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徑第八站:對永恆的追求

各位親愛的讀者,今天哲學小徑帶領大家探討一個話題:對永恆的追求。

永恆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就是永久不變、永遠存在。對永恆的追求呢,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對永久不變、永遠存在的事物的追求。

為什麼到了哲學小徑的第八站,要給大家講一下人對永恆的追求呢?因為對永恆的追求,源自人的本心慾望。

人通過不停的繁衍生育一代代的新人,來對抗歲月的衰老;通過博取功名讓後人傳頌,來對抗年代的遺忘;通過著書立說留下思維的印記,來對抗靈魂的離去。

人也努力的去發現物理定律幾何定律,來確保客觀規律的永恆;去走進心物一元萬法唯心的世界,瞥見剎那間的永恆;把時間彎成一個圓圈周而復始,認識生生不息的永恆。

人用石頭壘起來金字塔、瑪雅神廟、萬里長城,相信它們可以走過更長的時間跨度;在生前尋仙問葯、修鍊巫術,在身後或穿上金縷玉衣、或做成木乃伊,確保肉身的長期不滅;為信仰的英雄建築雕塑、在石碑上刻錄碑文,編纂傳記、傳唱民謠,確保精神的永世長存。

如果哲學撇開永恆這個話題不談論,那就是錯了哲學最精髓的部分。

永恆是時間的函數,是人類用語言構建出來的一個概念。不存在客觀的事物與之對應,是脫離事物本體的一個概念。人們希望持久永恆,便上演著一幕幕的人間故事。

永恆存在嗎?永恆不存在。

因為永恆就是永遠存在,如果大家還記得遣余這種推理方式的話,確立了永遠存在之物,也就是確立了永遠不存在之物,永遠不存在之物也就成了虛空,是空性。

永恆這個話題,也就是哲學小徑第六站裡面講的有與無的邊界。能夠領悟透徹這個概念,明白長有即是長無。

如果帶著這個概念再去理解老子的《道德經》,會有不一樣的體會:「歸根曰靜 靜曰復命 復命曰常 知常曰明」。

《涅槃經》裡面所講的世間生死法,是有為法,是妄執。常樂我凈是涅槃四種功德。恆常不變而無生滅,名之為常德;寂滅永安,名之為樂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變易,名之為我德;解脫一切垢染,名之為凈德。

屈原也在《楚辭·漁父》里表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算是一個大的進步,在西方哲學史上,突破了傳統的存在論用對象化進行思考的方式。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研究一下,注意區分本真時間意識與流俗時間意識。

最後,還是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第五首的結尾,來結束本站的討論吧。

But flowers distilled though they with winter meet,

Leese but their show, their substance still lives sweet.

提煉過的鮮花,縱然經歷寒冬,

流失的只是顏色,那馨香仍永留人間。

weixin.qq.com/r/AzkNFY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有哪些殺氣騰騰的句子或者是圖片?
人生需要怎樣的智慧去抉擇?
梵高、畢加索、達芬奇和我們
根宋上師:如果身心互換能實現的話
我師父說丨如何對治嗔恨?

TAG:永恆 | 追求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