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旅行——《旅行的藝術》
可能我看書的時間或是地點不對,多數時候我是坐在床上看,窗外常常陰雲密布。如果說按照書中所描繪的天氣或景象來看,是不是應該在風和日麗的天氣中,坐在露天的餐館旁呢?可能我開篇說了這麼多有點扯閑話的意思。但當我面對這本書時,我不知道是要帶著感性還是理性去讀。看到這個書名,以為會有些學術性的高深莫測。但是內容則是平實而貼心。他並沒有用教條式的思維告訴我們旅行的方法。而是在每一章中的一件件小事串聯出這本書的主旨——旅行與我們的內心。
出發:Ⅰ對旅行的期待
德波頓在開篇便直入主題,開始旅行。並沒有對旅行前的準備工作做描寫。此章的描寫有些零散。但並不影響其連貫性。這裡,他拋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旅行?現實中,斥巨資打造的旅遊風光片,作家們揮出唯美的筆墨,畫家們灑下愜意的顏料。旅遊是全人類的權利。我們旅遊是為了追尋美,為了長期忙碌後的享受,為了換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對旅行有不同的見解。德波頓在此篇中始終描述著旅行者對旅行的經歷。並反覆討論著一本小說中的人物,順便夾雜著些自己的情緒還有旅行者的生活細節與感受。每到一處(甚至那根本就不是景點)餐館,教堂,酒店還有加油站。都要將那裡發生的一切記錄下來,一個指尖大的畫面就足以為其引經據典,浮想聯翩:「機場外的荒地上一隻無家可歸的狗」「塑料墊已破爛的行李傳送帶」「迎賓廳轉動著的巨型電扇」……這一切都是雜亂無章的,可在現實中這是存在的。說了這麼多,那旅行的期待又從何而來呢?我如果說,沒有什麼好期待的,合適么?小時候,我會為明天的旅行激動地睡不著。然後第二天早晨睡眼惺忪,擠過層層人海,通過無數安檢,顛簸地不再耐煩。如果不用相機記錄下來,是否就無法證明自己置身在美的地帶?其實,當我們親眼看到風景,親耳聽到鳥鳴之前,那種說不出的心情,就是所謂的期待。
出發:Ⅱ 旅行中的特定場所
我們說一個遠近聞名的風景區總會有一處或多處是作為旅遊的招牌。我們跟隨導遊,看好地圖的坐標。當確認無疑這裡就是最美的風景時,我們是否要調整全身的感官,像旅行手冊與廣告宣傳上說的那樣,用商家們「設定好的」的欣賞態度來融入其中?還是拋開那些介紹,用自己的好奇心與獨特的欣賞態度來面對呢?
德波頓繼續著細節的發現,上一篇在倫敦和巴貝多的行程讓他的思緒略帶惆悵,並開始了對細微之處的探索。而這一篇中,他的著眼點放在了為我們提供旅行便利的場所與工具上:加油站,機場,飛機,火車,甚至座椅,飲食……這些都是旅行者們的「必需品」。旅行的地點不斷在變,但不變的是旅行者好奇的心和複雜的行程。而這些專門為旅行所設置的場所,成了心靈的驛站與疲憊的港灣。即使是像飛機,火車,輪船這樣的可移動場所,同樣可以承載安逸與愉快,當然,這要看心情了。現實中的我們有多少人能欣賞這些「景物」呢?我們盼望著風景能早日到來,用數碼產品打發寂寥時光,這麼做並沒有錯。我們只是在為美好的風景做鋪墊,為了到那一刻能讓我們感到目不暇接。但是,這些「特定場所」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可以說,我們花在「特定場所」的時間和我們遊覽風景時是一樣的,只是心情不同罷了。
動機:Ⅲ 異國情調
「不是家的感覺,真好!」這是某雜誌其中一期介紹旅行的封面標題。對於大中城市來說,賓館服務也算是城市面向旅客的一張名片。很長一段時間,一些與旅遊相關的賓館服務總會以「賓至如歸」的理念來經營店面。殊不知旅行者之所以旅行,還不是因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嗎?商人們的動機是好的,但久而久之只會讓「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了。賓至如歸本無錯,說的是讓客人在疲憊的旅途中感受家的溫馨。卻不能因此忽略了旅行的意義,要讓旅行者體會到這個城市的新奇與愜意。既然旅行,那便是要體會不一樣的風景,為什麼一定要像在家一樣呢?
