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蔡凱龍: 現金貸監管如何避免"一刀切"

」這次真的來了」,現金貸從業者心中充滿了不安,彷彿聽到監管當局磨刀霍霍的聲音。

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雖然該通知針對的是網路小貸的牌照,但一紙「特急」文件,仍在業內引發較大反響。業界普遍認為,這是監管層對現金貸開出的第一槍。

自今年4月17日,監管部門發出《關於開展「現金貸」業務活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起,對現金貸嚴管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然而只聽打雷不見下雨,監管部門並未出台任何針對現金貸的具體規範。而如今,政策眼看就要落地。

11月23日上午央行、銀監會網路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參會人士對媒體表示,監管層已明確表態,不會「一刀切」清理整頓現金貸平台。

消息一出,相關平台包括現金貸企業、網貸小貸公司、P2P公司和消費貸公司,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下了一半。但是另一半還懸著:監管部門要如何才能避免一刀切?監管部門如何「管好」現金貸,而不是單純「管住」,甚至「管死」?

業界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管好現金貸和管住現金貸,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卻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一份紅頭文件的禁令,就能輕易管住甚至管死現金貸。相比之下,如何管好現金貸從來就不是一件易事。因為現金貸一直飽受爭議。

嚴格意義上的現金貸,屬於短期小額無信用的現金借貸。這種需求自古有之。但是由於其額度低、成本高、分散等特點,傳統金融機構無法給予滿足。現金貸大都非陽光化,甚至在很長一段時期,都和民間高利貸有著若即若離的聯繫,因此遊離在輿論和監管的視線之外。直到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出現,讓這些需求可以通過如雨後春筍冒出的現金貸公司,而浮出水面,並在中國快速發展,形成一定規模。

10月份趣店高調于海外上市,是現金貸發展的標誌性事件,從此引發全社會上下共同關注。在媒體和專家鋪天蓋地的報道和評論下,現金貸的陰暗面被頻頻曝光:利率畸高,暴力催收,借款人多重借貸甚至被騙入債務陷阱等。民眾對此深惡痛絕,監管層對此憂心忡忡。

事實上,現金貸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它是普惠金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於中國金融服務覆蓋率不高,有著數以億計沒有信用紀錄的人群,他們產生的無場景的短期小額現金借貸需求,只能通過現金貸來滿足。根據網貸之家11月份數據,中國市場上目前有2693家現金貸企業,現金貸行業在短短3年內已達萬億規模,反映出現金貸背後巨大的社會需求。也正因為現金貸有普惠金融積極的一面,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禁止現金貸。

擺在監管部門面前是一道難題,現金貸必須要管,但是如何才能管好?監管部門避免一刀切是共識,但是要怎麼切呢?無非解決三個關鍵問題:切向誰,切哪裡,切多深。

首先,要切向誰

「切向誰」,回答的是現金貸監管的對象問題。這個問題尤為關鍵,因為現金貸的外延廣,從事現金貸的企業多種多樣,若沒有明確的界定,難免傷及無辜,監管政策的實施也容易受阻,不利於聚焦解決現金貸亂象。

廣義的現金貸既包括純信用現金貸款和非信用超短期現金貸款。

純信用現金貸款包括期限靈活的現金貸和中期現金貸。發起主體為傳統銀行、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電商、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公司,他們一般把純信用現金貸當成附加金融增值服務,結合場景推送給自身已有的客戶。在風控、產品設置、收費和利率定價上比較規範,極少存在暴力催收問題。

非信用超短期現金貸款即我們常說的現金貸(以下稱「狹義現金貸」),期限從7天到1個月不等,額度在3000元以下,發起主體為純網路借貸平台,以現金貸為主營,通過線上自有渠道或者導流獲客,整體上風控較弱,收費不透明,利率偏高,存在暴利催收問題。

相比之下,非信用超短期現金貸才是此次監管的對象,純信用現金貸相對而言比較規範,不應該受到無辜牽連。

但是很多企業,比如P2P、網路小貸等,既從事信用或者抵押貸款業務,又從事現金貸業務。該如何區分對待呢?中央第五次金融工作會議中提出的「功能監管,行為監管」原則此時就派上用場了。按照企業實際的功能和行為,而不是按照其機構屬性進行監管。不管是P2P還是網路小貸,抑或是其他企業,只要從事狹義現金貸業務,都要納入現金貸監管。同時,對現金貸的監管,不對機構的非現金貸業務產生影響。涇渭分明,有理有據。

