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商品近8成沒便宜,部分商品價格不降反升,如何看待商家的這種把戲?
03-03
雙十一作為我們電商平台每年聲勢最浩大的節日,往往會提前一個月就開始進行預熱,各大平台的價格戰打得也是不亦樂乎。但舉辦的時間長了,消費者就會發現其中的一些小秘密,很多時候他們在雙十一當天或活動前後買回來的產品其實並沒有多麼低,並且據調查顯示「雙11」商品近8成沒便宜,部分商品價格不降反升。那麼該怎麼看待商家在雙十一這種大型促銷節日中的小把戲那?
其實每年「雙11」,平台和商家先漲價後降價的玩法已然成為行業潛規則,但真正執行的處罰案例仍是少數。而且先漲價後降價並不等於違反了價格監管的相關規定,只有在誇大促銷力度、虛構原價等情況下,才可能會面臨處罰。此外,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相關規定和實際市場表現中,避免不了所謂的灰色地帶。
舉例來說,在網購商品時,經常能看到在某一件商品的正式售價旁會標有「參考價」、「出廠價」、「櫃檯價」等類似商品原價含義的字樣,前者顯示的標價會低於後者,兩相對比,會讓消費者產生該商品遠低於平常價格的認知,從而刺激消費者下單。
部分平台和商家複雜的價格表示方式和促銷規則,降低了消費者的網購消費體驗。在調查體驗中發現,部分促銷活動徒有其表,消費者難得實惠,主要問題包括:部分預售商品在預售期間定金隨意改變,預售商品價格反而要高出11月11日價格;還有部分商品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給消費者造成折扣力度大的假象,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俗話說無奸不商,我們普通消費者在購買前還是要多一份理智的,不能盲目地跟隨潮流,不管是過什麼節官方宣傳地有多大的促銷力度,明裡暗裡地肯定還是會賺消費者的錢,我們在學會能在大潮流中堅守著自我,不要被商家的一些小把戲所迷惑,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