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土雞說土話
土話,就是方言。前段時間,發了幾篇日誌,提到了不少方言。倒不是要故弄懸殊顯擺什麼,這不符合學士雞地的風格,在不影響理解的前提下保持一點原汁原味罷了。
在我所知道的南方,縣城與縣城之間的土話差別很大,甚至不同的鄉鎮,個別名詞都略有區別。在這分享幾個和土雞有關的新化土話。
毛雞在
剛出殼沒多久的雛雞,因為毛茸茸的而有此叫法。學士雞地的土雞就是從孵化24小時內的毛雞在開始養的。
尬子雞
尬子就是架子,是說土雞的骨架已經長成,羽毛也長齊了,這個時候兩個月左右大。所以尬子雞就是差不多兩個月大的青年雞。現在大部分家養土雞從尬子雞開始養,因為家裡一般沒有專門育雛的條件,毛雞在的成活率太低。
雞蘭、雞福
就是母雞。
雞公、雄雞
公雞,跟普通話差不多。
線雞
閹雞,把公雞閹割了就變成了線雞。為什麼說「」線「。因為我們這邊的老手藝就是用一根長長的的細線作工具閹雞,甚至可能全國許多地方都有這麼一種老手藝。如果沒有閹割乾淨(用土話說就是沒限突)就變成了許關雞(介於公雞與限雞之間)。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會把公雞閹割了。民間有這樣的講法,吃公雞可能會上火,所以就有了閹雞。(閹雞和雄雞肉質是有區別的,閹雞肉偏金黃,雄雞肉偏黑。不過雄雞肉口感更細膩)。
跳窟
土雞雖然被馴化了,依然保留有部分鳥類的習性。快要產蛋的時候,就喜歡往高處飛飛跳跳,跟鳥兒要築巢產卵類似。
綉窟
築窩,土雞產蛋期來之前會找好相對安全的地方做產蛋窩。認準一個地方,以後就會一直去那產蛋。(不過,如果土雞在認準的地方產了蛋被撿走後就不會再在原來的地方產蛋。現在學士雞地正面臨這種困境,導致蛋下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隱蔽。不知道在已經築過窩的地方再放入引蛋是否有效)。據觀察,將要下蛋的母雞會把稻草往自己身上弄,應該也是築巢的習性。
掀窟
下蛋前在窩裡先扒一扒,確認是否安全穩當。
土雞國
國,湖南方言,意思就是蛋。土雞國就是土雞蛋
算國
下蛋
叼窟國
引蛋,引導雞去下蛋的,一般用乒乓球或者模擬蛋替代。看到我家裡的產蛋窩裡放了個白色雪花膏小瓶子也可以。
拋雞福
抱雞婆,正在抱窩孵小雞的母雞。母雞看到自己在窩裡產了一定數量蛋之後,會抱窩孵小雞,所以「聰明」的人類就會把她們的蛋撿走,只留下一個叼窟國。
憑個人淺薄所知,整理了幾個我們大新化縣的方言,供了解一下。有知道更多的可以大膽留言告知。
--2018.02.17 學士雞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