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發明了上班,我想送ta一坨翔

我知道你不想上班,但你知道你為啥不想上班嗎?

.

作者:林深

編輯:遲恩 子衿

美編:黃山

.

每個月,總有那麼二十來天不想上班。這種感覺在春節過後達到峰值。

被爸媽喂出來的肥膘還沒減下去,就得穿上緊繃繃的上班服返工了。即使是被海口大霧困住的上班族們,也該來單位報到了。

上班前一夜,躁鬱交加,失眠多夢,長夜漫漫,起床已是熊貓眼。工作第一天,客戶/領導的連環奪命Call和止不住的哈欠相伴相隨,堆積的任務和渙散的精神「交相輝映」。

.

每周周日職場人的情緒急劇惡化,負面情緒在周一尤為嚴重。數據/圖片來源:脈脈數據研究院《職場人厭班情緒調查報告》/36氪

.

這似乎成了一個沒有盡頭的循環:上班時盼著放假,收假時不想上班;剛返工就盤算著下次放假去哪兒浪,等到浪完回來,什麼也沒改變。

脈脈數據研究院2017年底發布的《職場人厭班情緒調查報告》顯示,有四成職場人有嚴重的上班恐懼症,僅三成不到的人不討厭上班或僅有輕度上班恐懼症。

.

圖片來源:脈脈數據研究院《職場人厭班情緒調查報告》

.

看來,年輕人們「病」得不輕啊!

獵頭,獵到我頭都要裂

春節假期,Alex回到家鄉小縣城好好休息了幾天。臨近開工前兩天,她卻怎麼也不想出門。

Alex從事獵頭行業近三年,自認為挺適合這份工作,領導和同事也覺得她頗有天賦,但是新一年的工作卻難以讓她興奮起來:「就算是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旦成了工作,變成各種指標和考核,樂趣自然少很多。」

最初入行時,Alex幹勁十足,如今談起工作,卻多了一些頹喪:「我們這個工作,不允許你有狀態不好的時候,甚至不會把你當人來看——每天、每周、每個月、每個季度、每半年到每年,都會有指標,哪怕有一天的狀態不好,就會被challenge;一個月狀態不好,就會被不停地談話。你說,一個正常人,總有個頭疼腦熱、心情不好的時候,怎麼可能永遠保持雞血狀態呢?」

.

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

然而,高負荷的勞動強度與疲累,未必能換取高額的薪酬。 「 而且像我們這樣的獵頭工作,不是說你儘力就一定會有結果。客戶回款其實額度很高,只不過公司拿大頭,我們拿得非常少。並沒有什麼成就感。」 與她的成就感形成相反差的是,為了解候選人的想法和工作意向,她每天都要付出大量的情感勞動。

.

圖片來源:知乎

.

由於做獵頭的原因,她接觸過太多跳槽案例,理解太多工作中的難處,「 也不是說活少錢多離家近的輕鬆工作,僅僅是比較稱心的工作,也很難。要麼就是太平淡,但壓力大有挑戰的,可能也沒什麼成就感。」

即使如此,工作仍是一座無法脫離的圍城:「我身邊都是要跳槽的,各種各樣的理由,但是只有很幼稚的人,會隨心情換工作。一方面,換工作對發展不好;另一方面,如果你有車貸有房貸的有家庭要養活,你敢隨便換工作嗎?更不用說去追求屬於自己的事業。」

Alex覺得,工作和事業不一樣。工作就是一個賺錢的工具,是為了滿足自身物質的要求而存在的:「 我現在工作,沒有所謂開心不開心,我只在乎我能用它賺多少錢,這樣想也不會感覺那麼痛苦了。」 不過,她仍希望這樣的狀態能夠結束,「等到以後,我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業,再去追求,全身心投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喪班」不是企業專利,事業單位也一樣

當工作勞累時候,總有些父母總會勸說,考個公務員,進個事業單位。然而,工作恐懼症並非企業職工的專屬。

小冰已經在中國南方這座城市做小學老師三四年了,不過,即使身邊的人都對她大加讚賞,她卻感覺自己從未適應這份工作,「這份職業帶給我很多不安全感,即使很努力,也還是碌碌無為的感覺。」

臨開學,小冰感覺自己又要抑鬱了。「工作強度太大,白天的時間是被分割的,屁股沒坐熱就要去上課,上課回來屁股沒熱又要去帶學生放學,每天帶兩次。而且我每天都要加班改作業,備第二天的課,下班了,還要想這個課明天怎麼上。」

.

圖片來源:引力資訊

.

幹了好幾年,她感覺自己的教學、備課還是不熟練,「 最根本的教學,也沒什麼人帶你。」在這個被外人貼上了「穩定」、「體面」標籤的校園工作中,她並沒有感覺到太多的溫暖。「同事之間是競爭關係,大家都忙自己的。」

除去繁重的教學工作,小冰還需要承擔很多額外的壓力。校領導布置的各種任務,寫新聞稿,辦活動,都壓在老師頭上。小冰的所在的學校,為了讓食堂能正常營業下去,面向學生開放收費的午托服務。每個學生家長一個學期繳納2000多元,自願報名,而照看午托的任務也分配給負責教學的老師。不過大部分老師的想法跟小冰一樣,「給我錢我也不願意干」,小冰說:「一個年級的學生放在一個班,彼此都不認識,很鬧,難管。而且連續一周的中午不能睡覺,下午還要上課啊。我中午不睡,下午話都說不直。」

.

圖片來源:鄭州教育信息網

.

