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趣事,被人在微博懟了
前幾天,有個微博名為@Justin宇軒 的聲樂老師,在微博對於我的回答進行評論(Sina Visitor System),其實一開始我知道了也不想管,當做他營銷的手段吧,他也沒在知乎at我,說一堆這種經不起推敲的胡話,沒當面說的話我出頭不就顯得我沒什麼肚量了?但這個社會風氣很奇怪,總有人戾氣特別重,就覺得打我臉了,沒過幾天就趕緊複製粘貼過來at我(「Speech Level Singing」是一種有效並且科學的歌唱訓練方法嗎?如何發混聲? 求專業解答 真聲音域窄的救星貼)好像我就吃癟了,很難堪還是怎麼的。那都被蹬鼻子上臉了,還能假裝不知道么?只好說道說道了。
首先呢,這篇文章裡面說的發聲機理基本上沒法太大問題,可以給予肯定。實際上,這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對同一件事情的完整描述,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首先呢,謝謝肯定。
但不妥的是,作者攻擊了另一種同樣完整而強大又在世界範圍內被普遍認可的聲樂理論體系,這個逼裝過頭了。
我在這篇回答里有說過什麼聲樂理論體系嗎?沒有吧,可能說的是我的這個回答(「Speech Level Singing」是一種有效並且科學的歌唱訓練方法嗎?),我懷疑他之前就看過我的回答了,並把兩篇東西的內容搞混了,實際上的確如此,我為了懟回去翻了他半天微博發現他某條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截圖了我的這個回答的一部分並認為我在幫他抒發了當老師以來最大的心聲,結果過了差不多半年就來攻擊我,可以說是非常精分了。我在關於SLS的回答里詳列了SLS的優缺點以及被誇大和一些大家認知錯誤的地方,以及說了一些SLS的衍生機構Singing Success的斑斑劣跡。我自認客觀描述,沒有一件事情是故意捏造攻擊的,這位Justin宇軒老師不認同哪一點大可以指出來,也不必張口就是我攻擊了什麼什麼體系,給我亂戴什麼裝逼的帽子。
儘管文中所述的沒有偏離事實,但從聲樂學習和教學的角度,深究這些內容這極度不利於聲樂的修鍊。給你搞懂了這些機理,你就能精準地控制環甲肌這些東西?唱歌就會好聽?肯定不是的。反過來看,如果你唱歌好聽,對自己的音域共鳴都滿意,那who cares這些機理?或者同樣也不需要care胸聲頭聲這些概念了。所以,當你對自己的聲音不滿意時?哪種更能幫到你,這才是關鍵。
非常正確的廢話,我趕緊仿寫了一段:
儘管他說的這些胸聲頭聲的概念挺好的挺直觀的,但深究這些內容極度不利於聲樂的修鍊,給你明白了這些概念,你就能發好胸聲,發好頭聲?唱歌就會好聽?肯定不是的,如果你唱歌好聽,對音域共鳴都滿意,who cares這些概念?或者同樣也不需要care你的聲帶肌肉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怎麼運動的。所以,當你對自己的聲音不滿意時?哪種更能幫到你,這才是關鍵。
其實我給人回答關於唱歌的問題的時候反覆說過,混聲這個概念如果幫助到你練唱了,那挺好的,如果你都一頭霧水,被搞得雲里霧裡的,那就拋開這個概念,這也是我寫關於為什麼沒有混聲概念的科普回答的初衷。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其實都希望化繁為簡,更有效率地學習。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的聲樂教育家們在文中的機理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套簡單又全面的教學方法和概念,對,來來去去就那幾個術語而已,很簡單。這是把科研成果融入但教育的提煉和升華。
同意,沒什麼毛病。不過胸聲混聲頭聲這些名詞都是美聲的概念吧,這些名詞由於人們沒有觀測手段,用聽感來命名的,13世紀發明的術語,居然被強行說是科研成果,這算附庸風雅嗎?真正把科研成果提煉出來融入教育的機構應該是EVTS和CVT吧,而且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用聲音品質來進行分類,而不是這些容易造成誤會的胸聲頭聲混聲之類的詞,而且還一直在更新,就憑你也配說科研成果?
