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婕洛說】自殺的海明威也曾寫下看懂人生的《老人與海》

如果有耐心看完這篇文章,

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然,我不是汪峰。

首先他聲明要做一個風趣又智慧的老頭,

看所有最新的摔跤手、馬球手、單車手、模特、

鬥牛士、畫家、飛行員、咖啡館、國際名妓、

飯店、陳年老酒和新聞辭彙;

他要給他的朋友們寫信並收到回信,

他希望八十五歲時候,做愛依然一流;

他不會只坐在公園的長椅子上,

而是會沿著公園的小路邊散步邊喂鴿子;

他表示不會留長鬍子、永遠不會去看尼亞加拉瀑布,

一定要去參加賽馬,為自己組建一支年輕的球隊。

1961年7 月 2 日,海明威因為不堪疾病折磨,

精神極度抑鬱的情況下,對著自己的太陽穴開了兩槍。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於

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

兒時的他喜歡讀書、聽故事、模仿不同的人物,

他沒有如母親所願從音樂方向發展,

而是承襲了父親的興趣,

如打獵、釣魚、在森林和湖泊中露營等。

這些興趣愛好讓海明威熱愛大自然,

也伴隨了他的一生,

並融入了他的作品當中。

然而在開篇海明威那份老年聲明中,

我們卻再沒看到這些非常自我的愛好。

相信若非文學愛好者,

很多人知道海明威是因為《老人與海》。

這是海明威被評價最高的作品。

但在這部作品裡,

我們似乎看不到海明威在一戰時毅然參加美國軍事,

作為紅十字會救傷隊救護車司機奔赴前線,

並因此重傷接受十二次手術的經歷;

也看不到西班牙內戰爆發,

他先是捐款數萬美元購買救護車輛,全力支援西班牙人民。

而後又參加了「國際縱隊」,

拿起武器與佛朗哥叛軍作戰的經歷。

同樣,看不到他在二戰時,

駕駛著自己38英尺長的漁船參加了反潛行動,

協助美國海軍在加勒比海巡邏搜尋德軍潛水艇。

帶著5毫米口徑衝鋒槍、一些手雷和自製的炸彈,

海明威開始了自己的「獵潛行動」的經歷。

更沒有他曾經是蘇聯克格勃間諜,

代號:阿爾戈的經歷。

但是,這部寫于海明威晚年的著作,

恰恰是他一生感悟的結晶。

《老人與海》這部作品,

除了延續了海明威「冰山原則」的寫作方式,

即通過簡潔的文字讓讀者憑藉自己的經驗和想像

去填充和參與之外,

海明威想表達的是關於人的本質。

在《老人與海》中,老漁夫聖地亞哥是一個孤獨的老漁夫。

他只有一個朋友,就是小男孩馬諾林。

聖地亞哥在84天沒有打到魚之後,

只有馬諾林沒有嘲笑他。

然而聖地亞哥依然相信自己能捕到大魚。

如果這個故事只是按照聖地亞哥單獨出海,

幾經辛苦才捕獲到了大馬林魚,

然後順利回歸,狠狠地扇了嘲笑他的人一巴掌,

那這僅僅只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但是,海明威沒有讓劇情如此發展。

而這個故事的核心其實是在聖地亞哥遇到大馬林魚之後。

聖地亞哥直到航行到大海的遠處才遇上了大馬林魚。

這是他的機會,證明自己的機會。

任何人在這種機會出現的時候都不會輕易放棄。

但機會永遠伴隨著挑戰。

常言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但是,現實中應該加上後半句:

「但不會讓人做好所有準備去迎接他。」

同樣,大馬林魚雖然出現,

但也不會輕易讓聖地亞哥把它帶走。

於是老人與魚之間纏鬥了幾天。

海明威沒有去描述聖地亞哥的身體狀況和心情,

而是借聖地亞哥之口說,

「一定要記得吃沙丁魚。」

「不管你多麼不想吃,天亮後一定要把沙丁魚吃掉。」

「必須在沙丁魚腐化之前把它吃掉。」

聖地亞哥的心態和身體狀態立刻被讀者所了解。

而恰恰是這樣的敘述,

更加指明了人面對機會時,除了奮力的拼搏,

還不得不接受讓自己噁心的事情,

以維持繼續拼搏的能量。

當然,或者說成吃苦更容易讓人接受。

聖地亞哥最後還是戰勝了大馬林魚。

但是正如林夕所寫的《夕陽無限好》

中的歌詞「高峰的快感剎那失憾」。

聖地亞哥從收穫的高峰,突然跌路式地開始傷感。

他說:「你原來是條完整的魚。

很抱歉我出海太遠了。

我把你我都毀了。」

為何會這樣?

林夕這樣寫「本想去憑愛去換最燦爛一生,

想不到長吻帶來更永恆傷感。」

面對機會的人拼盡一切去換回所想所要,

而當真正擁有了過後,

才會發現其實得到的並不能真的讓自己更快樂,

甚至,這遠遠沒有在拼搏的時候那麼有意思。

此刻的聖地亞哥即便拖著這條已死的大魚回家,

那些嘲笑他的人或許會閉嘴,甚至讚美。

但是,他得到的也僅僅如此。

他會因此比從前富有並且更快樂嗎?

