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要明白孩子什麼時候絕不能打?
兒時的記憶里,老爸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那是沒打的,狠狠地打一頓就聽話了」,那惡狠狠的眼神和語氣,足夠讓我們姐弟倆老實幾天的。是的,父母對於打孩子這件事並沒怎麼看中,就算父母再理智,再疼愛孩子,也有脾氣上來的時候,想忍都忍不住!
但是,打孩子也有禁區,並不能火氣一上來就開揍。至少這4種情況下,是絕對不能打孩子的!
第一、3歲之前不要打孩子
三歲以前是孩子心智發育、探索外界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孩子都是靠好奇心、興趣和模仿大人的行為來做事情。沒有規則意識,更缺乏對與錯的判斷標註,犯錯自然是常有的事情。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挨打、受罰,只會約束他的好奇心和探索創新能力,甚至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畏縮懦弱。因此,3歲之前,父母打孩子是禁忌,引導孩子的行為才是關鍵。
第二、不知者無罪
都說「不知者無罪」,當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犯下了嚴重的錯誤時,父母也是不能打的。如果只是因為孩子的行為造成了不好的結果產生,脾氣一上來就開揍,孩子絕對蒙圈。
打孩子不是目的,讓孩子知錯就改,下次注意不再犯才是目的。所以,言傳身教、父母做好榜樣去引導,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說到「言傳身教」,不禁讓我想到今年某省的高考狀元,被記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其實學霸也是人啊,也有厭學的時候,不想看書、不想寫卷子,就想看看電視、追追劇。可老爸、老媽都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了,那個時候是最後的衝刺階段,真的很感謝爸爸媽媽。」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只要父母用心引導,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不用擔心他不優秀。
第三、不可遷怒於孩子
都說「龍配龍,鳳配鳳,老鼠生來會打洞」,父母的暴脾氣絕對會影響到孩子,說不定他就是下一個你。如果父母因為自己工作、生活上的不順心而遷怒於孩子,那孩子肯定是極度沒有安全感的。
發泄憤怒的方式有很多,因為一件小事兒而遷怒於孩子絕對是父母教育的失職。懲罰孩子不是盲目的,至少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打他?不分輕重的打,對孩子性格的成長極為不利,孩子長大後容易性格孤僻、更或者會有暴力傾向。
第四、當眾不罰
「當眾不罰、私下不獎」,《人事管理學》講究如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更要明白這其中的深意。孩子從3歲開始就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意識,稍大一點兒的孩子更有自尊心和羞恥心。
父母當眾責罰孩子或者在外人面前打孩子,都會極度的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人要臉,樹要皮」,孩子一樣好面子,尤其是在小夥伴面前,被父母挨打了,他更會覺得是奇恥大辱。
所以,就算孩子犯了錯,也要私下懲罰,而且還要讓孩子明白「做人要有擔當,做錯了事就會有相應的懲罰,不要不服氣,知錯就改才是好孩子。」
小結:最關鍵的一點是,打了孩子後,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孩子為什麼挨打?打孩子不是因為不喜歡他,而是希望孩子變得更優秀。打孩子後父母不是憤憤的轉身而去,而是要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這樣才能避免孩子生出逆反心理或是自卑心理,誰不為著自己孩子好呢!
推薦閱讀:
※特想生女兒是什麼心態?
※如何教育引導初次看到某些社會黑暗的孩子?
※孩子班上有人炫富,然後孩子覺得自家條件不夠好,覺得父母不夠能幹,怎麼辦?
※小孩子沉迷遊戲有網癮該如何對其進行教育和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