如果有人擺著直路不走偏要走彎路,那也不知道是人傻還是被誤導[笑cry]。想像一下,如果你跟你男朋友吵架了,然後有人指著你們鼻子說:「你們倆之間根本就沒有愛情這回事,這是Bullshit!All bullshit!實際上那全部都是荷爾蒙、神經元、酶bla bla bla的作用而已!你們只要搞懂這些,就不會再吵架了!」 [攤手]
挺有煽動性的,加上這兩個可愛的小表情,真是絕了,這一記威猛的當頭棒喝應該能讓大家迷途知返,幡然醒悟,看得出來作者的獠牙開始露出來了。問題是這個比喻真地不怎麼樣,愛情作為一種自然情感有不同學界進行研究和界定得出很多結論。而混聲的定義十分模糊,眾說紛紜,加上過去是沒有喉鏡沒有儀器去觀測,每個人通過自己的聽感和為了教學方便而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
現在有學者進行研究並得證了聲帶機制中沒有所謂的混聲,所謂的混聲,要麼是M1為主,要麼是M2為主,而所謂的聽起來像真聲的混聲就是真聲,通過母音轉換這個聲學規律把聲音帶上去,這都有文獻和數據考證的,而且專家們研究這些就是為了幫助更好地訓練歌手。這兩個東西真的可以等同類比嗎?想必這位老師教學生的時候也經常喜歡使用比喻句來解釋他的聲樂概念而不是能夠說個所以然吧,我覺得,市面上太多的用混聲教學作為噱頭的營銷手段真地誤導了很多人,這也是為什麼我寫關於為什麼沒有混聲概念的科普回答的初衷。(第二遍了)
再說了,既然大家都希望刪繁就簡更有效率地學習,既然知道沒有混聲,在練習的時候對於聲區的統一應該更有指導作用,不會出現覺得我要換混聲了之類的心理負擔使得聲音無法真正的連接,不是一件好事嗎?這個老師反而不樂意了,張口閉口就是我在裝逼,太有趣了。不過其實我是可以明白的,畢竟自己在微博天天說混聲來混聲去的,不知道所謂的換聲現象是關於母音共振峰的問題,開口就是每半個八度就會有一個換聲點之類的話,還認為belting和Singing Success的強混聲是同一回事,在微博上裝那麼久的逼,發現真實的世界和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被人揭穿有逃避心理是正常的。不然為什麼呢?你看他之前還說我抒發他當老師以來最大的心聲,下一刻就想花言巧語地蒙蔽別人,真沒意思。
畢竟作者自己也坦誠了,自己也不怎麼會唱,不是嗎?所以,各位真的想把歌唱好,把聲音練好,就放下手中的鍵盤,拿出手裡的積蓄,腳踏實地地請聲樂教練好好訓練,這樣在遇到問題時才會有實質性的討論意義。
夢想和愛好在各位眼裡值多少錢?
