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綜藝節目是不是已經沒落了嗎?

每周末,當你沉迷於《中國新聲音》的導師搶人和《極限挑戰》的搞笑男神時,是否還會想起,當年苦苦等著《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網路更新的自己?

台灣已故知名藝人高凌風曾斷言「大陸綜藝至少落後台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兩地電視人的共識。然而短短几年時間,兩者之間,已悄然經歷了一場身份轉換。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綜藝節目固步自封,甚至開始走起了下坡路,且聽我不自量的說上二三點。

那時的江湖:《康熙》重口犀利 觀眾重塑三觀

說「台灣綜藝節目影響了80後一整代人」,這評價一點也不誇張。在過去的十年里,幾乎每個大學生寢室,都出現過全舍圍觀《我猜》、《康熙》、的盛況。相對於內地綜藝節目「寓教於樂」的死板外衣,台灣綜藝寬鬆的尺度、有趣的話題都讓人慾罷不能。時至今日,很多內地年輕人都能像模像樣地模仿幾句台灣方言,會唱幾句閩南語歌曲,這皆因中台灣綜藝的毒太深。

最讓我刷三觀的就是小S坐馬英九大腿,見證了《康熙》的巔峰那些年,《康熙來了》帶著一股「痞氣十足」的台灣綜藝范兒,橫掃兩岸同類訪談節目。小S憑藉大膽的作風和火辣的身材,將當年吳宗憲身邊那個戴牙套的小配角形象抹得乾乾淨淨。而蔡康永的身上則混合著書卷氣與世俗感,時而貼心感人,時而語帶譏諷。悶騷男與豪放女的配搭形成了強大氣場,令《康熙》長久以來牢牢佔據台灣綜藝收視頭名,最高時曾一度達到2.01。

看到小S的奔放表演後,內地觀眾彷彿一夜間被刷新了三觀,明白了什麼叫做「解放天性」:女生們吐槽小S這個瘋婆娘居然大膽地問連戰「內褲是什麼顏色」,男生們則幻想被她坐大腿的不是馬英九而是自己。

當時內地的電視人也將目光對準他們,希望可以從中取經。只不過,內地節目的尺度始終無法像台灣綜藝節目那樣開放,內容照搬不成,腔調卻可以無限靠近。曾幾何時,又嗲又軟的台灣腔竟一度成為內地女主持人的必備技能。彼時還是湖南台綜藝一姐的李湘,就曾因為在台上過度使用「港台腔」,而被廣電總局當做反面教材。

沒落的現狀:老節目百年不變 新節目開播就死

《我猜》第一次被叫停,可視為台灣綜藝節目走下坡的分水嶺。吳宗憲的主持風格老化,阿雅國外留學,楊丞琳又難成氣候,《我猜》收視率一度低到0.5,令製作單位心灰意冷。與此同時,利菁等綜藝老將也有節目停播,台灣綜藝圈「三王一後」(張菲、張小燕、胡瓜和吳宗憲)時代終結。此後,隨著大批人才的北上撈金,曾經風光一時的台灣綜藝圈已「崩塌」大半。

新節目收視不到馬上被砍

新節目沒有收視就被砍掉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不管是吳宗憲還是胡瓜,電視台都不賣面子。製作單位似乎也無法給觀眾足夠的時間,去和一檔新節目培養感情,往往觀眾還沒回過神來,一檔新節目已經被另一檔新節目所取代。

一度很火的《全民大悶鍋》,因為總涉及政治因素,已經被停播、復播、改版很多次了,「我知道的就有四、五次,這樣很傷節目元氣的」,陳冠廷無奈的表示。

老節目形態不變沒創新

《康熙》的攝影棚已經很多年沒有變過與此同時,老節目缺乏創新已經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現狀了。

即使像《康熙》這種王牌節目,也要符合「短平快」的特徵,在簡陋的景棚里做對話,十年如一日,製作單位滿足於這種不多花錢但又性價比高的節目形態。所以,台灣電視一打開,換來換去幾乎都是不變的訪談類節目,枯燥又乏味。

節目內容太雷同 素顏、翻包已做爛

素顏、卸妝、夫妻吵架、翻明星包包成了台灣綜藝節目四大流行話題。陳冠廷吐槽說:「夫妻吵架基本上每個節目都做過,還有素顏幾乎上過台灣8萬個節目。」他在《國光幫幫忙》任製作的時候,想選題壓力大到失眠,想著如何避開這些被《康熙》做爛了的選題,「別人做過的我們還做,沒有意義啊。如果還是用7年前、8年前的主題,我相信收視率會很慘,觀眾喜歡看新鮮的東西。」

人才的流失:藝人北上撈金 製作人轉型離職

近年內地綜藝節目的興起,主持人和通告咖們紛紛北上撈金,連節目製作人也開始轉型離職,台灣綜藝在人才留守上,已經出現了重大的缺口。

吳宗憲在台灣主持的節目停播後。一路來到內地發展,早前曾在陝西衛視主持一檔《周六樂翻天》,客串過山東衛視的《中華達人》、東方衛視的《舞林大會》,還加盟過江西衛視《媽媽來了》,與倪萍一同擔任嘉賓評委。

