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口香糖」:古人如何去除不良口氣?

我們現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口香糖,是以天然樹膠或甘油樹脂為膠體的基礎,加入糖漿、薄荷、甜味劑等調和壓制而成,人們放入口中嚼咬,可以用來清新口氣。

那麼古人是如何去除不良口氣的呢?我們的老祖宗古人想了很多妙方,其中一個就是口銜「雞舌香」。

東漢恆帝時,有侍中名刁存。年長,有口臭,恆帝不勝其擾。一日,恆帝賜給老臣子一個狀如釘子的東西,讓他含到嘴裡。刁存放進嘴裡,感覺味辛刺口以為是毒藥,不敢咽下,匆忙回家與家人訣別。恰好,此時一位好友來訪,覺此事蹊蹺,讓刁存把此物吐出來看看,哪知濃香撲鼻。好友認出其並非毒藥,而是一枚上等的「雞舌香」。虛驚一場,遂成笑談。而後,朝廷官員面見皇帝時,口含「雞舌香」已經成為了一時風氣。

《三曹集》中《魏武帝文集》里有這樣的故事。三國時期,一代梟雄曹操有次將雞舌香精心包裝起來,並修書一封寫道「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難道諸葛亮有口臭,曹操送此物給他去口臭?這不是明顯的諷刺嗎!其實,曹操是在挖劉備的牆角,向諸葛亮表白,希望你我二人都能夠口銜雞舌香,在同一個朝廷里,面向天子奏事。

到了唐朝,雞舌香更為普遍。據孔平仲 《孔氏談苑錄》記載,唐朝三省六部的官員們去見皇帝,嘴裡都要含上雞舌香,以免因口氣不佳給皇帝留下壞印象,影響仕途。相傳,唐代著名的宮廷詩人宋之問在武則天掌權時曾充任文學侍從,他自恃長像儀錶堂堂,又滿腹詩文,理應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可事與願違:武則天一直對他避而遠之。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寫了一首詩呈給武則天以期得到重視,誰知武則天讀後對一近臣說:「宋卿哪方面都不錯,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聞之羞愧無比,從此之後,人們就經常看見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那時,口含雞舌香已經成為在朝為官的代名詞。

白居易有詩云:「對秉鵝毛筆,俱含雞舌香」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鵝毛筆是古代的硬筆之一,常見於朝廷翰林院和士大夫階層,用於迅速抄錄文書。敦煌發現的文獻中就有2萬多頁是用硬筆書寫。詩意就是說,你我一起在朝廷做事,侍弄文書,面見天子。詩人和凝也寫過:「明庭轉制渾無事,朝下空餘雞舌香。」朝廷都沒啥事了,百官就顯得空無聊賴了。

到明清之後,口含雞舌香以避口臭、增芳香,已成為朝臣和士大夫們的日常之事。至於文人雅士以香贈友,更是常見禮節。

說了這麼多,在古代大名鼎鼎的「雞舌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它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丁香。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藥,由於其形狀像釘子、有強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的西漢古屍手中就曾握有丁香。

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 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潰瘍有一定的良效。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療口臭的方法現今仍可用之,說它是古代人的「口香糖」應該不是言過其實吧。

推薦閱讀:

口臭如何解決?
如何頑固性口臭?
口臭的原因和貪腐一樣一樣的?

TAG:去口臭 | 科普 | 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