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課堂中的隱性的霸權主義,你敢看么?

一節課堂上,含有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兩部分。顯性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明顯的課堂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那什麼是隱性教育呢?這次逗爸就來好好說說!我們這次只說課堂,不說學校層面的哦!

隱性教育最早提出的應該是芝加哥大學教育學家傑克遜提出的。傑克遜著有以教室集約性參與觀察為基礎的《班級生活》一書,通過藉助解釋學的方法,成功地對學校日常生活體驗的潛在性教育功能做出了結構性描述。

隱性教育最顯著的階段在小學至初中階段,他們在課堂上的時間要佔據九年中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就相當於把他們長時間關進一個「籠子」,籠子是學生們反反覆復重複同一種體驗的持久性場所。這個場所好似監獄、病院,但是監獄有刑滿釋放的時候、病院有健康痊癒的時候,但是課堂卻是要半輩子呆的地方。

在課堂的隱性學習中,學生們主要面臨的是老師的教學風格,好聽點叫教學風格,不好聽一點就是霸權主義。上課內容、上課時間、上課誰發言,學生們都無法選擇。甚至還要接受強行評價,譬如強行鼓掌、強行接受批評、強行接受分層、強行接受大數據分析等等。在課堂的長期霸權主義下,有些學生學會了否定、有些學會了反抗、有些學會了麻木、有些學會了迎合。通常情商高的學生就會迎合、個性率直的學生學會反抗、高智商低情商的則內心否定。最可怕的是有些學生 長時間受到課堂霸權主義的傷害,受心理緩衝機制過分保護自己,從而對霸權主義變得麻木。但是他們又不會調整心理緩衝,導致他們持續麻木,久而久之變成所謂的行規壞學生。課堂霸權主義促使學生們社會性早熟、促使磨平自己的個性。最諷刺的是,越是表面上好的課堂、霸權主義越是明顯,尤其是所謂的公開課、示範課。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讓他別那麼努力,輕鬆點進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後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裡面。」——這是台灣著名散文作家林清玄,在一次親子課堂上,給300多位學生家長分享的一個小秘密。電影<<無問西東>>火了,很多人從各種層面來分析這部電影。有篇搜狐文章讓我印象深刻,「真實的清北精英,大多像無問西東里的張果果一樣平凡」!能夠進入清華北大的精英,不都是班級前幾名的學生么?為什麼他們無法成為社會的精英?然而是7-17名的學生可以呢?

如果從隱性課堂教育的角度來講,尖子生受到的教育是失敗的呢?班級前列的孩子往往受到了霸權主義的過度保護,這部分學生往往情商高智商高,他們迎合著課堂上的霸權主義、享受著霸權主義賦予他們的優越感以及如山高般的壓力。相反中間偏上的孩子往往情商低智商高,面對課堂上的霸權主義,他們選擇內心默默否定,他們沒有尖子生那般的優厚待遇也就沒有對應的大壓力。他們在課堂中的壓力、焦慮都比較小,學習更輕鬆、自然學習力更持久、創新力更活潑。

更可怕的課堂霸權不是對學習行為的霸權,而是對客觀知識的霸權。教師的知識擁有絕度的正確性,教師自己組織的學習口訣就是科學理論,教師推薦的書籍就是好書,等等類似事件。在十年前,這樣的霸權主義還在清理之中,但是現在社會教育、網路教育如此發達,學生們基礎區別各異。會不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在網路上學到的正確知識卻在課堂里被霸權主義重新洗刷了一遍,變得更複雜或是變錯了?這是多麼可怕的現象!

推薦閱讀:

課堂規則舉例

TAG: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