前段話不太明白邏輯?為什麼自己不怎麼會唱所以明白理論沒用?且不說我是玩笑話,難道我還得自稱唱得好才能顯示理論的正確性?其實明白理論是挺好的,至少練的時候明白在幹嘛,需要怎麼做。當初跟著一個SLS老師,上了七八節課,短短几個月唱音階可以把聲音唱到了hi G了,老師經常誇我的bridging做得非常棒,但我死活沒辦法搞定具體唱歌時的換聲區問題,他說要做到這個需要一兩年的水磨功夫,得多練,我頓時啞口無言。後來跟了別的老師學了所謂的Bel Canto技巧,其實就是母音轉換,是可以做到在唱歌時把聲音推到換聲區而沒有擠卡或者變虛的問題,但很奇怪為什麼這樣就能變母音,為什麼一定是從ah到aw到oo。再後來找另外一個老師,他給我講了母音共振峰的原理和別的關於母音轉換的東西,讓我在進行練習時也更有感觸,明白了自然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後半段話是有道理,但放在我這兒就挺沒道理的,我首先是找過三四個國內的傳統的老師學過,並沒有實質的提高,後來聽說SLS的名頭,找過Brett Manning(Singing Success)的視頻以及教程(盜版),後來又找過SLS的老師,再後來在Youtube看了不少教學視頻,除了在谷歌搜索文獻來看外,還中途買過十來本聲樂書籍和三套教程,還找過兩三個不是教SLS的老師。我花的錢是不少了,但照他的意思是得老老實實找他踏踏實實地學習才行啊,不然一切都是在當鍵盤俠啊,非常可惜自己當年不夠幸運,碰不上這位Justin教練,如果當初我碰上了這位老師一定不用浪費那麼多金錢時間精力來走這麼一條曲折的路,而是直接成為一名真正的混聲高手。
這條補充的評論扎心了,直接點說就是,聲樂老師都知道的,但是就是不說,只有我在用這些理論來裝逼。真的是這樣嗎?我感覺至少我遇到的老師里,大半數的理論知識應該是從來不知道的,比如,最早我找的一個國內的老師,他跟我說唱高音得看天賦,而且唱高音得打基礎,要從低音開始,硬是讓我唱了四五節課的《好久不見》,十分崩潰,真地是浪費我的金錢和生命。
實際上,市面上各種大大小小有關聲樂的書籍都講到了聲帶運動的理論,你只要對聲樂感興趣並且買了相關的書籍,自然會對發聲機理有一定的理解,但有沒有差錯,那就得看作者的水平了。包括像Seth的《Singing For The Star》,雖然本身是一本training book,他也有在開頭講解聲帶機理和發聲機制,雖然由於年代問題,他對聲帶機理的理解是有誤的,但本身內容大頭是在訓練方法上,本身對於聲帶機理的內容相對較淺,沒什麼大錯。
像CVT以及EVTS這種業內著名的聲樂教學機構,無論是出的書還是進行教學,都有在講聲帶各種肌肉,發聲時的動作等等。甚至CVT的研究網站,把不同發聲模式以及轉換時的聲帶動作的視頻放到網站上。不得不說,CVT的機構的裝逼成本是真的高,他們出書裝逼就裝逼吧,還發行十種歐洲國家語言的版本,真是可怕。這個老師的意思就是我在知乎浪費時間精力來把我學到過的一些科普知識發出來就是裝逼,對唱歌沒有用,殊不知很多唱得好的外國對發聲機理有興趣的歌手樂隊主唱之類的人都聚在聲樂論壇里討論起理論、練習方法,經常分享自己唱的歌相互討論。那不知道是不是在微博說些看似牛逼厲害,其實只是聽感的一種概括的術語就能幫助別人了呢,真地太可笑了。
還有,我是實在不明白為什麼總有那麼人來找我茬。然後,我發現他發了這麼一條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
看起來挺厲害的吧,這些圖也是排版PS做得很精美,各種炫酷名詞一個一個的,格萊美歌手訓練之道,雖然拿來舉例子的只有兩個是歐美歌手,而且都不是學SLS出身的,但是也是挺唬人的嘛,然後我猛然想到我這個評價SLS的回答(「Speech Level Singing」是一種有效並且科學的歌唱訓練方法嗎?)里關於Brett Manning的評價,說了這麼一段話:
在他出了《Singing Success》之後,還出了一套風靡全世界的高音教程《Mastering Mix》,不知道是因為原本大家對混聲這個詞兒情有獨鍾還是乾脆就因為這套教程導致的,很多人因此瘋狂迷戀上了混聲,先練胸聲打基礎,再練頭聲把音域提上去,練咽音增強存在感,再練邊緣化,把聲音練得更入麥,一組合,Uh!胸聲頭聲咽音邊緣化緣邊音咽聲頭聲胸,哦,不好意思,搞錯了,是混聲。
這個想法看似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實在想得太美了,而且這完全是把問題往死里複雜化再複雜化……我不知道該怎麼評價這套Program,它存在的意義似乎是讓更多的初學者往更加迷離的方向前行,似乎除了貢獻關於混聲名詞給人裝逼用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的用處。怎麼說呢,接下來你很快明白了。
在這套program中,我們可以把初級混聲進化並細分出不同的混聲,其中包括有輕/弱混聲(Light Mix)、平衡混聲(Balance Mix)、強/重混聲(Hard Mix)、氣聲/結構混聲(Textured Mix),高喉位混聲(High-Laryngeal Mix)、中喉位混聲(Middle-Laryngeal
Mix)、低喉位混聲(Low- Laryngeal Mix),鼻音混聲(Nasal Mix),簡直嚇死人,這個那麼一大堆名詞的,我就不玩PPAP梗了。真的是令人想罵臟口的可怕。但無疑的是這的確很能吸引人,你想想看,在你孤單無助的時候,你上網看到微博推送了一條關於聲樂教育的廣告:「點亮你的混聲技能,包括但不限於blah blah blah,打通你的四個八度,讓你隨心隨遇「,一種升級學技能的快感躍然紙上,有沒有。
感情這位老師說的「另一種同樣完整而強大又在世界範圍內被普遍認可的聲樂理論體系」指的是Singing Success嗎?
不好意思我誤會了,那麼難怪他那麼生氣了……原來是發現自己中槍了,拿來吃飯的傢伙被人懟了,真是令人尷尬。
我們來吐槽一下那條微博的第三張圖上的內容吧,基本就是錯漏百出。可能因為這位Justin宇軒老師對自己的這張【教學大綱】實在太滿意了,我隨便用關鍵字搜索就發現,他不僅16年發過一次,15年(Sina Visitor System)發過一次,13年(Sina Visitor System)又發過一次,看來理論知識是一直在踏步啊。
總結一下,他這幅所謂的教學大綱基本上就是把Singing Success出的《Mastering Mix》里說的概念通過想像力和自己的認知把他們結合在一起。最開始,氣息→發聲,沒什麼問題,然後氣息是要用胸腹聯合呼吸,沒什麼問題。發聲和呼吸共同進行聲帶關閉練習,然後這種聲帶關閉又引出假聲和氣泡音,雖然他們的這個edge練習是從氣泡音開始的挺正常的,但在SLS體系里,怎麼聲帶edge了能發假聲了?假聲在SLS體系里不是指的漏氣的頭聲嗎,你聲帶edge的話,應該就不是假聲而是頭聲了。
然後發聲產生共鳴,單看這個是沒什麼問題的。但他這個共鳴分類,把氣泡音、胸聲、咽音、頭聲和哨聲歸在共鳴里很奇怪,就是把兩種不同的東西歸在第三種身上。氣泡音、胸聲、頭聲和哨音是人的四個發聲機制,共鳴是聲音由於不同頻率而在不同腔體產生的共振,和發聲機制不是一回事。而咽音,如果歸於共鳴的話,你說咽音是咽腔共鳴也說得通,但他這個是《Mastering Mix》里的內容,應該指的是twang,是一種會厭管下壓輔助聲帶閉合的輔助發聲動作,不能算共鳴。
然後這些似是而非但同時帶有聲音的名詞概念,其實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指向了基礎混聲,這部分真地非常好笑,基本上就是亂來了。看來只要把這些東西混合一起,加上換聲(如果他真地知道換聲的概念的話就絕對不會加上)和統一(雖然我練過Mastering Mix,但我對Normalizing是真地搞不懂,他的意思是儘管你練了那麼多盤CD,你還不會混聲,但其實你的聲音還是沒有真正的連接,只有練了這個才能統一音區的意思嗎?),就能混合成基礎混聲,然後讓這個基礎混聲進化,變成高級混聲。高級混聲又分為八種混聲,自然喉位的混聲可以進化出立體聲,立體聲可以發顫音也可以進行混聲轉換。真是學習了,也不知道是哪個科學家做出來的科學研究的成果,於是我馬上發了一個15%氣泡音+45%胸聲+20%咽音+15%頭聲+5%哨聲 而成的混聲,求鑒定是屬於哪一種混聲。
