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憲派與辛亥革命>-書摘-1

讀這本書的目的是想試驗一下最近的一個新的方法,確定最終目的後如何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暫定現階段讀書的目標是了解作者的目的,並觀察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擺事實講道理推導自己的結論的。

本書作者是張朋園,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選擇的課題也很有趣。很少看到有課題專門對辛亥革命中立憲派的作用進行細緻的分析,歷史書中一般都是說竊取革命果實等。甚至都不會介紹一些知名的立憲人士,除了梁啟超,張謇等。本書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個地方就是非常詳盡的按照省份介紹不同政治觀點的立憲人士,並對他們在辛亥革命前後的事迹進行介紹;當然,比較遺憾的一點是並沒有對相關的事迹進行展開,可能是因為資料缺乏,很多介紹只是淺嘗輒止,還是讓人讀了之後雲里霧裡。

·這篇書摘只介紹自序,感覺高中和大學歷史已經完全還給老師了,所以看到自序裡面作者對戊戌變法以來的歷史脈絡的串接,感覺還是挺有意思的。

  • 立憲派的來源

清朝末年,中國知識分子先後掀起了三次巨大的救國運動:戊戌變法、立憲運動、辛亥革命。這三件大事,對中國的影響極為深遠。戊戌變法的推動,蓋因知識分子失望於由觀念狹隘的官僚統治階層所主持的自強運動,力求全面改革,刷新制度。不幸矯枉過正,計划過於龐雜,且急功近利,再因保守派之阻擾,終於一事無成。知識分子得此教訓,認為要得改革有成,必須從根本上著手。一部分人要求改革政體,建立議會制度: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統治者腐敗無能,必須徹底推翻現狀,建立民主政治。這兩個不同的觀念,分別掀起了立憲和革命運動。參加立憲的知識分子態度較為溫和,參加革命者則十分激烈;前者稱為立憲派,後者稱為革命派。結果革命成功,立憲中道而止。惟革命之發生,與立憲運動有非常之關係;武昌起義之後,立憲派又同時捲入,有舉足輕重之影響。

  • 本書的關注點
    • 立憲派的出身背景
    • 立憲派的政治理想的產生,發展及實現方法
    • 立憲派在實際運動中遇到的問題
    • 失敗原因
    • 失敗後的轉變
    • 立憲派在辛亥革命中的角色
  • 總結

全書思路可以看出來大部分做研究的人思路基本都是類似的,和我們寫PPT類似,先介紹課題背景;然後介紹課題的發展與歷史,以及發展過程中的曲折;不過一般PPT裡面我們的課題都是成功的。。。失敗的也不會拿出來說。。。所以我們一般分析的是成功原因,這裡寫的是失敗的原因。介紹完成功經驗/失敗教訓之後,那就是展望future work了,最後來個Conclusion,順便acknowledge,一篇論文/PPT/總結就結束了。恩,好方法
推薦閱讀:

辛亥革命後,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是哪個系的軍閥?
把偉大的國父孫中山的政治能力,跟同樣偉大且很有才能的埃及國父納賽爾相比,他們的成就與表現不相上下嗎?
晚清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滿清滅亡以後沒有復興漢服?

TAG:讀後感 |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