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管仲出兵是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的?

管仲的軍事思想,就是建立在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之上,他通過審時度勢,蓄勢待發,謀定而動,往往是畢其功於一役。但是在救援邢國這件事情上,實則體現了他只為本國,兼顧他國的思想。

要實現利益最大化,就是竟可能地獲取最大的效益,擠掉水分。通過拖延等待的戰術,讓邢國軍隊精銳全部拼光,在有效殺傷敵人的前提下,自己再一鼓作氣,趕走北狄,真的可以說是一石三鳥。

第一,消耗邢國勢力,使其老本盡失,以後只能做齊國的附庸,否則無法在列國立足。第二,舉起「義」字,一舉擊退北狄,蕩平敵寇,不失道義之本,可以說對邢國有再造之恩。以後邢國必會對齊國感恩戴德,作為俯首,屏障齊北。第三、獨撈了全部好處。畢竟是邢國國破之後,齊國出兵救援,因此獨撈全部功勞。以後可以說,要銀子有銀子,要面子有面子,名聲和道義是里外全占。管仲這手,使潛在的敵人,只能化作附庸!

很明顯,這就是現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策略,讓IS將敘利亞折騰的沒有招架之力的時候,俄羅斯迅速插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幹掉IS大部分,直接恢復敘利亞馬上要旁落的主權和領土,從此,敘利亞絕對是俄羅斯的死忠!這和管仲的策略,是多麼相似!



管仲出兵的故事講的就是春秋時期,刑國和齊國素來交好,管仲作為齊國的軍師來說,當時的邢國是比較小的國家。

受到外來國家的強奪,請求齊國救援,齊王接到消息後希望立即出兵。

但是管仲選擇停一段時間在進行援助。管仲的想法其實更符合當今的社會風氣。

一些人只會在遭遇一些事物的損害之後才會意識他人幫助的重要性,一種心理上的反差,從而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管仲選擇在邢國遭受一定的損害之後,去幫助邢國,在一定程度上是實現自己行為意義的最大化,此時人們關注點可能更多的在於自己的損害和悲痛當中。對於幫助自己的人,可能最多的感激。

假如是在最開始之初就救人於水火之中。結果註定不會這麼好。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早出手可能就不會遭遇這些事情了。但是,這就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是每個人的本能。


推薦閱讀:

為何「國家寶藏」沒選山西博物館?
為什麼以前港台明星長相都各具特色,而現在女星都長相相似,審美單一?
粉彩瓷和琺琅彩瓷畫法有什麼區別?
[i·寧德] 七都林聰傳奇——智辨真假英宗,解明皇羈押之危
明清時代如果中了進士,但是名次不理想,可不可以在下次再考?有沒有人這麼干過?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