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 | 認知現實的三個重要能力
梁寧的一篇文章里提到阿里的一位HR副總裁王民明曾經提到「認知現實」的能力。
王民明有僧人的面相,語氣平和娓娓道來,偶爾盯你一眼,目光銳利,直刺臉上。
我問他,阿里怎麼定義領導力呢?
他說:領導力是認知現實的能力。
好抽象啊~我繼續問他:那一個人怎麼能有領導力——認知現實的能力呢?
他說:就是會遇到事情,碎掉,然後再重建。
這也很抽象好不好,每個人都可以給出自己的理解。
那麼什麼是「認知現實」能力?
認知能力,在武俠世界裡,相當於內功心法,而技法技能,則相當於武功招式。要想成為會當凌絕頂天下無敵的寂寞武林高手,則是做到內功深厚,當內功深厚的時候,技法技能也就沒有那麼重要,變成無招勝有招。認知能力達到頂峰時,就能開宗立派了。再突破一層,則變成宗教創立者的哲人或者聖人,比如釋迦摩尼,比如孔子,比如老子,比如穆罕默德,比如耶穌。
提高認知現實的能力,也可以歸類到認知能力的一種。01 知微見著能力
字面意思上是指通過細小的變化,預見到將來的趨勢。延伸出來的意思也包括能從一些微小的問題發現更大的問題(這就是工作中常聽到的「風險意識」)。在工作中,你會發現上級經常能從你的工作彙報中發現潛在問題和風險。這是因為大多數人看問題只會看到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事件的潛在變化和影響。而那些創業高手們卻能夠從一些細微的變化,發現行業機會,抓住機會。如何提高知微見著能力。首先要有知識儲備,沒有人天生就是通曉一切。學習歷史,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故事上,要通過歷史的變遷發現規律,學習行業知識,對行業的特徵能夠瞭然於心。沒有知識的輸入和生活的經驗就談不上觀察。
其次要會觀察,觀察是信息輸入的基礎,如果不會有意識的進行觀察,我們的大腦就會選擇性忽略掉很多信息。有句成語叫做熟視無睹,意思是對經常看見的事物會看不見,視網膜已經成像了,但是大腦自動過濾了這些經常看見的事物。
這也是大腦保護機制在起作用,類似於文件壓縮的作用,但和計算機的壓縮技術相比,大腦的壓縮技術是刻意的有損壓縮,也就是壓縮速度最高、所佔空間最小的壓縮演算法。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存儲大量雷同相似的場景和事物,讓大腦去存儲更多新鮮的信息。
最後是推理,推理是思維形式的一種,從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導出新的判斷。
舉例來說,如果做為一個leader,當發現有少部分員工開始積極性下降時,並且經常請假時,就要及時去了解情況,防微杜漸,去判斷是否有什麼事情導致員工積極性下降,是不是工作安排不合理,或者是做了沒有產生價值的工作任務,是因為個人的原因還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如果是在每年的三月四月份跳槽高峰期就要注意核心員工的心理動向。就拿加薪這件事來說,一定要提前做好判斷,不要等到員工因為薪酬的原因提出離職的時候再談加薪為時已晚。
做為電商運營部門,當數據指標下降的時候,例如交易額,就要儘快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是因為新上的系統功能用戶體驗不好還是因為商品選擇的不好,如果商品選擇的不好,沒有用戶有興趣,那麼就要去找商品的問題還是選擇商品的運營人員的問題。
做為企業CEO等決策者,當發現行業出現新型的破壞性小公司的時候,就開始要留意,很大大公司都是因為保護原有產品線的利潤以及對小公司的輕視,逐漸開始進入下坡路甚至關門。當年諾基亞在功能機上的大獲成功,忽視了智能手機。而微軟穩坐了PC的頭號交椅,而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的先機。柯達為了保住自己的膠片的高額利潤,作為數碼相機的發明者,拱手錯過了數碼時代。小型機之王DEC,當自己的部門有人研發出個人電腦的時候,為了保住原有小型機的高額利潤,也沒有發現個人電腦的潛力,因而錯過了個人電腦的時代,最後不得不被後來居上的康柏公司收購。
總結起來,要先觀察,然後提煉特徵,最後到大腦中的歷史知識庫中匹配(推理是匹配過程的工具和方法),最後得出結論。
02 抽象能力
抽象能力可以指人類對於概念的處理能力。抽象的目的在於將複雜的事物簡單化,將複雜的問題拆解為一個個較為簡單的問題。人的大腦無法處理複雜的問題,所以需要把複雜的問題抽象出問題的特徵,再和大腦中的歷史經驗庫中去匹配解決問題的方法。抽象層次越高,越接近世界本源,越接近第一性原理,也就是事物的本質。
抽象出來的概念必然是普適的,普適的意思是通用,在抽象的過程中會不斷的拋棄細枝末葉,省略掉那些細節。層次越高越宏觀,顆粒度越大。抽象的層次越高,越無法直接運用,因為損失了很多信息,這是抽象的代價。因為缺少信息,所以抽象的概念很難被人們理解。
