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杯葛校園類網貸:裸條出沒的熟人借貸平台背後

6月13日,有網友微博爆料後經多方媒體調查報道稱,熟人借貸平台借貸寶存在陌生人假冒熟人,提供「裸條放款」的高利貸行為,目前已有為數不少的女大學生深陷泥潭,借貸寶方面則表示已經針對此事展開調查。

裸條出沒的血與淚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所謂「裸條」,即在平台上進行借款時,借款人(女性)需使用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片替代借條。當發生違約不還款時,放貸人以公開裸體照片和與借款人父母聯繫的手段作為要挾逼迫借款人還款。

事實上,「裸條」借貸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貸行為,其貸款利率極高,加上平台收取的同樣高昂的10%借款手續費和與欠款直接掛鉤、最高每天收取超過欠款本息30%數額的逾期管理費,一旦發生逾期,借款人往往就會陷入「今天還不起,明天更還不起」的尷尬境地。有爆料者聲稱借款1000元,加上押金、利息,平台方最終標示借款金額為2300元,但借款人實際到手為800元,且需一周內還清借款。更有甚者僅借款500元,卻因高達30%的周利率和利滾利,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總欠款達到5.5萬元而無力償還,最終遭遇裸照逼債甚至敲詐。

而據網友「北京九叔」爆料,公布裸照逼債只是催收的第一步,還有某女子被上海放款人「半軟禁」,逼迫其做「網路主播」賺錢還錢,內蒙古某少數民族大學生被催收威脅讓其「少一條胳膊」等惡性催債事件。那麼,在這一起起「裸條放款」事件的血與淚背後,搞清楚究竟各方都應承擔哪些責任就非常重要了。

必須要說的責任歸因

高利貸放貸人的高利率、公布裸照等行為早已違反相關民事乃至刑事法律,在此無需贅述。

借貸寶作為牽線搭橋的平台方,其失職之處用四個字就可說清:監管缺失。原因如下:其一,借貸寶的根基,也是其所屬的行業——熟人借貸,聲稱平台上的放貸人和借款人均來自雙方真實朋友圈,這聽上去似乎很美好——因為人際關係的存在會使得債務關係明朗且方便收債,但漏洞在於,借貸雙方完全可以倒推這一流程——一些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借款人(比如大學生)為了獲得借款,先通過搜索加入放款QQ群,和放貸團伙互加好友形成所謂「真實朋友」的關係,談好借款條件(比如裸照代替借條)後,再在平台上達成借款協議,最終繞過平台監管完成了一次看似合規的放貸。

其二,借貸寶引以為豪的平台特色——「模式自由: 金額、利率、期限由放貸人掌握」決定了借貸寶對於借款利率的把控缺失,這一點也得到了平台方的承認:根據北青報報道,北青報記者曾就利率問題致電平台客服,平台方回復稱,平台是基於熟人、朋友間建立的借款人實名、出借人匿名的單向匿名借貸模式,只是一個平台,還款能力和資質需要用戶自行判斷,而且如果借款人和出借人是私下進行聯繫達成協商的,平台方無權干涉。客服還表示,用戶出借款時需要風險自擔,建議遇到「裸持」借款這種情況可以報警處理。事實上,合乎規定的P2P平台借款年利率不會超過24%,遑論30%的周利率?

上述兩點問題決定了所謂熟人借貸平台很容易被高利貸團伙所利用,也決定了平台方在高利貸事件中的難辭其咎。

但此類事件中看似受害者的借款人也並非毫無責任,明知對方是高利貸仍然鋌而走險選擇借款,明知拍攝裸照交給對方意味著被傷害的可能,明知欠款不還後果的情況下逾期,致使對方使用裸照施壓。以上行為均是極不理智且對己身不負責任的。對於這些借款人我也唯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更重要的責任在於相關部門和法律的監管缺失,即使從今年年初以來,多地開始密集收緊互金行業監管政策,但目前針對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相關法律還並不完善,只有一部還未正式實施的樣稿,即使是去年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只針對平台方面制定了可為與不可為的規定,對平台的上下游借貸方限制則仍是一片空白。