在本章中,主人公來到荷蘭,他將一個不起眼的小旅館賦予了無限的熱情與內涵。儘管只是普通的市區,但他依然會給予「素樸單純的美感」這樣的評價。並且還說:「我們在異域發現的異國情調可能就是我們在本國求而不得的東西。」
總之:「異域的魅力源發於新奇與變化」,「異國情調」一詞也包含有一些更細微,更讓人捉摸不定的意義。
Ⅳ 好奇心
前面提到了旅行的期待,好奇心應該算一個吧?對於純粹探險和週遊世界的人來說,這是他們強大的精神動力,然而,也有人將旅行中的好奇心定義為:「無人探索的區域」。只有那些未被人所知曉的區域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即使是一顆與眾不同的小草,就能讓他們享受整個世界的樂趣。正像他所說:「好奇心像是由一連串向外拓展,並且有時延伸到深遠處的小問題所引起,好奇的軸心就是幾個沒什麼來有的大問題。」
我們在旅行前大多數時候都會對旅行抱有一些好奇心,而好奇與好奇心是不同的。在一個遊覽景區中:「多數的景物不會讓遊客產生質疑,他們也因此失去了他們應得的刺激和情趣。」好奇心是否也體現在對景物的聯想呢?好奇心不應該是空洞的。如果「我們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觀光,而造成時機錯誤。我們所接納的新訊息會變得毫無價值,並且散亂無章。」
風景:Ⅴ 鄉村與城市
遊歷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後,這一章總算是見到了真正的自然風光——英格蘭湖區。然而這個名字聽上去平淡的就如同街道的一個路口。這卻不影響英格蘭市民大量涌往鄉間,這是為了「身體健康和心靈的和諧。」現在看來,城郊鄉野處的風景似乎是最受人歡迎的。城鎮中有草木湖泊的靜靜,鄉村種亦帶著「大都會」式的喧囂。鄉村與城市之間無論在哪方面都是相互作用的。若是在鄉村生活娛樂,在城市上班購物,中間加一條不快不慢的專線的話。那麼10個人里有0個都不會不願意的。在城市中,每個人的身份或許很明顯,那麼把人放在大自然中,他的身份又怎樣得到認同呢?對於自然界景物的不同形態,人們會有不同的感受與見解,我們可以感受到「自然界景物能夠含蓄地喚起我們的德性」。
當然,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的卻能讓人心靈凈化。但是面對現實,我們畢竟沒有生活在這裡,我們的旅行徘徊在鄉村與城市之間,只把這美好的景象當做喧囂的街道上一個給心靈按摩的驛站。生活在城市的人渴望純潔與寧靜,勞作在田埂的人夢想速度與激情。無論是在水塘稻田中遊走,還是在地鐵公交中穿梭,「但都能夠藉助旅行中所見的自然景象,來緩解我們一些『怨恨和卑劣的慾望』」。
風景:Ⅵ 壯闊
當我們置身於壯闊的景緻中時,心中會有怎樣地感嘆?或許會激動地大喊,或許會靜靜地佇立遠望。人置身於其中真的是滄海之一粟。面對這樣的風景,很難用最精確的辭彙來描繪此時此刻的情感。這樣的景緻給旅行的人們帶來共鳴。宇宙的力量,更迭和浩瀚,無一不是這個星球上最為壯闊的景觀,讓人心生敬畏之情。作者在本章中大量引用了詩歌或遊記來評述。當看到「壯闊」景緻的出現時,感嘆的不僅僅是造化的神奇,還有這些景緻向你表達出的感情。
壯闊的景觀是人們在自然界旅行時所常見的,也是喜愛的。「早期描寫壯闊之物的作家常把壯闊的景緻和宗教聯繫起來。」對於有宗教信仰的遊客來說,這種景觀會有一種超然之感,讓人們與造化的情感相連,用中國古話說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對於普通人。同樣可以從這樣的景觀中得到無盡的生命啟示。因為壯闊景觀的作用不僅是能讓人大開眼界,而且還有利於調節每個人的「生命節奏」。所以人們常把在大自然中的旅行稱為「回歸」。無論是否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你都無法控制自己在面對造化時所生出的崇敬之情。
藝術:Ⅶ 令人大開眼界的藝術
