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切牌,底牌與指示牌

關於切牌:

  • 就我目前考據到的了解,最正統的切牌就是動詞的切幾堆牌。在普通紙牌里,按英文原意,就是切洗撲克的動作,拿出一部分然後疊在最上面,然後繼續拿、疊……

順帶一提,以前Tony叔說,萬智牌的規則里,僅僅進行切牌(cut the cards)這一動作是不能視為牌已經被洗勻了的,必須麻將洗才行。

在塔羅里,可以同上,如偉特的書(1911)里就出現了『洗切三次(shuffle and cut the pack three times),保持牌正面朝下。抽出最頂上的第一張牌擺在凱爾特十字牌陣的一號位上。』

也可以是把牌分成幾疊,而且不需要收攏,如克勞利的書(1977)里就出現了『將你面前的牌切出一半放到左邊。再把這兩堆牌各切一半放到各自的左邊(The pack being in front of you, cut, and place the top half to the left. Cut each pack again to the left.)。……在這四堆牌里找出前面選好的指示牌。』

  • 而中文塔羅圈裡同時還有另一種名詞的「切牌」,即牌陣里額外抽出的一張特別的牌。

這最早或許可以追溯至P.R.S. Foli的《Fortune-Telling by Cards》(1915):

『切好牌後,先不要將三份牌依次合併,而應把置於最底部的那份牌中,位於最頂端的一張牌取出。再把置於最頂部那份牌中,位於最底端的一張牌取出。將取出的兩張牌先放在一邊,留作「驚喜牌」。(After the cut the packs must not be placed one upon the other until the top card of the lower one and the bottom card of the upper one have been placed aside to form the surprise.)』

『接著,將最上面的11張牌取出。再把剩餘21張牌中位於最頂端的那張拿開,留作「驚喜牌」。(From the twenty-one left in his hand he takes the uppermost card and places it apart for 「the surprise」 before dealing out the other twenty and placing them in order on the table before him.)』

但要注意,這本書實際上講的是撲克占卜;這「驚喜牌」是在牌陣所有牌解讀完畢後才進行解讀,顧名思義代表額外的可能性,顯然它與切牌並不完全相同。

  • 《塔羅葵花寶典》給出的切牌的做法是:收好的牌切出一半放一邊(稱為A疊,剩下的稱為B疊),這一半最底下一張就是切牌(名詞),記住這張牌後(即是說這張牌並沒有拿出來),把原先的牌疊在切出的牌上面(即把B疊放在A疊上面),其實此時這疊牌的最底下就是剛才那張被記住的牌。

(圖片來自網路,出處不明)

《塔羅葵花寶典》中切牌無需取出,但坊間流行的做法是要取出這張牌並跟其他牌一起擺牌陣。

  • 名詞的切牌,推測有可能源於指示牌與驚喜牌的雜合(雖然指示牌通常是用宮廷牌選,但偉特也提及可以用大牌或數字牌的情況)。

  • 不少人認為指示牌和切牌兩者相似或可互相替代;而《Fortune-Telling by Cards》中指示牌和驚喜牌兩者皆有使用;此外向日葵的博文(01年9月)里則聲稱『如果使用指示牌的話,切牌就可以省略。但兩者最好擇一使用,盡量不要完全省略,以免遺漏重要訊息。』

  • fromtarot2006指出,在很早期清風的書《第一次塔羅占卜就上手》(04年7月出版)中就有提到切牌、且同時期奇摩家族也有相關討論;顯然切牌在台灣一直很流行;

  • 日文網站我試過搜索但找不到把切牌當名詞用的情況,推測日本塔羅圈沒有這東西;

  • 英文塔羅圈,除了驚喜牌外,也沒發現別的跟名詞切牌有關的東西;如最前面提到的,另外現代著作里我找過《塔羅逆位牌》和《78度的智慧》的原文,提及切牌的地方也都是『用你的左手把牌切為三疊,然後重新收回一疊』。

  • 大陸的塔羅書一般都是說切成三堆,我沒見過說切兩堆的,這種做法一般不會『切出一張牌』,但如果要的話,可以在第一步切取時抽出最底下一張牌,這樣就與兩疊切牌法一致(即取出的牌是切牌動作完成後的底牌)。

