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特色麵食
本篇文章是對山西家常特色麵食的展示與簡略介紹,共14種麵食。本次麵食介紹不包含常見麵食(手擀麵、拉麵等)、面類小吃(涼粉等)、面點(稍賣等)、面類乾糧(饃饃餅子等)、面類炸食(麻花等)。
第一次在知乎發文章,出發點是希望不管哪裡人提到山西想到的不只是煤和煤老闆,而是具有"世界麵食之根"之稱的山西。不適之處望提出,有感興趣的朋友我們也可以交流,感謝!
說明:題圖來自百度搜索,文字內容部分源自網路,附圖來自今年暑假家裡做的麵食。
- 疙瘩拌湯(麵粉成團、加入蔥蒜、骨湯、西紅柿等調味)
這是我最愛的病號飯。今年放假回家前生病,到家喝到媽媽做的拌湯,就感覺病好一半!
- 剔尖(講究面的和法和工具的特殊)
剔尖,又稱撥魚、剔撥股。剔尖兩端細長,中間部分稍寬厚,白細光滑,軟而有筋,澆上澆頭,再配以調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剔尖要在特製的鐵板上用特製的鐵筷來剔。
- 刀削麵(最出名的山西麵食,不多做介紹)
我最愛油潑刀削麵,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面一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再加上平遙牛肉,更是美味!
- 太原打滷麵(手擀麵,骨湯、黃花菜、木耳、腐竹、韭黃、蝦米、香菇鹵)
- 不爛子(將蔬菜如土豆、茄子、豆角拌入麵粉,攪拌均勻後上籠蒸熟)
說明:因為豆角不爛子不夠美觀,所以特從網上找到一張土豆不爛子圖片。僅此一張非原創
- 燜面(流行較廣,不多做介紹)
- 沾片子(又稱蘸尖尖、拖葉子,蘸片子,是一種以各種蔬菜蘸面煮食的漢族特色麵食小吃。是太原市清徐縣的特產)
家裡吃的比較少,沾的不是很好看,見諒見諒~
- 河撈麵(在不同的地方名稱有些不大一樣,有叫河撈麵的,有叫床子面的,有叫餄餎面的,還有叫壓河撈或叫軋河撈的。河撈麵比撥魚面硬,比刀削麵要軟,食感滑溜柔軟,自有妙處。河撈麵結構緊密、粗細均勻、長度適宜、筋柔利口。是美味的麵食。)
- 擦圪斗(屬軟面類。口感柔軟、光滑,易於消化。)
- 抿圪斗(陽泉麵食,類似於流傳範圍較廣的擦圪斗)
- 貓耳朵(因形似貓耳故名。在中國華北地區,貓耳朵大多像其他麵食一樣作為主食,而在南方地區多作為點心和小吃食用。)
- 揪片(用手往下揪成片狀的麵食)
圖片是我最愛吃的揪片羊湯麵。
- 撒(陽泉人的最愛。「撒」是將泡入水中的小米、南瓜、紅薯用慢火熬製成粥,再將玉米面均勻撒入鍋中,用勺子輕輕順時針攪拌即可關火。香甜的「撒」和爽口的土豆絲、芥根絲,洋姜鹹菜搭餐,很是美味。)
這是陽泉人最愛的早餐,姥姥姥爺的老家是陽泉,這次是姥姥做的撒。
- 莜麵(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麵粉製成,如莜麵栲栳栳。莜麵中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和藥物成份,可以治療和預防多種疾病。)
最後想為大家介紹一道山西名菜,過油肉(裡脊,雞蛋,料酒等調味後過油,再炒入洋蔥、黑木耳、蒜薹)
過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漢族傳統菜肴,起源於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後來傳到太原一帶民間,再逐漸傳播至山西其他地區。"過油肉"在江蘇、上海和浙江地區都有,而山西過油肉從選料到製作上都與眾不同,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容。
我想每一個山西人都對面情有獨鍾,山西麵食300種,家家戶戶基本每天多會吃那麼三四種。作為一個在外上學的大學生,總會在學校附近找到各種好吃的麵食,會和山西老鄉分享。這是割捨不斷的鄉愁,也是對家鄉思念的寄託。
世界麵食看中國,中國麵食看山西。我想,最好的傳承不應只局限於父母子女之間,也應該讓對他感興趣的人了解。
最後,特別感謝姥姥和爸爸媽媽對我的想法的支持。特別提到一下,家裡平常吃莜麵只吃條狀,這次為了拍照,媽媽特意現學做了莜麵栲栳栳(確實很難)。感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