在軍事概念中,戰術是低層次概念,戰術是從戰鬥中找到規律和方法,戰術決定如何排兵布陣,決定後勤怎配合,決定行軍計劃。是可以用來直接運用的,可以直接讓人來執行。而戰略則是全局性、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籌劃和指導,在軍事上是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比如是進攻戰略還是防守戰略。戰略確定後,通過司令逐漸往下層軍官分解,直到確定戰術。如果你和士兵在戰爭中,直接下命令,告訴他一個抽象的籠統的沒有明確步驟的戰略概念,士兵肯定一臉懵逼,無法執行。
最底層的則是專業技術,比如士兵的射擊能力、偵察能力、狙擊能力、排雷能力。戰略指導戰術,戰術應用技術。
比如動物的概念。
最底層的貓、狗、虎都是哺乳動物,這是第一層抽象,通過哺乳的行為特徵進行了抽象。再往上則是有脊椎動物,最上一層則是抽象成為動物這個概念。
如何提高抽象能力,通過使用一套用於表意的符號方法工具(例如邏輯學)來表達概念。掌握邏輯學就等同於掌握了一套思維工具,然後再不斷運用強化,能力自然就提高了。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捷徑,即使像投胎這種事情也是要講究技術含量的,投的好的,出生就含著金鑰匙。
也有人會說,我沒有學過邏輯學,為什麼我也有抽象能力,而且似乎也不錯。事實上,我們學習的知識里或多或少都有邏輯的影子,不去專門學習邏輯學我們也有邏輯思維能力,有人確實有天賦,能夠無師自通,這屬於例外。我承認天賦是可以超越普通人,但是如果有前人已經踩過坑,歷代人探索研究出來的邏輯學,有完整的知識體系,為什麼非要靠自己摸索呢,節約時間才是最重要啊,沒必要再造車輪。
03 邏輯演繹能力
夏洛克.福爾摩斯被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推崇的基本演繹法,但福爾摩斯用的並不是演繹法/演繹推理。福爾摩斯使用的推理手法叫溯因推理,和其相關的還有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演繹推理類似於化繁為簡,通過幾個現象,觀察,排除不可能的情況,得到最有可能的解釋。歸納推理是通過既得的線索和現象進行整理,在梳理好線索後得到的有利的情況。溯因推理的特點就在於結合了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夏洛克的溯因推理相當於時而化繁為簡,時而以小見大。夏洛克常用的手法有如下幾種:排除法、回溯法、可能性比較法、科學的應用想像力。
排除法——利用這種淘汰一切不合理的假設的辦法,得到結論,因為其他任何假設都不可能和這些事實吻合。《血字的研究》里,夏洛克這麼說,「當你把絕不可能的因素都除去以後,不管剩下的是什麼--不管多麼難以相信的事--那就是實情。」排除法的前提是要會運用假設。
回溯法,類似於笛卡爾分析法:假設一個問題要被解決,我們去找出解決它的條件,並將它們化解成一些更加簡單的適於解決的條件(笛卡兒是這樣解釋的"把每一個困難的條件儘可能的分劃成若干最佳的最可能解決的")。在數學上經常需要用到這種分析法。
可能性比較法,指的的是在比較各種可能性,並將其中最於實際相接近的選擇出來。
綜上所述,夏洛克在探案中首先運用假設法,把最符合結果的幾種可能假設出來,再逐步回溯,直至接近現場或是接近手頭的原始信息、資料。而這幾種可能性,要符合邏輯,最後再把不符合邏輯的可能給排除掉。
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人的一些細節,可以猜測推理這人的職業是什麼,觀察對象手中拿的東西,已經所在地點和時間,能夠得出一些結論。網紅馬伯庸馬親王曾說過,他坐地鐵時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觀察地鐵上的每個人,根據人的外表、穿著、背包、動作等等可以觀察到的信息,去判斷這個人的職業,生活習慣(晚睡還是早睡)、年齡、收入層級、工作性質、興趣愛好,然後再想像這個人的生活是怎麼樣的,會有什麼樣的故事。
比如是穿職業裝還是便裝,是休閑還是正式,是潮流還是傳統,穿什麼鞋,皮鞋有沒有鋥亮,皮帶用的什麼品牌。背的什麼包,用的什麼手機。精神好不好,頭髮洗沒洗。臉上是開心還是不開心,是在刷微博還是在聊微信或者看電子書玩遊戲。
你看,坐地鐵都這麼有意思,同理坐公交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這樣,你若開車,就失去了這些樂趣。
順便說說邏輯學,普通人不學邏輯學,也可以過的不錯,但如果學好了邏輯學,能夠明白一些邏輯概念,在工作中和生活中就能不自覺的應用。可以判斷一個人是說真話還是假話,是合理還是不合理。有沒有漏洞,有沒有問題,那一部分有問題。而這些能夠幫助你更好的做決策以及解決問題。人每天做的不就是決策、解決問題嗎。
04 認知能力公式
說了這麼多,最後總結
認知現實能力=(知微見著+抽象+邏輯演繹)能力* 有效知識儲備量
推薦閱讀:
※90天塑造高情商領導:從管理人力到調動人心(4)
※90天塑造高情商領導:從管理人力到調動人心(5)
※90天塑造高情商領導:從管理人力到調動人心(7)
※90天塑造高情商領導:從管理人力到調動人心(8)
※90天塑造高情商領導:從管理人力到調動人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