說了這麼多,可能像兜了一個大圈子,終於走進書的正題了。《旅行的藝術》到底藝術在哪兒呢?章節之間的聯繫似乎不是特別緊密。可是怎麼就體現出藝術了呢?就本章而言,藝術主要體現在繪畫方面,就本書而言,藝術是一個既寬泛又細緻的概念。《旅行的藝術》並不是讓讀者從中讀出「旅行的藝術是什麼」「怎樣旅行才是藝術」,而是讓讀者對旅行有一個明晰的認識,體驗旅行帶給自己的感受以及由此帶來的無限遐想。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安排了地點和嚮導,而嚮導則是藝術家與科學家還有其他人物,或者說他們都是藝術家:於斯曼、波德萊爾、霍珀、福樓拜、洪堡、華茲華斯、伯克、約伯、梵.高、以及後兩章要提到的羅斯金和塞維.德.梅伊斯特。有些人或許聞所未聞。但正是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讀者思想上的一些啟發。當然,還有阿蘭.德波頓。
本章中,作者結合了名畫與風景的描述。儘管畫作不能完全還原景象。而一幅成功的作品將會把本是平淡無奇的事物描繪出隱含的特色,並且使美感和興趣從觀眾心中顯現,激發遊客們渴望看到原貌的好奇心。而同時旅行社也會以此進行大肆宣傳作為噱頭。美其名曰:「藝術之旅」,或是「藝術的蹤跡」。
這種想法不無道理,藝術作品影響著我們對景物的憧憬,而視覺也是最能引發藝術欣賞的能力之一。我們帶著崇敬之心去拜訪藝術界的自然,去感受自然界的藝術。「我們想要從哪裡開始藝術之旅,藝術作品就從哪裡開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藝術:Ⅷ 對美的擁有
我們每到一個地方是,當看到某種特殊的景象,給我們的感官帶來強烈地震撼,一定程度上與我們產生共鳴,我們稱之為——美。旅行者千里跋涉來欣賞這無與倫比的景象,他們有理由擁有這種美,並讓美融入生活,讓自己閑暇無趣時想到這些還會心生愉悅。那麼,科技為我們提供了無數的便利,我們將「美」存入SD卡,用模擬畫筆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塗塗畫畫,我們為這美鑲嵌了一層魔法。就這樣,我們擁有了她。並能讓那些未曾欣賞過的人們興嘆不已,對我們感到些許地艷羨。美可以選擇「帶走」,也可以選擇「留下」,至於選擇「留下」的原因,那麼我們只需看看長城的牆面或是龐培石柱上的「紋理」便知。
對於某些藝術家而言,對美的擁有首先是要有審美理念與美的興趣作為前提。他們寫作遊記,或是繪畫來滿足他們對美的渴望。但這些對我們來說有時會顯得高高在上。而當我們再仔細考量這些作品時會發現,他們無非是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美的擁有,如同我們拍照或刻字「留念」一樣。如果你真的想要擁有美,那麼美的底線你是不能跨越的,無論如何,請你尊重美的原始性與完整性。
回歸:Ⅸ 習慣
有時候,習慣會讓我們做很多事情感到駕輕就熟,也會讓我們熟視無睹,感到失落或無聊。在這本書中,作者用幾乎所有的篇幅來談論我們普遍意義上的旅行。然而,他把最特殊,最不易引人注視的「旅行地點」放在了最後——室內與附近熟悉的街道。
或許有人認為,如果這樣的話,每天已經在旅行了,為什麼要關注這些呢?那麼,既然說每天都在旅行,你可曾欣賞沙發的支腳與靠墊的協調么?你是否感受到躺在床上望著窗外風景的愜意呢?你能在回家的路上留意麵包師嫻熟的技巧么?生活中,我們時常會以疲勞應對,這是不可避免的。那可曾想過身邊的景物能為你分擔哪怕是千分之一的勞累么?當我們認真地去關注它們,「眼前的事物於是開始呈現出潛在的價值。」認真並不代表刻意,室內旅行與周邊旅行不是一兩本名著就能為你講清楚的,當你工作倦怠又不願勞神費力地遠行,請回家坐在沙發上,靜靜地品一杯茶或水,想想你要做什麼吧!
所謂旅行,不過是把心放在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任由它劇烈地跳動,並讓這跳動的頻率帶動你的身體,不知疲倦地前行。這本書並不是教你如何去旅行,也不是告訴你怎樣旅行才算藝術,而是以一個旅行者的視角向你訴說旅行的直覺體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