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 Portrait 博客:1395個沒有紅色的日子

何香凝美術館從四月份到七月九號的影像展, 名爲:VIDEOS FROM THE HAN NEFKENS COLLECTION(哈恩·內夫肯斯影像收藏展)。

走到樓上某拐角處,打開帷幕,是一個通往對面樓層的玻璃獨橋,天窗是全景透光的,看著就想拍張照留念,畢竟我對天空的抵抗力是零啊。

打開另一邊的帷幕,走過幾處過道,來到一個更廣大的留白空地,我順著唯一泛著黑光的角落走去,是放映室,一個女生正坐在後面安靜的看著,我也順勢坐下,與其說我們都很安靜,應該說我們看的是一部無聲的影像。因爲是偶然加入,我看到的部分是一個男生和一位女生面面相覷,在雪地里艱難地喘著氣,並不快樂的樣子,男生走了後,女生時緩時急的獨自穿過了幾個街道,嘴裡不時哼著曲子,另一邊交響樂隊也在排練歌曲......在這樣無與倫比的安靜下,看著唯一發光的屏幕,有點像陽光照耀下眼睛失焦的感覺,夢幻、焦灼、無奈。

看到外面牆上的簡介,這樣介紹這部影片。

《1395個沒有紅色的日子》是安里·薩拉與塞拉·卡梅里奇一同構思、創作及拍攝的合作電影......從1992年到1996年,數以千計的市民每天往來於佈滿狙擊手的街區:去上班、購買食品、探親。市民身穿深色衣物,生怕他們的一舉一動引起埋伏在山上狙擊手的注意......一個優雅的年輕女性小心地穿越一座空城。她在每一個十字路口都停下來張望、側聽。她應該等著嗎?抑或跑起來?是與他人一起等待,還是獨自冒險闖過街區?這座城市就是薩拉熱窩......整個圍城時期內,薩拉熱窩交響樂隊從未停止活動。在電影中,樂隊排練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樂《悲愴》。樂手們起起停停,重複著《悲愴》的不同部分,正如片中女士在城中時而駐足,時而馳走。聽著腦海中的音樂,她找到了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有一剎那,腦子里有這樣一句話閃過「這些傢伙真的很愛用十字路口啊!」,如果沒記錯新海誠在爲高考考生製作的動畫里也用了十字路口這樣的意象,秒五的最後也是。在影片中女子駐足在十字路口的時候,有那麼一秒鐘以眼睛的視角看過去,遠處的街道變得模糊了,但又異常的美啊。突然想起荒木經惟說35mm的鏡頭拍攝街道是最理想的,後來又覺得28mm也不錯,大概就是這其中的道理吧。

最後只想說,十字路口焦灼的狀態像極了人生,在重新啓動的時刻,是等所有人一起才選擇走過去?抑或是放下句狠話,知道會孤單,也還是繼續往對街跑起來,管它丫的對錯呢。

原文刊載於 Self Portrait 博客。
推薦閱讀:

假展覽/程雪力:待到山花爛漫時
隈研吾|是建築大師,還是金句網紅?
盤點丨回顧2017年里最令你記憶深刻的一場藝術展

TAG:播客Podcast | 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