可能在尋找大魚的時候他覺得會,

而當大魚死在他面前的時候,

他又突然明白並不會。

但是,如果不會,那他那麼拚命是為了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

海明威在聖地亞哥釣到大馬林魚的時候,

已經留下了伏筆:

「它選擇的是待在黑暗的深水裡,

遠遠地避開一切圈套、羅網和詭計。

我選擇的是趕到誰也沒有到過的地方去找它。

到世界上沒人去過的地方。」

所以聖地亞哥覺得錯在自己「出海太遠了」。

聖地亞哥帶著收穫的失落返航,

但故事還沒有結束。

因為鯊魚群出現了。

這是海明威又一個巧妙的設計,

如果讀者理解聖地亞哥的失落,

可能會說那就把大馬林魚給鯊魚不就完。

如果讀者不理解聖地亞哥的失落,

那會認為聖地亞哥與鯊魚群拚命是自然而然。

但其實,海明威之所以安排鯊魚群在聖地亞哥失落之後出現,

是因為此時聖地亞哥對鯊魚群的對抗,

正是人的勇敢捍衛自己的本能。

如果沒有這種本能,聖地亞哥不會遠航。

因此即便他發現自己並沒有因為捕獲大魚所以感到快樂,

但他也不允許鯊魚群搶奪他的辛苦所得。

這就好比一個出征的戰士出征之前雄心萬丈,

而經歷了戰鬥之後明白了戰鬥的殘酷和黑暗,

他開始反思為何要去參與這些沒有意義的戰鬥。

但是,一旦敵人侵佔了自己的家園,

戰士的鬥志又被激起,又會奮不顧身地投入戰鬥。

所以,馬雲說他後悔創業,後悔把阿里巴巴做到那麼大。

你不要以為他真的要退休了。

最後,聖地亞哥拖著大馬林魚的白骨回到家鄉。

一番遠航和大戰回來,沒有帶回大魚,

卻帶回了魚骨。

如果按照常理,大馬林魚的肉被鯊魚吃光了,

帶回魚骨有意義嗎?

但反過來,如果不帶回魚骨,

誰會相信聖地亞哥真的在大海遠處捕獲了大魚。

所以聖地亞哥還是希望去證明自己。

從故事的情節上看,

這樣的舉動顯然會讓人更加對老人產生憐憫。

而從人性的角度看,

其實自始至終聖地亞哥想改變的,

恰恰是平時看似滿不在乎的被救濟和看不起。

其實當一個人能夠完完全全地不顧及世俗的眼光時,

他需要有非常堅定的信仰。

在這次遠航之前,終能捕獲大魚是聖地亞哥的信仰,

所以他崇敬大海以及大海相關的一切。

但是,遠航的經歷和結果,

使他覺得這一信仰好像失去了意義,

於是變成了需要拿著一副魚骨架去證明自己的平凡人。

回到家鄉,在海邊迎接聖地亞哥的是小馬諾林。

小馬諾林是聖地亞哥的精神支柱。

他對聖地亞哥的關心更加讓這個故事具有了悲劇的氛圍。

其實每一個為夢想奮鬥的人都必須有這樣的精神支柱,

在你沒有失敗的時候一直相信著你相信的夢想,

在你失落的時候不會與別人一樣遠離你、嘲笑你,

哪怕你奮鬥過後依然一無所有,這個人始終不離不棄。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但是陪著享受的人哪裡都有,

但在依然失落時理解和陪伴著人才難得。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這又不是一個悲劇。

整部的《老人與海》說的就是人的本質:

人生而因為有所追求而存在,

無論其出身高低貴賤。

真正決定高低貴賤的,

是追求的內容和方式。

追求可以理解為夢想。

不是所有人堅信夢想一定會實現,

有的人說夢想已經遠去,

只是因為害怕了失敗的考驗。

他們甚至常常會擺出一副得道高僧的樣子,

把現實掛在嘴邊嘲笑還有夢想的人。

然後又有些人,他們一直都有夢想,

但從來不見他們為了夢想付出過什麼努力,

所以說著說著就只剩聊聊夢想了。

真正相信夢想的人敢于堅持而且敢於單獨遠航,

即便面對挑戰也不會放棄。

但是,一旦夢想是變成向別人炫耀什麼,

抑或者向別人證明什麼時,

其實夢想就不再是夢想了。

因為夢想是非常自我的東西,

依附於別人的看法之上的夢想,

即便實現了夢想,也會瞬間變得毫無意義。

所以整個世界總是實現夢想的人高高在上,

而沒有實現夢想的人居於底層。

但又是大家都會有的一個通病,

到底自己的那個非常自我的夢想是什麼?

海明威的一生塑造著嚮往勝利的硬漢形象,

甚至把這種形象及其看法強加給了讀者,

但那份晚年的聲明,看似依舊自我,

卻其實丟失了自我。

他僅僅希望證明自己即便八十幾歲還「還行」,

所以但陷入自己無法控制的病痛,

消磨完所有的意志之後,

他選擇了自己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可憐的是,這個魔咒在他的家族延續了幾代人。


推薦閱讀: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功臣?
從秦朝到清朝:細數歷史上的那些亡國之君們(6)-隋唐的悲哀
朱元璋為何將皇位傳給孫子,不傳給能幹兒子朱棣?
杜甫:縱使身餓死,我亦悲憫人
戲說乾隆的小太監是誰?

TAG: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