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與「強」

今天,我想談談,什麼是「好」,什麼是「強」。我還記得,開學初,還沒有drop人文課的時候,雷仕偉老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當你命中注定會在這樣的一個年紀來龍大上學的時候,你會如何去度過之前的十幾年呢。那時的我,沒有答案;現在的我,依舊在思考。但我突然發現,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更加general——當你註定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當你註定追求不到喜歡的人,當你註定無法成功,不能像Bill Gates、Jack Ma一樣改變世界,註定不能書寫歷史,註定一輩子只是普普通通,註定不能像那些天才一樣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候,你,會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呢?

從小到大,我們都受著這樣的教育——我不夠好,我不夠優秀,即使我是班級第一,年級第一,市第一,省第一,也總有人比我更好。我還不夠強大,是因為,我,還不夠努力,因為我知道「No pain, no gain」。我告訴自己,我不能滿足於現狀,因為老師告訴我,這個年紀,不該滿足,這個年紀,是拼搏的年紀,這個年紀,滿足就等於不上進。於是我相信了,我告訴自己,我一刻也不能停止努力,因為,腦子裡有個完美的人,那個人從未放鬆,那個人從來都比我好,那個人時時刻刻走在我前面,我,超越不了他。我不斷地用學習填充著自己的生活,因為不學習就是虛度時光,不學習,就是放縱自己,不學習,就會落後,就會被人看不起。我不斷地用身邊的例子強化著這樣的概念。我問同學:「你上學期幹了什麼呢?」他答道:「看看課本,看看劇,偶爾參加活動,浪費時間而已,所以gpa比不上你啊。」我笑笑,不作聲,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選擇他的道路,但我又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明知道會後悔,依然還要去做呢?明知道有些事情沒有意義,為什麼還要堅持呢?我不懂。

但我依舊很迷茫,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我還是過的不開心,明明我過著老師父母眼裡最正確的生活,我按照他們的方式做事,因為他們告訴我,那是他們的經驗,可以讓我少走彎路。我相信了,因為我看到了,那些有實力的人周圍就有一堆追捧他的人,那些強者可以改變世界,而那些弱者,只會被人看不起。我不想做弱者,我想被人尊重,我想成為那個眾人目光的焦點,我想成為老師同學口中的好學生,那個群里被人稱讚的「大佬」,我想進deans list,我想拿獎學金……我不能不這麼想,因為老師告訴我,父母告訴我,「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超過別人的人就是自我滿足,只會落後,只會挨打,只是在吃老本,會被別人看不起。

我不能不去努力,不僅僅因為那是上進的表現,更是因為成功可以給人改變,成功者才有資格去談論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努力著,因為老師告訴我,父母告訴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這是我的動力,這是自我鞭策,不然我就是甘於現狀,如同鹹魚。但我不明白,那個成功,為什麼離我好像更遠了,我不明白,為什麼成功總是在我快夠著它的時候,又往上跳了一跳。我漸漸地懷疑自己了,我開始不相信成功了。我發現老師、父母的說法變了,他們開始談論智商,開始談論學校,開始談論家庭環境,開始談論那些我控制不了的因素。

我開始抱怨,為什麼父母沒有給我更好的教育;我開始抱怨,為什麼我沒有成長在一個大城市;我開始抱怨,為什麼那些學生,已經可以和教授談論更深層次的內容,而我卻連上課講了什麼都不知道;我開始抱怨,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他們可以兼顧學習和娛樂,但我卻只會學習,從小到大,都只會學習……我發現我和別人不一樣,我不明白,為什麼我融入不了一個群體,為什麼我沒辦法像他們那樣過的開心,為什麼他們可以超學分,而我卻只能修著我的18分呢?

我開始反思自己,我不段地問自己為什麼,因為一個聲音告訴我,只有明白為什麼,才能變得更好,才能像那些人一樣,過快樂的生活。但還有一個聲音也在大腦中徘徊,它告訴我,快樂是沒意義的,我在做的事情就是正確的,要堅持,成功已經不遠了。我不明白,到底哪個才是對的,哪個才是我想要的,哪個才是我應該做的。我不懂。

直到某一刻,我突然發現,這些好像都不是我想要的,我似乎從來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又重新思考了,我漸漸發現,自己在做的事情,不過是大家都覺得正確的事情,不過是老師、父母眼中那些該做的事情,而我想做的事情,很少很少。我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我沒有經驗,我很害怕會失敗,我擔心自己做的事情是濫發誒時間,會讓以後的自己後悔。所以我只好繼續以前的道路。

但我已經明白,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不是我眼裡理想的生活,那不過是是老師、父母、同學口中的生活罷了。那,為什麼不去嘗試自己的生活呢,我問自己,卻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因為,我害怕失敗。