切成三疊的做法如圖(這張圖是當年某次跟人討論三疊牌的順序時製作的,所以對比了不同收牌方法):

  • 另外坊間還有抽完牌再切出一張牌的做法。但我無法認同。

  • 切牌(動詞)一般的文本里也都沒有規定要分幾疊,甚至沒有規定不能像撲克那樣切,所以我個人意見是隨意、順手就好。

  • 通常名詞的切牌代表的是:問卜者對這個問題的主觀心態。或:問卜者當下的心理狀況,也是他面對問題時的態度。

  • 也有人(紫秤)說:切牌的作用是看卡這次占卜是否順利,細緻點說就是看對方「為什麼來占卜(是不是來砸場)?」,由此再引申為這個問卜人「希望聽到什麼樣的解讀?直接說結果還是說好聽的話?」,再引申為「問卜者對問題的心態」。

關於底牌:

  • 底牌就是一疊塔羅牌的最底下一張。但是很少有人說清楚到底是切牌(動詞)前的最底下一張,還是切牌(動詞)後的最底下一張,還是抽牌後的最底下一張。

如果按《塔羅葵花寶典》的步驟,切牌(名詞)=切牌(動詞)後的底牌,但人家用的名字是切牌。

  • 《Tarot Tips》一書(03年出版)有教導使用底牌,書中沒有說明更早的出處,雖然原文沒有明示但因為這一段出現在已經講過『如何抽牌』『如何解牌』之後的章節,它應該是抽完需要的牌,乃至解讀過牌陣之後,覺得有需要才去看剩下的牌堆里最底下的牌的。書里介紹的底牌代表對事件的潛在影響因素、潛意識動機或渴望。

  • 日文網頁我能找到的最早一個提及底牌(ボトムカード)的博文(09年10月),文中用的似乎不是塔羅牌,不過其他文章有有關塔羅的內容;作者沒說清楚用處只是在占卜中用了,而且時間較晚,所以無視好了。

  • 其他的說法還有,底牌代表事件中容易被忽略的潛在原因、障礙;

  • 還有一種說法是,代表整個事件的發展關鍵;

  • 再有一種說法是,代表問卜者目前的關係和需求。

  • 瑞秋·波拉克有一種她稱之為「導師牌(teacher card)」的做法,具體是,洗牌後,把牌切成兩疊,然後取出兩疊最底下的各一張,這兩種牌是針對此問題的「導師」,不需要結合牌陣其他牌解讀,反之亦然。實際上看這個操作,她就是把底牌和切牌混一起用,但是是按照她自己的新設定。

關於指示牌:

  • 主流而言指示牌是從16張宮廷牌里選出來的牌,一般不會隨機抽。

選取標準可以根據問卜者的星座、外貌、性別、年齡、職業、性格;但這些做法都有局限性。

然而偉特叔叔說,如果問題的主體是人,比如「我會打贏這場官司嗎?」,用宮廷牌作為指示牌;如果問題的主體不是人,比如「這場官司值得打嗎?」,用大牌或數字牌作為指示牌(原文此例用了正義牌)。

個人常用還是根據出生日期對應宮廷牌。

  • 也存在一種做法是,所有女性問卜者都用女祭司作為指示牌,所有男性占卜者都用魔術師做指示牌。但這樣子每次占卜都不用魔術師或女祭司這兩張牌對很多人來說都覺得意味不明。

  • 使用方面,有一種說法是,指示牌不需要解讀,解讀牌陣時也不需要參考它;

指示牌的作用是「讓問卜者出現在牌陣里」,舉個例子,當指示牌是聖杯國王時,如果牌陣里出現聖杯王后,則這張聖杯王后可以代表問卜者的妻子,或者代表問卜者表現出女性化的一面。

  •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指示牌代表問卜者是以什麼心態提問的;並且解讀牌陣時需要考慮其與指示牌的相性如何;

比如同樣一張「寶劍三」,對於「寶劍王后」和對於「聖杯王后」的兩個人來說,感受是不一樣的。

注意,同一個人在不同問題、不同時間裡不需要固定用同一張指示牌。


推薦閱讀:

測一測:倒追男生,你的成功幾率有多高?
塔羅鎮的準確科學嗎?|經典回答
4小時學會塔羅牌——塔羅牌課程01
逆位牌

TAG:塔羅牌 | 塔羅占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