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魔方誤區談中國教育

我想我很有資格談這兩個問題的原因是:我玩了5年魔方,更接受了15年的中國教育。

很多人都寫過中國教育,為什麼我還寫呢?

因為忍不住啊,因為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啊。

又恰巧在新的問題中回復了很多評論。

我今天要站在的一個位置,就是前人從未談過,但是能夠反應出中國教育的特點一個角度。

從魔方誤區談中國教育。

那普羅大眾對於魔方有哪些誤區呢?

誤區當然是很多的,因為大家不熟悉魔方,我總結了最為主要的兩點。

  1. 魔方必須自己獨立還原,靠公式那不叫什麼本事。
  2. 玩魔方,比速度這種事情沒啥意義,不值得做。

我們其實經常在生活中聽到這兩種說法。

我試著想了一下這兩種說法在教育中所對應的情況,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你得注意一下,為什麼前面我說這兩種說法反應的是中國教育的特點,而沒有隻說問題,因為我本身是帶著對於中國教育的肯定的。

好了,我想說這兩種不成熟的說法反應了我們非常注重:

  1. 原始創新
  2. 世俗意義

但是其實我們深究一下,會發現這兩件事是不那麼重要的。

首先是原始創新。

我們都知道,要在不藉助任何外力的情況下還原魔方,自己鑽研出公式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大多數人都能拼出一面,但是就我真實認識的人裡面,幾乎沒有自己研究出六面的。

我們要知道,魔方的發明者魯比克教授,在打亂了世界上第一個魔方之後,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還原魔方。

可見,原始創新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想要不藉助任何已有的研究成果,去在某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如果你做到了,你確實很了不起。我也從來不否認,如果你自己研究,確實比看公式有更多的樂趣。

但大多數研究,往往要不就與已有的還原體系高度重疊,要不就是誤入歧途無法復原。

我認為,我們鼓勵原始創新的同時,應該更加鼓勵的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也就是二次創新。

所謂二次創新,在學魔方的過程中,就是我先去背公式,先學會如何復原,然後我再去根據已有的知識突破規則帶給我的束縛。

我一直記得一個例子,說老師在黑板上花了一個圈:

中國小孩說:那是一個圓。外國小孩說:那是月亮,是太陽,是烙餅。

以此,我們推斷出外國小孩比中國小孩更具有創新意識。

但是月亮就一定比圓有創新意識么?月亮不是已經存在的東西么?這難道不就是人類已有知識體系的簡單再現么?

發散性思維只不過是創新能力中的一部分,沒有足夠知識體系支撐的發散性思維是不能取得實質性創新成果的。

民科不就是這麼來的嗎?一群非常有想像力但是知識結構顯然有問題的人編造出來的空中樓閣。

我們知道大多數普通人,沒這麼聰明,想不出魔方公式,所以我先告訴你一堆公式,給你提供一個研究方向。先讓你把魔方學會,把東西學到家。並告訴你,你想過的事情,別人做過了。再然後,其中聰明的人,自然會根據已有經驗,有方法論地進行創新。

從這一點來說,中國的基礎教育,相對是做得非常不錯的。

中國的高鐵技術主要來自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龐巴迪,但是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後,同樣能夠屹立於世界,你又能說這不是創新么?

你畢竟不是高斯歐拉、歐幾里德,能用別人已經構建好的體系去解決實際問題,已經是不錯的能力了。

其次是世俗意義。

我以前也很困惑:玩魔方到底有什麼意義?

後來我發現我在評價標準上就出錯了,我們不應該以意義去衡量我們的行為。

如果用意義來衡量,我們不難陷入一切事情皆無意義的犬儒怪圈。

但如果我們用改變去評價自己的行為,事情就會清晰很多。

是,玩魔方沒有意義,但是玩魔方有改變。

最起碼,我速度比原來快了,認識的人比原來多了。

著名魔友坡坡曾說:我們不是因為有意義而去做一件事,而是做得久了,沒有意義的事情也變得有意義了。

所以在意義和改變的關係中,改變應該是第一性的,意義是第二性的。

這就啟發我們,在引導學生的時候,我們要強調一種純粹的改變,或者說學習到新知識的樂趣,而非什麼功利性的意義。

學習本身是一件能夠帶給人長久幸福感的事情,因為知識的更新實際上也是人內心的更新。

而在這一點上,中國教育做得還是不夠。

所以我對於所有陷入這兩種誤區的朋友想說的就是:

我非常尊重你們原始創新的樂趣,但是你們必須承認你們大多數做不到。所以你們不能否認二次創新也是一種同等重要的創新方式。大多數普通人,在接受紮實的基礎教育後,能夠掌握更科學的創新的方法。同時,我也寄希望於我們所有人將正向改變先於功利性意義考慮,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這樣才能使教育教會人學習的作用得到更久的延續。


推薦閱讀:

關於最某某某魔方事件
N階魔方有幾個等價類?
電影《幸福來敲門》,男主角玩魔方。他至少要具備哪些思維、邏輯能力,才能無師自通(甚至不用紙、筆等任何工具)?
如何評價魔友林愷俊?

TAG:魔方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