由於監管部門對現金貸的第一槍是從暫停網路小貸牌照發放開始的,市場傳言監管部門將限制網路小貸業務,甚至取消網路小貸的跨區功能。沒有互聯網跨區功能,還能叫「網路」小貸嗎?網路小貸的互聯網跨區功能,是互聯網金融和小貸公司,目前唯一合法跨區放貸的途徑,從誕生到現在,一直對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如今現金貸借網路小貸牌照經營,若取消其互聯網功能,則難免因噎廢食,不僅不利於對現金貸的監管,也不利於支持創新,違背中央對監管提出的要求和指導思想,最終導致回到機構監管的傳統老路上去。

其次,切哪裡

切哪裡,指的是在確定監管對象是狹義現金貸,而且採用功能監管為指導的原則下,哪些現金貸企業的行為需要監管。

首先,規範市場准入。目前現金貸行業准入門檻太低,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是造成各種亂象的根本原因。參考P2P實行備案制,或者更加嚴苛的牌照制,將能大幅改善現金貸行業的現狀。

其次,杜絕債務陷阱。屢見不鮮的是,現金貸企業以虛假信息或者誘惑性廣告,誘導沒有償還能力的借款者貸款,導致借款人陷入債務陷阱,甚至拆東牆補西牆,陷入多重貸款的困境無力自拔。這是赤裸裸的欺詐,不僅在道義上該譴責,而且要用法律來規範。需要規範企業進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充分的合格借款人審查。赫赫有名的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於今年10月推出現金貸監管法案,重點就是治理現金貸的債務陷阱。其很多舉措,特別是其如何全面系統地界定合格借款人的標準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最後,嚴禁暴力催收。這是現金貸負面社會影響的集中爆發點。嚴格規範現金貸的合法催收範圍、時間、場景,提供個人舉報和申訴渠道,重罰違規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暴力催收問題。

是否對現金貸的資金來源進行規定?這是個眾說紛紜的話題。現金貸的資金來源有三類:實力雄厚的平台依靠自有資金,但是這樣的企業實屬鳳毛麟角;大品牌可以通過ABS(資產證券化)到金融市場直接融資。資產證券化融資的標的物是經過層層嚴格挑選的資產,從國內外歷史數據可以看出其風險相對較小,亦是國家鼓勵的直接融資方式,可是只有少數大品牌公司有資格做到。 而第三類,是現金貸企業大多使用的助貸模式,也是是風險和回報共同承擔模式。

按照與現金貸企業合作的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由高到低,助貸模式可以分3種:第一種,純技術助貸模式,即企業純粹提供風控技術和獲客服務,只收取技術和獲客通道使用費,現金貸的回報和風險由金融機構承擔,這種現金貸企業更像一個純技術輸出公司,沒有任何金融屬性,自然沒有任何金融風險;第二種,聯合放貸模式,現金貸企業提供小部分資金,金融機構提供大部分資金,共同風控,風險和回報按資金比例承擔;第三種,保證金模式,現金貸企業進行獲客及風控,金融機構作為資金方與平台約定利率,現金貸企業繳納抵押保證金,如出現不良貸款,保證金將被用來兜底。對金融機構來說,這更像是固定收益的貸款。

以目前的行業亂象,資金來源看起來有必要做適當監管。可是,行業亂象的根源不在於資金來源。如果已經解決市場准入、杜絕債務陷阱、禁止暴力催收問題後,行業得到整頓變得健康,對資金來源的限制還真的有必要嗎?相對傳統金融業務,現金貸的體量非常小,其金融風險的外溢性有限,更多風險集中在社會和道德層面,以及對金融消費者的傷害上。 這些都不是可以通過資金來源限制解決的。尤其是助貸模式作為現金貸主流資金來源,體現出「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原則,符合當今大資管時代打破「剛性兌付」的大潮,監管更加應該支持而不是打壓。

最後一個最具爭議的話題,非利率莫屬。監管應該設定最高年化利率,但是不應該是36%。年化利率36%作為一條紅線,源於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里,對民間借貸24%以下支持、36%以上不予保護的規定。顯然,高法出台這個規定是針對普通借款。因為任何了解並考察過現金貸企業的人都明白,狹義的現金貸,即無信用無場景超短期小額度現金借貸,由於額度小,期限短,費用和風險高,36%利率是根本無法覆蓋成本的。除非企業變著花樣走歪路,比如用砍頭息,或收取利息以外的費用等。

