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之盟與宋初皇位傳承

「金匱之盟」,指的是宋太祖生母昭憲杜太后生前曾囑其傳位於皇弟趙光義,即所謂「昭憲顧命」,又因這一顧命文件曾封藏於金匱之中,故通稱「金匱之盟」。這個約定直接決定了宋初皇位傳承的順序,並且引發了一連串圍繞皇位繼承權的歷史懸案。宋初趙姓皇室的兩代主要成員(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趙元佐)先後涉及到相關的政治漩渦中。

本來,宋太祖傳位宋太宗雖然是兄終弟及,但其生前傳位之意非常明顯,應當並不是後世小說中所說的臨終篡位故事。而且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屬常見,蓋因自唐末五代起,權力傳承不再拘於父子相傳,而是靠實力說話。宋太宗以親王尹京,就是五代皇位繼承人的標準配置。——所以,問題不在於宋太宗繼位的正當性,而在於他傳位的正當性。

上述的「金匱之盟」,在宋太宗在位時先後冒出過兩個的版本,即所謂的「獨傳約」和「三傳約」。

獨傳約:趙匡胤→趙光義

主要來源:《太祖新錄》、《太宗實錄》、《三朝國史》;

三傳約: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趙德昭

主要來源:《建隆遺事》、《涑水記聞》、《嘉佑雜誌》;

兩個版本的區別是,一個明確規定了趙光義或趙廷美必須要將皇位傳回太祖之子趙德昭,一個則沒有。那麼,這兩個版本中到底哪個更有可能接近歷史真實呢?

首先我們回到「金匱之盟」訂立當時來看。主要的參與者一共有三個人——杜太后、趙匡胤、趙普——杜太后和趙匡胤是誓約的訂立方,而趙普則是監督者,另外由「謹密宮人」負責保存掌管。即使在趙光義繼位之後,這個宮人也一直沒有向新皇帝透露金匱盟約的存在。而當杜太后、趙匡胤先後故去後,知道此事全貌的只有趙普了。

宋太祖朝初期,其一人之下的兩大政治勢力就是趙光義和趙普。趙光義不用多說,趙普的權勢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知道,趙普曾先後擔任過樞密使和宰相,然而當時的相權不是跟著職務走的,而是跟著趙普——可以總結為「趙普在中書,則政歸中書;趙普在樞密,則政歸樞密」——與北方鄰國另一位名字裡帶「普」的一個樣。

然而作為「公證人」的趙普,與預備接班的趙光義之間的矛盾卻愈演愈烈——趙光義後來回憶此事曾說「若趙普在中書,朕亦不得此位」,並對趙普說「朕幾欲誅卿」。另外根據趙普後來對趙光義本人的吐槽(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我們基本知道,宋太祖在位時趙普對於傳位趙光義是有過反對意見的。

兩虎相爭的結果,宋太祖最後的選擇顯然是親弟弟趙光義。趙普因故被罷相,掃清了阻擋趙光義上位的最大阻力。趙普罷相出鎮前的上書中特意提及「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顯然也是對此不能釋懷。

然而曾經勢同水火的兩人,卻又再度因為「金匱之盟」而冰釋前嫌。趙光義繼位後的第六年(注意,這時候太祖子趙德昭已死),趙普上書說了兩件事——1)我幫你對付趙廷美;2)我知道金匱盟在哪——然後立刻就復相了。趙光義因此得到了金匱盟約,最終與趙普共同公佈於世的版本,就是所謂的「獨傳約」。

我們這時候該回頭去說說,趙普不在的這幾年裡,趙宋皇室的其他繼承人的命運了。

1、趙匡胤在世時親自製定了趙宋皇室的玉牒譜序,為兄弟三人的後裔子孫各制訂了十四字的排行字,由趙普負責記錄;

2、趙匡胤將自己的幾個孫子接入宮中,同時也從趙光義、趙廷美諸子中挑選幾人送入皇宮(其中就有後來的宋真宗),一同養育;

3、趙光義繼位後,首先發布的人事任命是趙廷美與趙德昭封王,並且由趙廷美任開封尹。

趙廷美:檢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齊王、檢校太師、中書令、開封尹;

趙德昭: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武功郡王、侍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

