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認知】主動寫作和「被動」寫作

被動寫作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一個名詞。最近兩天在整理編輯上次月光沙龍的錄音文稿。為了儘快的交付給大家,我在訊飛聽見上購買了在線錄音轉文字的服務。轉換速度確實很快,不到十分鐘,所有的音頻就轉換完了。而且轉換完了之後,訊飛還提供了另外一個很貼心的功能,你點擊轉換完之後的文字會播放這段文字對應的音頻。然後對於一些翻譯不太準確的地方,可以直接點擊這些文字進行修改。本以為有了這麼貼心和高效的工具之後,兩三個小時就能把文稿給搞定。但最後實際花的時間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因為嘉賓發言的習慣和錄音的距離問題,有些句子怎麼聽也聽不清楚,你要反覆的去聽,然後反覆的去猜測。這個部分在整個文稿中大概不到20%的比例,但卻消耗了90%以上的時間進行校對。結果是我自己的演講錄音,我自己花了半天時間,還沒有搞定。這個時候其實挺懊惱的,覺得自己效率怎麼這麼低?有這半天時間自己寫一篇文章也寫完了。

接下來是整理其他人演講的內容,把自己的錄音文字放在最前面干,也就是想著這個最容易。有了第一個不順暢的體驗之後,接下來就想著這後面的肯定更難。因為要出門,就把訊飛轉換的草稿直接放在簡書裡面,然後坐在地鐵上方便進行編輯。本想著是對,一些語氣詞多餘的,段落進行刪減。然後回來對著電腦再進行精確的校對。最開始的想法其實是想把地鐵上這個閑余時間利用開,然後結合電腦進行完整的編輯。在地鐵上編輯的過程中,我開始發現其實有些段落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人在演講的時候,思維是需要一個過渡,起承轉合,那麼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大量的低價值信息或者是無用信息。但是你在聽演講的時候感受不到,如果轉換成書面文字,這樣讀起來就比較痛苦。所以這些無用的過渡段落,沒有必要做精確的校對,直接刪除掉就好了。

訊飛聽見語音轉文字服務

另外對於有些語句,中間有些詞識別的不準確,但是我完全可以通過上下文,而不必要藉助語音來,卻把這句話的意思表達是和原文一致的。然後我在沒有語音作為校對材料的情況下,修改了大量的語句。

重新思考什麼是編輯?

還有一些識別比較準確的段落,但是這個段落裡面基本沒有什麼信息增量。和上下文也沒有什麼關係。我嘗試直接把這個段落刪除掉,然後發現對整個文章也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嘗到了做減法的好處,我開始反思自己做編輯的方法是不是出了問題?做編輯的目的是什麼?在完整性和簡練性之間如何平衡?在交付率和準確率之間,哪個優先?不用語音作為校對材料行不行?

落入高效工具帶來的整體低效

首先陷入到工具中逐字逐句的進行校對,求準確率。其實這不是編輯的目的,編輯的目的是要再現文章的主要意思。把口頭的語言轉換成一個書面化的語言。那麼口頭語言中多餘的部分就必須要刪掉。另外有些部分還要進行一些必要的銜接。那就沒有必要拘泥於局部的字句,首先從整篇演講的架構入手:文章要表達哪幾個主要的意思?然後從段落入手:這些段落分別對應演講的哪一個板塊?是不是有多餘的部分?如何通過最精鍊的方式呈現出來,降低讀者的閱讀時間?最後才是字句的校對:是不是有一音多詞,有翻譯錯誤的地方?不必要的語氣詞是否刪掉?

意識到這些問題之後,我開始放棄通過語音進行逐字逐句的校對。直接把轉換後的草稿放在簡書裡面,通過手機進行編輯。手機屏幕小有一個好處就是,相對來說視覺比較聚焦。而電腦的屏幕太大,通過滑鼠點擊進行操作的時候反而比較慢。有一篇17000多字的草稿,我刪除掉不必要的部分之後,大概還剩8000多字。然後才8000多隻,我再精簡了部分之後,大概還剩4000多字,這樣對4000多字進行字句的校對,工作量就少了很多。雖然這個演講不是我自己的,內容相對來說我也不太熟悉。但是整個的編輯過程所用的時間大概不到我自己第一次編輯的1/3。

編輯的「術與道」

這兩次很明顯的對比,讓我意識到做一件事情,有時候往往很容易陷入到工具層面的「術」中,反失其「道」。工具表面意義上的高效,反而帶來整個交付結果的低效。

另外我原本以為做編輯就會比自己寫作要快很多,因為已經基本寫好了嘛,不就是修修補補。但實際上恰恰相反,自己半天的時間可以寫出遠超過所編輯文字的內容。我在想為什麼是這樣?編輯是一種被動寫作,整個的內容在大腦裡面其實是沒有夠勾勒的,而且為了和原作者保持一致,其實是有很多束縛的,這個修修補補的過程中,其實需要大量的思考。

但是主動寫作的過程中,其實「修修補補」的過程,也就是已經在大腦中提前完成了。作為輸出的內容,其實已經是上下文基本邏輯自洽的。是作為一種意識流輸出出來,是把大腦已經加工好的內容展現出來。

我們自以為的事情往往會騙過我們自己。想當然這件事情不可取,切記切記。很多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了之後才知道,多動手,多總結,多進行元認知升級。

元認知

推薦閱讀:

醫學英語中常用帶 「a」的表達
【認知升級】·第七天|談寫作,如何成為合格的作者
讓你文章火爆的內容寫作框架,如何讓你的粉絲愛上你寫的文章?
撰寫領導講話須「投其所好」

TAG:寫作技巧 | 文字編輯 | 元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