實際上,目前市場上狹義的現金貸,綜合利率在100%到200%之間,卻照樣能被大眾所接受,原因何在?因為消費者在如此短期小額借款中,更加看重綜合支出總利息而不是不切實際的年化利率。即使我們把眼光投向海外,在那些對金融消費者保護周全的國家,也未出現對現金貸規定如此不符合現實的低利率的條文。這些國家的現金利率最高限制在200%-300% 之間。不是這些國家的監管機構不作為,而是他們知道,年化利率在現金貸行業失去其衡量的意義,如果強行設定如此低的現金貸利率,反而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擠走企業,形成市場真空,有短期救急的消費者陷入無處借錢的困境,只能求助於高利貸。

如今很多現金貸企業迫於壓力自動把產品利率降低到24%,好似符合規定。其實本質上是基本放棄狹義的現金貸市場,轉向廣義現金貸市場,和銀行、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電商、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公司搶奪優質客戶。好在這個市場目前尚未飽和,因此還能容納現金貸公司,讓其以挖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維繫一定的狹義現金貸市場,但這絕非長久之計。完全退出該市場是企業必然的選擇。倘若中國的企業能36%以下不虧本運營現金貸,那豈不是證明全世界的其他國家政府法律保護他國企業發放高利貸?

最終,苦的是信用不好、需要短期現金周轉的消費者,樂的是高利貸者。監管無形中幫助高利貸奪回失去的市場,這豈不是令仇者快親者痛?如果所有問題的根源在高法的規定,為什麼不請高法明確該利率規定的範圍,溯本清源?(篇幅有限,關於現金貸利率監管討論,詳見筆者5月發表於FT中文網的「以高利率否定現金貸是共輸行為「一文。)

最後,切多深

除了監管對象、監管範圍,還有監管尺度的問題,即監管這把刀,要切多深。可以大刀闊斧,刀刀見血,也可以精雕細琢,循序漸進。兩種方式沒有優劣之分,只有時機是否成熟之別。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就在今年10月大刀闊斧對現金貸開刀。在經過5年精心研究準備,收取了100萬份意見的基礎上,出台厚達1960頁的監管法案。而我國現金貸發展才短短3年,監管層對現金貸的高度關注,也不過半年,對於如此有爭議和多面的現金貸,還需要更多研究,聽取多方意見,出台的監管力度不宜過大,更忌簡單粗暴,精雕細琢、循序漸進也許更加適合。

互聯網思維有一條叫唯快不破,於跑動中前進。對現金貸的監管也可採用這種思維,在變化中摸索,動態監管,先出台大家有共識的規範,對於較大爭議,可以再更深入研究和討論的方面,還需取得多方共識後再謹慎出手。

監管這把刀,除了切向現金貸,是否也該把刀口反轉,做些自我解剖。比如現金貸的頑疾多頭借貸,它直接增加現金貸的壞賬率,傳播並擴大風險,現金貸企業對此深惡痛絕,卻因為央行徵信系統不對非正規金融機構開放,因此也無計可施。又比如,監管方沒有及時提供途徑和渠道讓現金貸企業申請對應的備案或者牌照,解決其身份問題,因此現金貸企業爭先恐後地申請網路小貸,導致網路小貸牌照水漲船高,很多囤積、炒作牌照現象屢禁不止。幸好此次對現金貸的整頓,應該能解決現金貸遺留至今的身份難題。

治大國如蒸小鮮,監管也好比用刀之道。而用刀高手,非庖丁莫屬。庖丁解牛後,文惠君問他技術為什麼高明到這個程度。庖丁說:「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需要對牛身體結構瞭然於胸,下刀准,而且力度恰到好處,才能達到遊刃有餘的最高境界。

(附:寫此文時,微信群里一位市金融局領導號召大家」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支持對現金貸的治理整頓,可見監管層為此操碎了心,給監管層為人民負責任的態度點贊。作為旁觀者,謹以此文,支持監管對現金貸的治理整頓。)

推薦閱讀:

如果時光倒流,現金貸的命運會不同嗎?
這款新產品能讓你失掉一套房
現金貸讓一批互金公司起死回生,但不久後或許會引發行業地震
P2P備案終於落地,現金貸監管還遙遠嗎?
辭職"沙皇"懟上總統,美國現金貸監管恐生變

TAG:現金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