從小到大,我都被告知,失敗是不好的,失敗會讓你失去太多,它讓你失去了進入名校的機會,它讓你沒法出人頭地,它把你困在社會的某個階層里,沒法往上爬。生活的所見所聞和自身的經歷不斷印證著這一想法,我告訴自己,我失敗不起,失敗的成本太高了,那隻會讓我離成功越來越遠。所以我過著最穩妥的生活,沿著別人走過的路前進,儘可能避開那些人落入的陷阱。

但我發現,我依然在失敗,我依然做不到很多事情,我依然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強,我一樣不能像周圍的人一樣生活。我聽到了各種各樣否定我的聲音,「你這種男生是我頭一次接觸的類型」「我和你交流很累,不如放手吧」「你這種人還挺少的」……我不明白,我如此地努力,我不斷地改變,不斷地嘗試,為什麼依然得不到認同,為什麼依然只能做一個普通人,為什麼依然還是那麼痛苦和煩惱。

我安慰自己,失敗是必要的,失敗是成功前必要的經驗,即使很痛苦,但也值得,因為這個道理是父母老師告訴我的,是書本上告訴我的,是無數的雞湯告訴我的,我相信,這是對的,是正確的。

可我漸漸發現,生活好像不該是這個樣子的,它好像和我腦海中的越發不一樣了。越來越多的不可控因素進入到了我的生活里,我發現自己的價值觀沒辦法支撐自己走下去了,但沒有人告訴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沿用著自己原有的判斷,但好像和現實不一樣啊。我想堅持自我,但我擔心被人批評太自私;我想改變自己,但我仍然得不到認可;我想突破舒適圈去嘗試,但每次走出去都被現實擊得粉碎,我退回來了,不敢動了。

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我開始尋求幫助,我翻閱著書籍,我和同學老師交流,去獲取他們的想法,我改造著自己的思維,只為了讓自己能更加適應生活,讓內心感受變得更好。

而這一切,都基於這樣一個假設——我不夠好。

是嗎,我真得不夠好嗎?我好像從未質疑過這一點。因為這看起來是如此的合理,如此的無懈可擊。如果我承認自己足夠好,這就是在自我滿足,而自我滿足是不上進的表現,是自我放縱,這會導致失敗,而失敗是要極力避免的,因為失敗會讓你比別人差,比別人弱,所以,我必須要不甘滿足,我不能說自己很好。

這個邏輯果真如此完美嗎?承認自己好就是在自我滿足嗎?承認自己失敗了就是甘於墮落嗎?承認自己比別人差真的就是不該有的表現嗎?直覺告訴我,不是這個樣子的。

但我不明白,我哪裡錯了,這個邏輯哪裡有問題呢?

直到某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似乎從來沒有給「好」下過一個明確的定義。我隱隱地察覺到,我所謂的「好」,只是「更好」的意思,只是「強」的意思,那是只存在於比較中的意義,脫離了具體的人、事、物,似乎就無所謂「好」與「不好」,那麼,「好」究竟是什麼呢?

也許,「好」只是一種內心感受吧。即使我比別人弱,即使我一輩子也達不到某些人的高度,即使我沒有能力兼顧學習和娛樂,即使我不能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即使我失敗了很多次,即使我不善言辭,不能輕鬆地融入團體,我依然可以告訴自己,我很好,簡簡單單,那麼純粹,因為,「好」就是內心的感受啊。

為什麼不試著去承認呢?我就是失敗者啊,沒錯啊,我高考就是考的不好啊,我的內心就是不夠強大啊,我就是不能像那些優秀的同學那樣去努力啊,我就是沒法擁有他們那樣的決心和執行力啊,我就是有很多比不過別人的地方啊,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沒什麼特長的凡人啊。但,這又怎麼樣呢?我依然可以告訴自己,我很好,簡簡單單,那麼純粹,因為,「好」就是內心感受啊。

但我依然可以努力啊,即使我承認了很多。這哪裡是自我滿足呢,這哪裡是甘於墮落呢,這哪裡是自我放縱呢?我很好,但我還可以變得更好,即使我永遠比不過別人。因為,我想看看那個更好的自己是不是不一樣呢,那個更好的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到更多呢,那個更好的自己眼中的生活是不是更加多姿多彩呢?

我接受現在的生活,我接受過去的自己,我接受一個失敗者的自己,一個比別人弱的自己,一個只會學習不知道怎麼玩的自己,一個不會說話、情商低的自己,一個自卑、老是抱怨生活的自己,一個充滿負能量的自己。但我還是可以改變啊,我有自我滿足嗎,我有自我墮落、自我放縱嗎,我又放棄上進嗎?沒有,我還是那個積極進取的我,我還是想要變得更強的我,只不過,我多了自我肯定,自我認同,自我接納罷了。

我很好,這就是一種內心感受,簡簡單單,那麼純粹。不需要依賴他人,不需要比較,只是一種單純的想法。

我很好,只是不夠強罷了,我想繼續努力,想看看那個更強的自己,是不是不一樣呢?


推薦閱讀: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AG:完美主義 | 認知心理學 | 自我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