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戰三方原:奇蹟與實力的對決
元龜3年12月22日(西元1573年1月25日),武田信玄率領大軍上洛,在接連攻克德川家數座城池並挑逗了德川家康之後,德川家康率領主力部隊尾隨其後進行追擊,下午時,鬥志昂揚的德川軍追上了武田的部隊,一場大戰就此展開。
戰鬥陣型
首先要說一下日本戰國時期的戰鬥方陣。不同於國內歷史上的排兵布陣,甚至還可以在戰鬥的過程中根據鼓聲和旗語實現變陣,日本戰國時期的陣型則完全沒有這麼靈活。
戰國時期的戰場更像是一塊塊的積木,每塊積木代表一個方陣,這個方陣中的大將往往是有封地的將領,方陣中的士兵大多是這個將領的私人武裝,或是臨時招募的民兵,方陣的人數和來源直接與將領有關。
如果這位將領的封地非常遼闊,糧食很多,那麼方陣內的人數就會很多,如果方陣內人數較少,則暗示出這位將領比較窮。例如某位主帥的左右先鋒大將,左先鋒將領率領近萬人的隊伍,而右先鋒將領可能只勉強湊出了幾十人,但在戰場之上,這近萬人的方陣與幾十人的方陣,他們的作用和地位是相同的。
日本在當時作戰的整體性不如中國那麼高,他們更加崇尚個人的武勇,很多時候完整的方陣都會碎成成一堆有組織的、小規模的無腦衝鋒。
再來說行軍軍隊編製的構成。戰國時還沒有後勤的概念,軍隊在行進的過程中,按照先後順序會分成前備、二之備、三之備、後備等等,每個「備」中都有各自專門運送糧草的軍隊,被稱為「荷馱眾」,可以理解為是只負責運輸不打仗的人。軍隊需要進行戰爭時,前備、二之備、三之備等就會開始布陣,而荷馱眾迅速脫離各備,單獨成編,一般會躲到本陣大將的後面,最高將領還要派一些部隊保護荷馱眾,防止後勤部隊與大將被偷襲。
所以,德川家康很可能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果斷採取背後偷襲的方式進行追擊。部隊在臨戰時由行軍陣型轉變為作戰陣型相當複雜,背後偷襲的計策一旦成功,按照正常的邏輯,武田信玄先要從隊伍中召集各個將領集合到一起,然後商量安排出布陣的方式,然後各個將領回到各自的部隊之後,開始集結各自的兵力向著目標地點移動,並妥善處理好後勤荷馱眾的保護工作,整套流程下來恐怕至少要一個小時。
這也可以說是三方原戰場的第一個奇蹟:德川家康認為自己能打贏。
不過可惜的是,他的對手是武田信玄。
魚鱗與鶴翼
德川軍隊在三方原追上了武田軍隊,地如其名,三方原是一片開闊的平原,德川家康趕到此地之後才發現,擅長騎兵的武田家早已經布好了陣,這個陣叫魚鱗陣。
魚鱗陣是一種中間突出,兩邊依次後排的進攻陣型,陣型類似於一個三角形,大將則位於這個三角形的底邊中心,整個陣型並非一個單純的密集陣型,而是由數百人左右為單位,編集成一個小的方陣,然後按梯次配置,如同魚鱗一般層層疊置,故名魚鱗陣。
德川家康也立即布陣迎戰,他選擇是鶴翼陣。鶴翼陣就像是仙鶴張開翅膀,形狀像一個「V」字,總大將通常在正中,擺這個陣型,通常先誘使對手會直接攻取大將本陣,然後本方兩翼的部隊進行收攏包抄。這種陣型對於各個部隊方陣的協同性要求很高,需要各個方陣的部隊進行密切的配合才可以,否則會使整場戰役陷入失敗的深淵。
在這裡,朋友們知道雙方各自的陣型即可,具體的一二三線人員安排,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孫子兵法上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德川家康的軍隊超過了武田軍隊的三分之一,不過他為何要採取包圍的陣型,這很令人費解。
少廢話,直接干
下午4點左右,戰鬥正式打響。按照當時的戰爭傳統,雙方布好陣型之後,就開啟嘴炮模式,無非是互相吹捧自己,順路問候一下對方的長輩們。
結果沒想到,武田的軍隊這邊剛剛罵完德川家康他爹,正要開始罵三河地區的人民,處於劣勢的德川軍隊氣不過,直接發動了進攻。石川數正的家臣外山正重率先開打,其他人紛紛跟上,見到這種情況,武田信玄立即下令全線進攻。
最先挨揍的是武田軍隊中的小山田隊,他們沒想到對方直接就打過來了,200多人瞬間潰散,然後石川隊開始和趕來救火的馬場信春廝打在一起,這時本多忠勝、大久保忠世、神原康政三隊趕來圍攻馬場信春,經過一陣圍毆之後,馬場信春撤退。