總的來說,各方均有不同程度的責任與問題,導致了「裸條放款」這類惡劣事件的發生,但更重要的是,借款人基本都是大學生或剛畢業學生的身份引起了我的注意。

更多的悲劇發生在校園裡

其實,學生作為沒有收入的群體,其個人信貸往往還面臨很多不易察覺的「貓膩」。正如上文所說,年輕的學生群體,自身的問題在於年輕衝動,虛榮心強,金融知識匱乏,防範意識薄弱。一旦自身消費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很容易受到外界誘惑與欺騙,最終做出不理智的選擇。

校園貸正是誘惑之一,同樣由於政策監管的缺失,校園貸雖然打著「申請便利、手續簡單、放款迅速」的旗號,但大多存在信息審核不嚴、高服務費(利率)、高違約金的問題。信息審核不嚴甚至無審核主要體現在部分校園貸平台為了沖業績,僅需學生提供身份證、學信號即可提供貸款,這就導致了並不具備相應還款能力的學生借款後的債台高築,而審查資質不嚴格還容易發生「被貸款」事件,即大學生信息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夠,身份信息被其他同學借用來申請貸款,為騙貸案件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高服務費(利率)則是校園貸平台的另一大陷阱,今年3月,河南一名大學生因欠下一家校園貸高額債務而跳樓自殺,據悉,其實就是一筆8000元的校園貸債務在半年內經過借款、還款、再借款,最後總還款金額竟高達8萬餘元。而更多的校園貸平台宣稱借款零利率,卻要收取高額的手續費,這實際上是成本的轉嫁,例如一台4000元的手機,學生使用校園貸分期付款方式購買,需要實際支付的總金額能增加20%,有些校園貸平台的實際年化利率達35%以上,而現在信用卡的賬單分期等額本息還款利率在16%左右,大部分校園貸平台實際上收取的是變相高利息。

至於高違約金更不必多說,幾個簡單的例子是,根據杭州《都市快報》報道,名校貸收取逾期未還金額的0.5%/天作為違約金,趣分期則收取貸款金額的1%/天,還有少數小貸公司會收取貸款金額7%至8%作為違約金。甚至有一些公司在逾期的開始階段不催款,一兩個月後才開始逼債,主要就是為了收取高額違約金。

如此一來,還在象牙塔內的學生群體就很容易陷入高利貸、連環貸的陷阱,當線上欠的錢還不完,且進入了線上網貸黑名單無法再拆東牆補西牆的借款還款後,他們會更加不理智的去選擇線下高利貸,最終釀成更多悲劇。

保護學生加強監管刻不容緩

無論是通過熟人借貸平台放貸的高利貸團伙,還是藏污納垢的部分校園貸平台,他們最終的目標都指向了校園學生群體,而想要更好的保護學生群體,仍需追本溯源,從最源頭的監管出發來解決問題。

事實上,近半年來無論是眾多不法平台的關停,還是互聯網金融行業持續的上升發展態勢,都表明監管的收緊已經凸顯成效,但這還不夠,為了防止更多年輕群體受到傷害,加強監管刻不容緩,我認為首先,相關部門應當健全並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於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監管;其次,企業平台方應當加快完善風險評估、信息披露等機制,查漏補缺減少被不法團伙利用的可能,明確各方責任;再次,學生群體應當加強自身的金融知識和防範意識,比如在消費過程中應注意保存消費憑證、還款記錄、電子合同等作為維權證據,此外還應當理性消費,克服虛榮心,不要過度超前消費和盲目攀比。總而言之,一個完善合法的互聯網金融產業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建設不易,且行且珍惜。


推薦閱讀:

一個互聯網金融反欺詐評分模型
網貸天眼測評:網貸信披持續改善 金聯儲等平台居TOP50
奇點革命:金融科技或將開啟新金融時代
信貸高管齊聚萬達開啟戰略合作 錢雲董事長剖析金融新模式
在投資理財上花費大量時間,到底值不值得?

TAG: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