4、趙光義即位後下詔,太祖子趙德昭、德芳及太祖三女都依舊稱皇子、皇女,趙廷美的兒女也稱皇子、皇女。

……

可以說,這一連串的信號似乎都在印證後來的「三傳約」。不論是宋太祖、還是即位之初的宋太宗,都做出姿態將兄弟三人的子嗣一視同仁,列為趙宋皇室的繼承人。尤其是趙廷美受封親王+開封尹,幾乎是五代皇儲的標準配置;而趙德昭也繼承了趙廷美此前的官位,等於是宣告了這兩人的繼承順位。

然而問題終於出現了。

趙德昭。趙光義即位後第四年,高粱河北伐失敗,坐驢車逃跑的皇帝與大軍失散。石守信等禁軍將領打算擁戴從征的趙德昭繼位(石守信:這活兒我熟~),所幸趙光義很快歸隊,但是與侄子趙德昭之間的讎隙已成——當趙德昭再要為眾將請賞時,憤怒之極的趙光義擠兌他道:「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不知道該說性格剛烈還是軟弱的趙德昭,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吃兩碗涼粉,就拔刀自殺了。

趙廷美。趙光義即位後第六年,其親信大臣柴禹錫等告發「秦王廷美驕恣,將有陰謀竊發」。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趙普上書趙光義稱:「臣願備樞軸以察奸變」。實際上就是擺明了要自告奮勇幫趙光義對付趙廷美了。甚至後來趙光義僅僅表現出最後一點兄弟之情的留戀時,都遭到趙普一黑黑倆式的無情嘲諷:「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趙大選你就是瞎了眼了,你還要再瞎一次?)

可以說,以太平興國四年趙德昭被眾將擁立不成事件為分水嶺,原本通過「金匱之盟」掩蓋在趙家皇室間的虛偽信任被徹底撕破。趙光義意識到了兄弟、侄子對自己地位可能的威脅,而更加被動的另外兩人,要麼像趙德昭一樣打出gg,要麼就是像趙廷美一樣抓緊扶植羽翼,複製趙光義當年的成功。

最先清楚看出問題癥結的,就是全程參與到了皇位繼承糾葛、並且因此被罷相的趙普。這就回到了上面所說,趙普通過與趙光義找到共同的敵人——趙廷美,不但冰釋前嫌,而且重新恢復了相位。之後就是兩人聯手,通過掀起秦王謀逆案,將趙廷美徹底打倒的故事了。

上面說過,此時參與訂立「金匱之盟」並且在世的只有趙普一人,而誓書在趙光義控制的宮禁之中。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互相牽制辦法,但只有一個破綻——只要趙普和趙光義兩人說好,那就說什麼就是什麼了。這時候趙普拿出的「金匱之盟」。當然不可能是涉及趙廷美、趙德昭兩位受害人的「三傳約」,而只能是趙光義一系獨大的「獨傳約」了。

以常理推斷,如果只是強調趙光義繼位合法性,那對趙普利益最大化的公布時機,應為宋太祖剛駕崩後,而非趙光義龍椅都坐了六年之時。等到趙光義與趙廷美兄弟相疑時拿出,指向性非常明確——就是要徹底解決宋太宗身後的繼承問題!——只有如此,改「三傳約」為「獨傳約」才有了邏輯清晰的動機。

趙光義做了這麼多,不過是為了皇位能在自己的兒子里永世相傳。然而諷刺的是,他屬意的幾個兒子卻先後發生了意外:長子趙元佐與被迫害的趙廷美交好,因不忍叔叔的冤案而得病發狂;緊接著次子趙元佑又早夭;最後第三子才終於被確立為皇太子——也就是宋真宗。

宋真宗作為唐末五代近百年以來,第一個作為皇太子繼位的皇帝,總算標誌著亂世圍繞皇位繼承的各種勾心鬥角、弱肉強食告一段落,從而迎來了更為穩定的繼承製度。即便此後的宋代帝位傳承過程中幾乎每次總有幺蛾子,也遠比依靠趙普一句話就能推翻的「金匱之盟」更加有效。


推薦閱讀:

中國古史-周公封建-周公作洛
造史之始
如何看待「泰國大巴起火,中國遊客全部逃生」這件事?
百年老視頻:1930年代的北平風光和北平女學生日常生活
中國古史-商前往事-邏輯思維

TAG:宋朝 | 歷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