想必此時的德川家康是很興奮的,彷彿勝利已經近在眼前。但是很快,壞消息就接二連三的傳來:織田援軍中的平手泛秀被包圍了,其他織田家的將領瀧川一益、佐久間信盛等,看到這種情況,果斷選擇後撤。由於平手泛秀和德川家康的本陣距離很近,原本負責掩護荷馱隊的酒井忠次果斷前去救援。
此時,德川軍隊鶴翼陣的左翼和右翼都被牽制住了,德川家康看到「武田四名臣」之一的山縣昌景直奔自己本陣而來,家康不僅沒有畏懼,還率領親衛隊迎上去廝殺,結果不幸被打敗。隨後德川家康就發現,內藤昌豐、武田信豐的軍隊不知何時已經繞到了自己的背後,並且發動突擊。
至此,兵力較少而且非常分散的德川軍隊開始走向崩潰。德川家的眾多武將先後戰死,德川家康眼睜睜看著身邊的酒井忠次部隊被分割包圍,然後被擊潰。
空城計
三方原戰場上的第二大奇蹟:德川家康居然沒死。
德川家康並沒有完全被包圍,他果斷選擇逃跑,他身旁的大久保忠世一邊高喊著「別停!再逃!」一邊負責斷後。而濱松城的夏目吉信也率領幾十人來協助家康,並毫不猶豫的沖入武田軍中,此人毫無懸念的戰死了,不過他有個後代很出名,叫夏目漱石。
據說德川家康在逃跑的過程中,被嚇得大小便失禁,還推說是「味增醬」。
等到家康逃入濱松城的時候,差不多天也快黑了,於是他上演了一出空城計,命令大家把城門打開,點亮火把,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看到此種情況,追擊而來的山縣昌景不敢輕舉妄動,在一公里之外的犀之崖上駐紮,打算等第二天天亮之後再來攻城。
沒想到,天還沒亮,德川軍就動手了。大久保忠世悄悄的趕到犀之崖,然後用布搭了一座橋,至少看上去很像是橋,反正晚上也看不清楚。然後鐵炮齊鳴,喊殺聲驟起,武田軍以為德川軍隊偷襲,紛紛奪路而逃,看到「布橋」之後,毫不猶豫的就踏了上去,紛紛跌落懸崖。
第二天清晨,武田信玄舉辦了「首實檢大會」,簡單的說就是整理敵軍的人頭,然後靠著人頭來領獎賞。三方原合戰中共清點出1000多個首級,其中包括織田的愛將平手泛秀的。當織田信長看到了信玄送來的平手泛秀首級,信長很悲傷,然後又看到了平安無事的佐久間信盛,由此埋下了信盛以後的悲劇。
最大的奇蹟:信玄隕落
縱觀整個三方原的戰事,最大的奇蹟莫過於一代梟雄武田信玄的死亡,而且死得有點蹊蹺。
在首實檢大會上發完紅包之後,武田的軍隊繼續想西挺進,此時的德川家已經完全沒有了招架之力,武田信玄與織田信長兩大雄主之間的決戰眼看就要展開,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止這場對決了,德川家康已經做好了覺悟,織田信長也做好了準備,結果武田信玄卻突然不行了。
按照後世的說法,是肺結核病死的,也有人傳說是在進攻野田城的時候,被火槍擊中。總之,武田信玄的身體每況愈下,臨終時告訴後繼者武田勝賴,要他三年內不許發喪,而另一邊匆匆與織田家達成和解,武田軍隊回到了自己信濃的領地。
最倒霉的還是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他堅信織田包圍網可以幹掉信長,在得知武田信玄三方原戰勝的消息之後,立刻高舉大旗,公開對抗織田信長。結果等到的卻是武田軍隊的撤軍以及怒氣沖沖的織田信長。
天正元年7月,足利義昭被信長流放,室町幕府正式滅亡。
結語
不可否認,德川家康最終結束了兩百多年的混戰,開創了新的時代,但他的統一之路與司馬懿有很多相似之處:活得久,而且擅長忽悠。三方原之戰幾乎是德川家康唯一的一次充滿血性的、只靠自身實力的戰鬥。
在三方原之戰以前,家康抱上了信長的大腿,在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之後難免有些飄飄然,一次艱難的戰鬥之後,我們不懷疑德川家的戰鬥力,也不懷疑三河人民的忠誠,但實力證明了一切,奇蹟也許會發生,但實力遠比奇蹟更加重要。如果德川家康生活在現代,絕對是個搞傳銷的天才。
不知道為何,三方原之戰以後的德川家康基本就沒有什麼光彩的戰績了,無論是靠坑蒙拐騙取勝的關原合戰,還是用人數碾壓的大阪之戰,和三方原相比,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奇蹟更是徹底消失不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