想到即將要面對的這一切,小冰在開學前夜焦慮得徹夜未眠。頭腦中有一萬個逃離的想法:「如果學校再逼我看午托,我就辭職」、「我去社區辦公室會不會好一些?我願意做牛做馬,至少保證我心理健康」。她甚至說,「我要是懷孕就好了,這樣工作量不會很大,別人也不會欺負」。

然而,由於工作侵佔了過多的生活和精力,對她來說,別說結婚懷孕,好好談個戀愛都是奢侈。

事業單位,也難以讓小冰體會到什麼事業的滋味。公司有老闆,事業單位有領導,一切機構以市場化為原則運行。老闆有盈利的動力,領導有財政壓力,上班族們辛勤勞動,毫無話語權,為了過活,不得不承受壓榨。

「『異化』這個概念簡直真相 」,小冰說。在單位里,基層工作者既無法決定自己做什麼,也不能決定以怎麼樣的方式勞動,甚至無法支配自己的勞動成果。而且,作為一個原子化的勞動力,不僅不被當做「人」來對待,還不得不長期與周遭的人們處於競爭、疏離的關係中。「感覺很不自由,又感覺無處安放。」

「上班恐懼症」可以怎麼治

有人將「上班恐懼症」歸咎於社會生活的突然變化:春節期間,人們自由懶散,隨心所欲,與平日的節奏緊張的工作生活反差大,回崗時自然會感到不適應,從而產生壓力山大的體驗。

這種觀點看來,這種情緒病,可防可治,比如通過運動、調整作息以及積極的自我暗示來愉悅自己,而如果上班後幾天,焦慮的情緒還沒有減退,就應當求助心理醫生,食補也是一種方案。有官媒就曾援引保健品行業巨頭Healthspan首席營養專家羅布·霍布森的食譜來助上班族們緩解焦慮:

.

圖片來源:人民網

.

另外,不少媒體針對上班焦慮祭上了鼓勵個人奮鬥的心靈雞湯——如果工作環境讓你鬱悶,那麼一定是你還不夠努力;不必去改變環境,關鍵是改變自己在環境中的位置,越高越好。

這些努力塑造自己的年輕人獲得了更多的選擇權,擁有了更高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才能有機會過上「詩與遠方」兼顧的生活。

而另一部分辭職後,不斷揮霍自己的年輕人,則陷入了辭職、花錢、沒錢、重新找工作,最後又回歸職場,繼續抱怨的無限死循環中。

生活是自己的,怎麼過全在一念之間。

——精讀君 《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反正因上班而焦慮,都是你個人的問題,要想克服,要麼吃藥就醫,要麼跳槽奮鬥,彷彿一切鬱悶都能夠用醫學、心理學或是成功學來解決。

新自由主義的解決方案永遠都會這樣暗示你,讓你感覺是自己出了問題。卻從來不會告訴你,其實勞動也可以有另外一種可能性。

不喝新自由主義的雞湯,勞動才光榮

「我們的工作時間上午四個小時,八點到十二點,下午一點半上班到五點半。都超過八小時,下班都不走,也不是車間號召讓你加班,工人都不走,都干,把這活干差不多,干到一個階段,然後再回去。」

這是1951年的中國。那年,16歲的老劉以小學文憑進入生產火車頭的老國企二七廠,此後幹了一輩子的生產小組長。在他的眼中,那個年代工人的勞動熱情總是高漲的。

二七廠的老工人老李也證實了這一點:「不是號召調動,加班什麼的,工廠主任也不這麼號召,就是工人自動地就連軸轉地就幹起來了,你也干我也干,它有一個互相促進。」

.

二七廠廠房中,勞動的工人。圖片來源:北京晚報

.

那時候,工人是工廠的主人翁,基層的工人雖然幹活辛苦,但是同事、工廠甚至國家都對勞動的價值予以很高的肯定,勞動者也能夠清楚地感覺到勞動的關榮。曾任二七廠工會主席的老朴回憶時感慨:「從這麼多困難走過來,工人沒有太大的怨言……這工廠是為老百姓開闢富裕道路的,絕不是讓你開門受罪的。」

給勞動者提供的生活保障與福利看得見摸得著,教育、住房、醫療都以勞動者為本而設計。「大家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解放以後一樣一樣都實現啦,他沒有弄虛作假。所以大家對工廠就跟自己家一樣,愛廠如家啊!」

遺憾的是,對於這段試圖消除「異化」的歷史實踐,人們卻漸漸失憶。長期異化的勞動,在流行的成功學衝擊下,剝奪了人們對工作的想像力。

如今,新自由主義工作倫理滲透到每一個人的每一份工作時,與其相信那碗看起來美味實際上有毒的雞湯,不如認清現實,保持清醒,將不滿大聲說出來。

所有以個體為出發點的方案都難以治標治本,只要勞動異化存在,相同的煩惱就會不斷在個體身上重演。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是誰發明了上班)

我要給佢米田共(我要送他一坨屎)

邊一個發明了返工(是誰發明了上班)

返到我愈籬愈窮(上到我越來越窮)

為了薪金一萬元

令每天都沒了沒完

一萬元一萬元一萬元

靈魂賣給了大財團

……

說到底,「不想工作」並非年輕人們渴望不勞而獲,實質上是對於勞動異化的不滿。年輕人需要的「安全感」、「成就感」,也並非一勞永逸,而是整個社會制度對於他們勞動的尊重,簡單來說,就是讓他們的付出,就能夠獲得相應的價值回饋和社會認可。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青年一代走出狹隘的個體主義,敢於突破當下主流對勞動制度的匱乏想像,撿拾與反思歷史上曾做過的反工作異化探索。

工作焦慮,與其用腳投票而終不得解,不如去重建另一種可能性。

.

本文首發於土逗公社

轉載請聯繫土逗獲得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TAG:上班 | 新自由主義 | 勞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