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家族——連載103】地獄裡的惡魔元素——硫

聖經中這樣描述神秘而邪惡的地獄:地獄這熾熱而火紅的地方,流淌的熔岩為河,燦黃的「燃燒石」(brimstone)為山。這裡的燃燒石就是硫磺,地獄那恐怖的氣氛就是硫磺那刺鼻的氣味。

地獄裡更為恐怖的是有無數的惡魔,它們擁有邪惡的心靈和超自然的力量。每當它們現身的時候,一片硫磺氣氛就會隨身出現,讓人無法睜眼。它們掌握了神秘的法術,最厲害的就是「地獄火」,這就是硫磺燃燒的火焰。

【地獄中的大魔王:路西法(撒旦)正在噴出地獄火,拷問死者的靈魂。】

最大的惡魔名叫路西法(Lucifer),就是聖經中的撒旦,它曾是一位天使,「路西法」就是「帶來光」的意思。在彌爾頓的《失樂園》中,它拒絕臣服於聖子基督,發動叛逆,失敗後墜落到地獄,成為一名「墮落天使」,也就是惡魔。在《聖經》故事裡,它化為一條蛇,勾引夏娃偷食禁果,讓人類和它一起墮落。

話說英語中Lucifer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美麗的金星。外觀柔美暖黃的金星看起來和惡魔相差甚遠,而真實的金星表面卻是人間地獄。溫度400多度,沒有水,沒有氧氣,到處是電閃雷鳴,雲層厚密,見不到太陽,這些雲層並不是由水組成,而是濃硫酸,其中混雜著單質硫的顆粒。從太空觀察,我們只能看到它濃厚的雲層,金星的黃色就來自其雲層中的硫顆粒。

【金星的黃色來自硫元素。】

就在太陽系內,還有一個地方比金星更像地獄,這就是木衛一艾奧。在四顆「伽利略衛星」中,它最靠近木星,受到木星強大引力的影響,地幔中的物質被不斷拖曳出來,形成火山。木衛一上已知活火山有400多座,表面溫度高達1600度,是太陽系中地質活動最活躍的星體,沒有之一。

望遠鏡里的木衛一也是黃色,其地面主要是硅酸鹽和硫化物,其微薄的大氣中則主要是二氧化硫,其中混雜著些許氧氣和原子態硫,由於溫度過高,連食鹽(氯化鈉)都變成了蒸汽,很難想像人類到了這裡如何生存,這是地獄的升級版。

【太陽系中地質活動最活躍的星體:木衛一艾奧。】

金星和木衛一的故事可以讓我們思考一下類地行星、衛星的命運,質量稍小,或者距離太陽、類木行星太近,表面溫度過熱,吸引不住足夠的氧氣和氫氣形成水,反而會成為硫元素的舞台。這是不是有其必然性?

宇宙中的硫元素不少,排在第十位,比磷、氯、鋁、鈉都要多。它主要生成與較大恆星內部,由阿爾法粒子和硅核撞擊而成,這是阿爾法過程的延續。在地殼中,硫竟然比碳還要多一點,以各種硫化物和硫酸鹽的形式存在。偶爾,也會在火山口、溫泉附近發現單質硫。

【火山口的硫磺。】

外表鮮黃,而又自然呈現,人類很早就認識到了硫元素。大約四千年前,古埃及人已經學會用硫磺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來漂白衣物,在流傳下來的古埃及紙莎草上,甚至記錄了他們用硫磺來治療沙眼的故事。

後來的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也學會了硫磺漂白朮,古希臘人還用它來製作熏香,這都被記錄在荷馬史詩《奧德賽》和普林尼的《自然》中。古希臘的祭司們在神諭宣示所里跟神交流的時候,要點起帶有硫磺的熏香,這被稱為「聖靈之氣」。祭司們呼吸進這些神秘氣體後會變得癲狂,然後說出一些讓大家很震驚的話語,這就是神諭。

歷史上最有名的神諭來自呂底亞國王克洛埃索斯,他信心滿棚想去攻打居魯士的波斯帝國,出征前想聽聽神的想法,於是來到德爾菲神諭宣示所,得到了經過硫磺熏蒸過的神諭:「你將會滅亡一個偉大的國家」。這讓克洛埃索斯自以為必勝了,最後神諭果然應驗,只不過這個偉大的國家就是呂底亞自己。

【希臘德爾菲的神諭宣示所(阿波羅神廟)遺址。】

溫泉里一般也有一些硫磺,硫磺可以幫助人體消毒,這也是溫泉對人體的好處之一。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裡美麗的溫泉。】

硫磺也很早被中國人所知,大約公元前六百年,古蜀國的漢中地區就有開採硫磺的記載。到了晉朝,我們的祖先發現可以從黃鐵礦中提取硫,這一發現沒有加速中國古代化學科學的發展,而是被道士和術士們弄去包裝成邪惡而神秘的東西。道士們看到硫磺易於燃燒,發出刺鼻的煙霧,就拿去裝神弄鬼;術士們發現硫和很多金屬都能結合,拿去配置丹藥,毒害皇帝。

【中國最有名的煉丹家:葛洪。】

硫磺還用於中藥,稱為硫黃。外用以解毒、殺蟲和療瘡,這在現代醫學裡也有使用。內服用以補火、助陽和通便,現在我們了解到其原理是:硫黃進入人體後生成硫化鉀,刺激胃腸黏膜,促使腸道蠕動,使糞便軟化。

硫黃畢竟就是硫單質,過多服用對人體有害。是葯三分毒啊!

【硫用來治療痤瘡的機理。】

到了宋朝,祖先們發明了黑色火藥,硫磺是其中組分之一,因此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然而中華文明沒有因此而走上擴張之路,是福是禍留待後人評說。

【黑色火藥由中國人發明,卻被西方列強用作武器屠殺中國人。】


推薦閱讀:

新黑洞將挑戰星系演化理論(內含中文視頻)
為什麼有些星球上會下「鑽石雨」?
深層地下中微子實驗的科學(內含中文視頻)
光子推進:3天內抵達火星(內含中文視頻)
被遺棄的星座

TAG:化學 | 科普 | 天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