士內陸地區。儘管威爾士人早已封鎖了港口,但從陸地滲透的瘟疫迅速瓦解了整個南威爾士,北方森林情況好一些,但也僅僅是相對好上那麼一點而已。南威爾士的一個叫做加布勒瑞的村莊,104名佃農僅僅7人倖存;赫里弗德郡兩年損失了一半的神職人員;蘭開斯特公爵亨利試圖抗擊瘟疫,並將他的研究成果寫成《救治術與醫學之書》,他本人卻在研究中感染瘟疫並死於1361年。由於很早便採取隔離措施,威爾士的貴族幾乎沒有被瘟疫侵襲,但黑死病在1349年到1350年間仍然殺死了三分之一的威爾士人,他們中多數是農民。
伴隨著農業人口的大幅死亡,維蘭制度開始崩潰,同時伴隨著1361年的大饑荒和瘟疫期的休戰,大量威爾士人士兵失業。他們不滿於愛德華三世休戰,又不願意回到威爾士忍受饑荒,這些士兵在兩名威爾士傭兵貴族伊萬德·加勒和葉廷·維恩的領導下轉而投靠法國人,組成了「威爾士工會」傭兵團,作為報償,法國人開始援助威爾士人在本土的獨立戰爭。(捐腎抗英瓦盧瓦)
但此時的威爾士實際上已經不再有強烈的獨立願望,1390年,格溫內斯大領主歐文·格林杜爾利用人民對苛刻稅收和饑荒的不滿,自封威爾士親王,並發動對英國的戰爭,歐文一度佔領了幾乎整個威爾士,但隨著多災多難的十四世紀結束,法國和英國的和平使得他失去了外部勢力的支持,農業生產的恢復讓威爾士人開始渴望和平,反抗英格蘭的熱情也消退了。雖然歐文本人是一名優秀的將軍和受人尊敬的統治者,但是1407年英國國王亨利四世與法國講和之後,騰出手的英軍發動了長達八年的漫長戰爭並徹底擊敗了他,這是威爾士獨立的最後一次抗爭。
將威爾士人劃分為二等公民的《刑法典》於1402年頒布,這部法典影響深遠,並一直延續到1624年,它禁止威爾士人擔任公職,進行集會和持有武器。但是從實際效果上來講部分嚴苛的條例似乎只是內戰時期的緊急法令而已。
禁止攜帶武器的禁令延續了不到半個世紀,玫瑰戰爭的爆發使得戰爭雙方都渴望更多的強力軍隊,這讓威爾士的武器禁令成了廢紙一張。玫瑰戰爭將英格蘭變成了戰場,但威爾士卻得以偏安,傭兵在這場戰爭中掙得了大量的財富與聲望。
同時,動蕩和早先的農業危機,使得威爾士的采邑莊園和維蘭制度開始瓦解。一個以知識分子,藝術家和商人組成的新社會階層——伍徹威(unchelwyr)階層——開始興起。其中以威爾士詩人最先興起,這一時間,威爾士人頗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精神,半個世紀前歐文的獨立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以及最近的玫瑰戰爭,都是炙手可熱的新鮮題材;歷史學者和教會也積極工作,《國王編年史》和《赫者斯特紅皮書》等歷史著作成書於這段時間。
同樣,以商業起家的威爾士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不列顛島上的羊毛產業因為戰爭開始向威爾士轉移,並催生了一大批顯赫的威爾士商人,其中以莫斯汀家族最為傑出,他們用巧妙的聯姻,以及對國王的支持,兼并了大量土地,成為了雖無貴族頭銜卻能叱詫風雲的商業豪門。
直到《統一法案》的頒布才最終完成了英格蘭對威爾士的兼并。威爾士人在1536年溫和地接受了這一法案,而在1267年他們的反應則是痛苦,屈辱和憤怒的。儘管此時英國正處於變革的時期,還有無限的未來和挑戰等待著威爾士的人們,但威爾士的歷史自此也就告一段落了。
更多作品見幻想淺綠的B站空間 、我館的公眾號:ID:AlexGreeno
QQ群:史圖館164072878;雲韶府545992797
推薦閱讀:
※我的德國生涯系列(十九)——我的德國老師(六)-呂律
※#19.Masquerada: Songs and Shadows
※中世紀西歐商業簡史(下)
※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紋章講起
※格里高利改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