歐弟來到內地贏得一片天空。當年,在台灣並不如意的歐弟加盟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其獨特的主持風格很快就為他贏得大量內地粉絲,雖然現在也已經不在了。

阿雅繼09年主持了遼寧衛視的《唱遊中國》之後也是一發不可收拾,先後接下多檔節目以及跨年、頒獎禮的主持,有稱其來內地一年便賺得超過千萬新台幣的傭金。

電視人壓力大 製作人紛紛轉型離職

B2如今已經離開《康熙》,專心製作戲劇而本文中採訪到的優秀綜藝製作人的身份也在不斷變化,有的轉行為戲劇製作人,有的也在準備製作自己的節目。

就連這些台灣綜藝界的大佬們也在不斷尋找安身之地,基層工作人員更是可想而知。整個電視行業的不景氣,令電視台的工作已從早年人人羨慕的對象,變成人人想逃離。

「最誇張的是,我們一般編製十二個人的團隊,因為找不來人,然後老同志又離職了,本來要十二個人做的事情現在六個人做,我想其他的綜藝節目製作人也會跟你談到這個狀況,還蠻常見的。」

窘迫的環境:製作費沒漲過 內地節目逆襲台灣

陶晶瑩在一次接受騰訊記者採訪時曾說,「你以為我們台灣人到內地做節目就是為了賺錢嗎?我告訴你,不是的!」她提及在去南京錄《最強大腦》飛機上,遇到在另一個內地節目里做音樂總監的相熟音樂人,對方拉著她飆髒話:「哇靠,內地現在真是不得了,我想要一個交響樂團,就會有一個交響樂團在台上,想呈現的音樂都能做到,太爽了!在台灣,這怎麼可能?」

與內地強大的資源配置相反,台灣綜藝人彷彿回到了小打小敲的作坊式製作模式,每集幾萬塊的製作費用,讓台灣綜藝宛若萬劫不復。

以之前播出的內地綜藝節目《12道鋒味》為例,投入到單集的製作費用超過100萬人民幣,而目前在台灣最貴的單集製作是《康熙來了》的50萬新台幣(相當於人民幣10萬元)。其中包含陳漢典錄製費用,攝影棚租賃費、布景費、道具費、音效費、梳化費等,兩者相差10倍之多。

然而這不起眼的10萬塊製作費用,在台灣也已經相當於天價了,製作費用的缺口,成了懸在台灣綜藝人頭上的一把利劍。在陳致遠的工作中,這份恐慌時時刻刻困擾著他,「會有綁手綁腳的感覺,因為這麼低的製作費,很難再增添什麼新花樣。」

激烈的競爭:網上看遍歐美日韓 本土節目失勢

台灣綜藝節目到底有沒有沒落?台灣觀眾的態度最具說服力。如今台灣大多數觀眾已經選擇在網站上收看日韓歐美,甚至是內地節目了。市場的飽和,讓台灣綜藝節目很難再引領風騷。

據調查,台灣本土的觀眾已經沒有再主動追看《康熙》、《國光》等綜藝節目的習慣了,反倒是部分內地學生還會定期更新。但是隨著節目內容的重複性太高,話題越做越無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轉回頭觀看內地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節目了。

《running man》深受台灣年輕觀眾喜愛而在台灣本土觀眾中,如今最受歡迎的是韓國綜藝,其中提及頻率較高的是《Running man》;內地節目《中國新聲音》、《中國有嘻哈》、《極限挑戰》也有部分台灣觀眾追捧;更有一部分人表示,如今只在網路中觀看節目或者劇,家中電視幾乎不打開。

在內地綜藝節目教母龍丹妮的眼裡,這一切卻是順理成章,「首先是內地經濟的飛躍,導致了很多基礎的上升,第二個在於文化的包容性。大陸同行在做電視體系的時候越來越開放,視野很寬泛,看到的是一個世界。」

回顧過去這些年做綜藝的變化,龍丹妮對自己及團隊在行業內的地位變化十分感慨:「我自己做綜藝節目的早期,每個禮拜都請台灣製作人飛到湖南來教我們,然後慢慢就變成我們直接跟英國和美國的一流節目製作公司溝通,現在是英國和美國的製作人也飛到中國,跟我們進行一個平等的溝通和交流。」

至於台灣的綜藝人,他們也在努力地適應已改變的娛樂方式,已經離開電視台的台灣製作人孫樂欣目前就在籌備為網路製作的綜藝節目:「電視是一個將會被淘汰的產業,將來大家都不在電視上看電視了,你得去尋求新的,比方說新媒體的市場,我們還是在做製作,只是我們換一個地方制



推薦閱讀:

為音樂而生 推薦台北5家必去音樂餐廳 流行音樂大咖的誕生地
身為一個台灣人,除開政治,你對於大陸最不能適應的是什麼?
蔡英文學弟牛煦庭:台灣現在這樣怎麼留住人才?
台名嘴稱台灣被逼成國際孤兒,只能「台獨」,你怎麼看?
天朝的軟肋,彼岸的鎧甲

TAG:台灣 | 綜藝節目 |