然後把共鳴再往上就是咬字,難道你訓練換聲的時候就是不強調咬字嗎?實在太沒邏輯了,不過沒辦法,這個邏輯是Mastering Mix的邏輯,而且應該也是挺後面的練習了。雖然我知道SLS的老師不強調母音轉換這個概念,也沒有相關的練習,但的確在訓練連接時,會經常說縮小發聲點,把聲帶變薄來讓聲音過渡換聲區,不要把母音放那麼開之類的。然後他這個咬字還分為個性和語言,然後語言後面才有母音,直接分為單獨一塊了。不過也是,混聲才是核心,會發混聲了,什麼母音搞不定?然後咬字決定了風格,雖然音樂風格和咬字的關係不大,更多的是節奏律動,但是那麼多音樂風格看起來就是很酷炫,會不會教全風格是完全兩說了。
Justin宇軒老師居然能給《Mastering Mix》這種85%都是重複的練習的練唱系統做了一個看似邏輯自洽的思維導圖,哦,教學大綱,腦洞是真地非常了不起,而且《Mastering Mix》也真地不愧是混聲聖典。他還這圖打了一條黑體字的補丁:「以上內容所有解釋權歸Justin宇軒所有」。挺有版權意識的,不過我覺得最終解釋權應該是Brett Manning,他這算是二次創作,算不算侵權不知道,但我看國外的同人小說的作者都挺嚴謹的,開頭都會寫一份免責聲明,說人物以及背景版權皆屬某某公司所有,本人沒有擁有權,他這倒好,把Mastering Mix里所有有的沒有的概念全用上了,可以說是非常吸引人的營銷手段了。
但話又說回來了,單單是他所說的高級混聲的種類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喉內大大小小的聲帶肌肉的名稱了,這就是他抨擊我的言論中,所謂的,大家都喜歡刪繁就簡的教學以及來來去去就只是這些術語而已 ,嗎?深究這些混聲概念對自己的聲樂學習有沒有影響呢?應該是沒有的,畢竟聲帶機理太簡單太枯燥,仔細看十來分鐘就看完了,而且自己找聲帶發聲的視頻來看的話,那些視頻又太噁心,還是漂亮的背景插圖排版加上各種酷炫的混聲名詞讓人有期待感,報上一年的混聲大師課,總能把所有混聲都學會吧。
最後,我對這個老師有沒有什麼教學水平,能不能把他大綱上的東西全都教給學生不感興趣,也沒興趣再挖什麼料,就到此結束了。因為這件事情本來就挺無聊的,這個人前一腳還在截圖說我幫他抒發了最大的心聲,後一腳被人評論粘貼了鏈接就趕緊樹靶子說我在裝逼,深究這些沒有用。通篇都在用程度辭彙、微博表情、打比方和引用之類的來貶低我的回答的公信度,不然就扣帽子說我攻擊什麼完整而強大的世界範圍的體系,也不知道在爭什麼。我也沒說聲樂老師沒用,光自學就行了,也沒說要搶他學生,我是真的希望聲樂老師們能提高一下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現在賺錢很辛苦,不要糊弄兩下就讓別人花的錢給白花了。你怕蒙不住學生也不至於這樣,這個市場跟割稻麥似的,年年都有收成,到底在怕什麼啊,真地怕就好好學習,花點本錢去洛杉磯找點大師級的聲樂老師進修一兩個月,你有真才實學還怕教不好人嗎?不要覺得說什麼我本人自願推廣SLS唱法,就能頂著SLS的名頭說專門教授SLS唱法,格萊美的唱法,然後隨便拿著兩套盜版肆虐的國外聲樂program糊弄人。
推薦閱讀:
※你摸索了很久的腹式呼吸,只需要一個動作
※轉載『『音樂周報』』文章:聲樂留學有門道
※院校丨基輔國立文化大學
※「唱歌時候的氣息如何練習?」回答備份
TAG:聲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