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恐襲 | 法國為何又被極端分子盯上?

法國南部旅遊城市尼斯14日深夜遭遇惡性襲擊,一輛裝載武器的白色卡車突然高速沖向參加法國國慶日慶祝活動的人群並開槍掃射,造成至少80人喪生、數十人受傷。 按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的說法,此次襲擊的恐怖性質不可否認。

這是最近18個月來,法國遭遇的第三場重大襲擊。現場目擊者描述的一個細節足以令人不寒而慄:卡車飛馳過來,人像保齡球一樣被撞飛……可以說,襲擊者此次選擇的襲擊方式之恐怖、造成的死傷人數之多以及心理衝擊之大令人髮指,其在襲擊地點以及日期的選擇上也絕非巧合,而是經過了周密策劃。

一方面,尼斯位於地中海沿岸,從地理位置上看更便於極端分子經由海上進出、滲透,加上法國移民政策較為寬鬆以及引導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的配套政策缺位,隨之在移民群體及其後代中引發的不滿情緒相互傳染,導致他們更易被極端思想所蠱惑。法國警方已經證實,他們在行兇卡車上找到一份「身份文件」,屬於一名住在尼斯的31歲突尼西亞裔法國人。

另一方面,法國自身情報和安全體系漏洞不少,各情報機構之間協調不力,加上歐洲國家情報部門互相缺乏溝通,導致對極端分子的不間斷監控難以到位,使其大有可趁之機。舉個例子,去年巴黎《查理周刊》恐襲事件發生後,法國強化安保,部署大約1萬名軍人執行「哨兵行動」。而在巴塔克蘭劇院遇襲後,現場的軍方士兵沒有收到行動命令,而打算髮起攻擊的警察向士兵借用突擊步槍卻遭到拒絕,原因是後者按照規定必須槍不離身。

法國議會一個調查委員會本月初發布報告,直言情報部門的疏漏以及安全部隊之間「相互踩腳」是導致法國恐襲頻發的原因之一。為此,調查委員會提出40項改進建議,提議法國應仿效美國建立全國反恐中心、組建由總理主管的統一反恐部門,統籌反恐事項。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法國政府近年來在外交政策上似乎過於追隨美國、過度強調西方集團利益,在利比亞、馬里、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地都能看到法國軍隊的身影,而這也成為極端勢力瞄上法國的一個重要原因。法國前經濟、生產振興和數字經濟部長蒙特堡認為,法國有大量公民擁有伊斯蘭文化背景,從這一點上看,法國是一個特殊的西方國家,理應保持外交獨立性,積極做中東問題的調解者。

文|閆潔

推薦閱讀:

12.30雙語外刊翻譯:聖彼得堡再遭恐襲 普京下令重拳打擊

TAG:歐洲 | 法國 | 恐怖襲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