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憲派與辛亥革命>-讀後感

前面已經說過了,寫這一系列書摘的主要目的就是試驗最近知道的一個方法,做任何一件事,首先確定最終完美形態,然後一步步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實現,隨時在過程中調整。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來寫這個課題那我會怎麼寫。類比於寫PPT,如果是我的話:

  • 首先介紹背景

立憲派的起源與背景 - 對應第一章的立憲派與預備立憲

  • 然後介紹立憲派的歷史與發展

對應第二章,咨議局的建立與立憲派的結合;

  • 接著介紹立憲派的核心思想

對應第三章,立憲派的言論與宣傳;第四章,請願國會與彈劾軍機;第五章,革命前夕立憲派的態度

  • 最後介紹立憲派在歷史舞台的表現

對應六七八九十章,辛亥革命中各省立憲派的表現

  • 總結

對應第十一章,結論

當然,文科和理工對問題的闡述角度不太一樣,所以有一些方面具體描述不太一樣,比如我們一般是「背景 - 歷史與發展 - 核心思想 - 在具體數據集上效果 - 分析與總結 - 展望」,文科課題中數據集效果就對應立憲派在歷史舞台上的表現,由於辛亥革命已經發生過了,所以也沒有展望了。總的來說,基本做研究的思路還是蠻一致的。

但是這本書裡面有幾個閃光點是我想不到的,第四章,第五章分別介紹了立憲派成立過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請願國會和彈劾軍機,以及革命前夕的態度;如果是我的話,請願國會可能會介紹,但是彈劾軍機很可能會忽視;而革命前夕的態度,作者可能是為了不讓下半部分辛亥革命中各省立憲派的表現顯得太突兀,所以加上作為承前啟後的過渡章節。這兩章是我很難想得到加進去的,還是蠻有意思的,以後做調研的時候可以關注一下。

總的來說,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對比作者的思路,和我自己平時的工作相印證吧,還是挺有意思的。

推薦閱讀:

晚清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請問一下這個雕像裡面的領頭人是誰 有什麼故事嗎?
把偉大的國父孫中山的政治能力,跟同樣偉大且很有才能的埃及國父納賽爾相比,他們的成就與表現不相上下嗎?
辛亥革命後,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是哪個系的軍閥?
真正在推動辛亥革命的究竟是哪一些力量?

TAG:讀後感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